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花 在战疫一线绚丽绽放
桂城90后、00后青年一代挺身而出,为社区基层防疫贡献力量

陈俊熙(中)为灯湖社区送口罩。

黎灏彤(左)在社区卡口值守,为居民测量体温。

伍志勇为社区居民测量体温。

李小燕在筛选绘画作品。

■孙倩亲子家庭绘画作品。
成长不仅发生在幸福时,也体现于挑战中。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桂城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彰显了蓬勃的青春力量。他们如何抗疫?本文以“口罩的独白”形式,述说他们在基层抗疫的青春故事。
口罩A的独白:
团员齐参与抗“疫”有作为
在桂城街道大圩社区的卡口处,我常常能看到一张张活力十足的面孔,他们协助居民办理电子通行证、解答居民疑问、测量体温……他们是大圩社区团员志愿者,是社区抗击疫情中的“青春力量”。
大圩社区共有5个卡口,人员出入频繁,防控压力大,卡口的工作人员常常忙不过来。大圩社区团支部公选副书记黎灏彤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自发组织团员志愿者,分班分岗,协助社区做好卡口检查工作,她自己也身体力行参与其中。
上周五,出生于2000年的黎灏彤如常来到卡口,拿着额温枪为出入的居民测量体温,检查过往车辆的通行证。有时会遇上不理解的居民,老人家觉得这样的程序很麻烦,甚至会出现谩骂的现象。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听到黎灏彤在心里默念:要稳住情绪,服务好居民。同时,她也希望大家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彼此配合,这样工作才有效率。
很荣幸,我看到了这位00后的担当,她已经足足坚持了三个星期,在家上完网课后,每到高峰期都来到卡口帮忙值岗轮守。无论刮风下雨,我陪着她一起渡过,而她陪着社区居民一起渡过。
与黎灏彤一起参与到基层防疫的,还有7个团员,梁渭聪便是其中一个。通过一段时间的志愿服务后,梁渭聪说:“无论是什么身份,只要拥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就足以让很多人的安全得到保障。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疫情很快会过去。”
“疫情仍在持续,防控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作为社区的新生力量,虽然无法像医护人员一样冲在一线,但也可以协助社区做好防控工作。”黎灏彤说,大圩社区团员作为党组织的后备力量,积极响应党委的号召,报名参与到防控疫情队伍中来,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抗击疫情,大家在行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共青团员应该履行奉献社会的义务,并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我看到,大圩社区团员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自己的信念。
“在社区工作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多亏了这帮大学生的帮忙,共同守护社区居民的安全。”大圩社区服务中心委员、创熟专干李淑仪说。
口罩B的独白:
大学生送物资参与防疫工作
我是灯湖社区大学生团员志愿者陈俊熙的“防疫工作伙伴”。自2月17日起,我就陪着他参与到灯湖社区的防疫志愿服务工作,他主要负责物资的整理与发放,慰问一线防疫工作者,以及偶尔在出入岗为来往市民测量体温。
“叔叔、阿姨辛苦了,我们是灯湖社区的志愿者,来喝一杯红糖姜茶吧。”陈俊熙时刻关注着疫情发展动向,对一线防疫工作者更是充满敬佩之情。疫情期间,尽管没有被安排值守的任务,但只要遇上湿冷天气,他都会戴上我,为仍然在岗的保安、环卫工、外卖小哥“送温暖”,四处奔走参与社区防疫宣传活动,向辖区内商铺派发防疫期间复工复产安全小册子等,一刻也没歇着。几个小时下来,陈俊熙的脸上或多或少会沾上雨水或是汗水。他总是挂着一脸笑容,虽然只有我能“看到”,但我能感觉到,能为群众服务,陈俊熙是快乐的。
