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10月21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01版:桂城社区

    • 摩电整治加码 执法更加严厉
    • 家长戴头盔率达 99%
    • 紧抓摸查进度 提高自主填报率
    • 村村飘粤韵 古祠唱好戏
    • 拿起公筷 夹起文明
    • 龙船接亲 叠滘创新

    第02版:重点

    • 居者有屋 生活有价

    第03版:文化桂城

    • 村村飘粤韵 古祠唱好戏

    第04版:文明新风

    • 林岳社区 旧墙上新妆荒地变车场
    • 公筷“夹”起文明“食”尚

    第05版:民生

    • 龙船成“婚车” 水上接新娘
    • 长者有“新家”提升幸福感

    第06版:视觉

    • 科创文翰湖 广佛新极点

    第07版:生活服务

    • 免费学急救知识还能领证
    • 优秀玉雕作品有版权保护了
    • 单个业主有权更换物业公司吗?
    • p63

    第08版:校园内外

    • 我的心爱之物——玩具越野车
    • 桂城灯光秀
    • 小巷深处有阳光
    • 风动桂花香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05:民生

龙船成“婚车” 水上接新娘

叠滘新人用龙船接亲,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2020年10月21日

■叠滘龙船成“婚车”。 (通讯员供图)

■叠滘龙船接亲现场。(通讯员供图)

“龙船把龙腰抱一抱,娶翻个贤良好‘新抱’,孝顺公婆好养老……”近日,在风景宜人的叠滘江头村,大妗姐和村民的祝福语句响彻河涌,一对新人在叠滘龙船的见证下共谐连理。据悉,这也是叠滘首个以龙船迎亲这种形式开展的婚礼,是叠滘文化创新的体现。

/从小热爱龙船/ 萌生特别迎亲方式

据悉,这对新人都住在江头村,一个住在村头,一个住在村尾,二人从小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下,对叠滘龙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循着婚礼的余热,近日,本报记者来到江头村,找到了这对新人。“实在是太特别,太难忘了。”新娘江婉莹对于自己的婚礼,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容。

当问及为何想到以这种形式娶亲时,新郎肖秉樟说,“自己从小就很喜欢龙船,由于职业原因很多时候都无法参加比赛,常常感到很遗憾,有一天家人突然提出是否接受用龙船接亲,我一听就觉得很激动,但是感觉这个涉及面太广,又担心操作起来会很困难,于是就征求双方家人的意见,想不到大家一拍即合,于是就开始筹划。”

用龙船接亲,此前大家都没有试过,也没有经验,于是这两个新人以及背后的家人便开始商量策划每一个细节,包括龙船使用新龙还是老龙、多少个兄弟上船这些。“考虑到传统文化应该用老龙,于是把龙船拿出来后马上放到水里浸泡了两天,临近婚礼的前两天就开始洗龙船,很多村民不约而同前来帮忙,感到非常开心。”肖秉樟说,通过一场婚礼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特有魅力以及村民之间的人心凝聚力,内心的满足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当天下午1点半,迎亲的龙船队便出发了,龙船从村头到村尾发出的锣鼓声、欢呼声,吸引了很多村民和游客观看、拍照。“实在是太热闹了,场面不亚于以往的端午龙船比赛。”村民芬姐说,大家都围绕着河涌看热闹,为新人送上祝福。

/延续水乡情怀/ 研发“带得走的叠滘文化”

据《叠滘乡志》记载,叠滘龙船比赛,观众甚多,而俊男美女也都在岸上观赛,有的甚至因龙船结缘,也因此有了“叠滘龙船真阵势,老公扒俾老婆睇”这句俚语。如今,这对新人用叠滘龙船取代传统的迎亲车队,开创了叠滘龙船迎亲之先河,也为叠滘龙船漂移的精彩之外,注入了独特的人文气息和乡土情怀。

“这样的婚礼非常有意义,是叠滘首个以龙船迎亲这种形式开展的婚礼,加深了村民对历史文化的认可和认同。”叠滘龙船文化保育者何兆彬说,上世纪80年代起,江头村开创了叠滘历史文化先河,以五讲四美的形式形成江头毓秀文化,使之成为了南海的新八景。新时代首创叠滘龙船迎亲婚礼仪式,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值得叠滘水乡人学习,同时也开创了叠滘文化创新的历史时刻。

说完一番话后,何兆彬不忘补充:“我也非常羡慕这种婚礼,这是婚礼文化与龙船文化的相结合,希望未来自己也可以实现。”

作为一名本地文化保育者,何兆彬如今致力于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并与多名文化爱好者设立了廿四坊龙船漂移文创社,研究开发国潮与叠滘文化产品,“带得走的叠滘文化”这种发展理念成为了他和团队发力的方向。今年9月,叠水小镇规划方案落地,叠滘社区将建设独具特色的岭南水乡风景区,而此次举办的龙船婚礼和何兆彬的文化保育工作,将会为叠水小镇的建设带来更多文化创新和发展灵感。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冬冬通讯员杜建新孔德志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