我还曾见证着他将我的40个“兄弟姐妹”捐赠给灯湖社区,陈俊熙希望他们能像我一样,好好保护一线防疫工作者。当时,陈俊熙轻轻地说了一句话,但仿佛让我充满了力量:“一线防疫工作者需要长期暴露在外界,同时,他们作为社区防疫的主力军,也需要接触更多的人,风险也自然更高。作为社区的一员,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区的防疫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知道,虽然我和“兄弟姐妹”们分别了,但是我们都在不同地方,努力地为人们筑起一道道防护线。相信疫情很快会过去,那时候,我们就能完成使命,重聚在一起了。
口罩C的独白:
扛起社区检测重任值守医学观察点
“你好,请问近期有去过疫情发生地吗?”我是一个医用口罩,我的主人是万馨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师伍志勇,一名90后青年,这是我这段时间听得最多的一句话。疫情暴发以后,他戴着我坚守防疫一线,扛起为居家隔离人员检测体温等重任,告诉我什么才是当代90后该有的样子。
我的主人伍志勇是一位普通的社区医生,今年春节前,他平常的工作就是给老年人做体检,进社区义诊和在门诊看病,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他原本普通的生活。
疫情发生之后,卫生服务站的门诊分诊更加严格了,需要问病人的问题较之前增多。一开始部分患者可能不太理解,但在伍志勇等医生和护士的耐心解释后,大家愿意配合。而到现在,每当伍志勇戴着我上班,我看到患者基本都能做到主动的汇报,配合测量体温及佩戴口罩,更会在就诊后向我们身后的医护人员道谢。
在疫情发生后,有些社区出现疑似病人,有的需要居家隔离,有的需要酒店集中隔离。而给他们测体温的工作,就落在社区医护人员的身上,我的主人伍志勇也是其中一员。他所在的卫生服务站负责的是翠颐、怡海社区,他每天戴着我,与志愿者们一起上门给居家隔离的居民们测量体温。在路上,估计穿着白大褂的原因,很多行人都会看着我们,有些路人会向我们道谢,都让我们倍感温暖,肩上压力变成了动力。
说实在,对于疫情,我能感受到主人同样会担心和害怕,也听到他的家人担心的话语。每次他总是这样回答:“身为一个社区医生要具备给社区服务的意识,既然社区居民需要我们,一点点风险也算不上什么。而且这个社区里面,也有平时找我看病的病人,顺便和他们聊聊天,缓解一下他们的情绪。”上门测体温的那段时间,我们的努力,赢到了不少居民的认可,甚是欣慰。
除了上门测体温,卫生服务站的医护人员还需要到医学观察点值班,我的主人有着管理隔离楼层经验,自然也是要先上“战场”。“从最初的几个隔离群众,到后来的数十人,从最初入住时的彷徨,到后来离开时的喜悦之情,我都历历在目。”伍志勇说,对于他们的问题和需求,都尽量解答和满足。
虽然我的主人出生于90后,但年纪轻轻的他却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担起了守护社区健康的担子,我为他感到骄傲。
口罩D的独白:
举办绘画活动点亮希望之光
我是西约社区希望社工队伍其中一员——90后李小燕的“保护者”。3月13日一大早,她戴着我来到办公桌前,打开电脑,将策划好的“疫情过后,生活最美”西约社区亲子绘画活动发布到社区微信群里,向亲子家庭征集原创画作,借此激活亲子家庭疫情当下对生活的希望。
经过近两周的征集,李小燕收到了11幅原创绘画作品的照片。我还记得收到第一幅画作那天,我正陪着她在电脑前工作,突然,她惊呼道:“好漂亮啊!”原来这是一幅孩子们在湖边看日落的作品,色彩缤纷,看着就能感受到孩子在绘画过程中的愉悦和希望。李小燕在我“耳边”喃喃道:“虽然日落是我们时常能看到的景象,但在不能出门的这段时间,‘出门看日落’也成为了亲子家庭对疫情后生活的美好想象,真希望疫情快点过去,让这画面变成现实。”
陆续收到亲子家庭的作品,李小燕还特地询问了他们的创作主题。一名期待上课的孩子激动地说:“上学后,我就能和小伙伴一起上下学,开心极了!”还有一名孩子乐呵呵地说:“我们一家人在公园玩,在千灯湖的草坪上放风筝,多高兴啊!”
防疫期间,政府取消了聚众性活动,市民都宅在家中,李小燕的工作除了活动策划,还多了两部分——线上服务及协助社区招募志愿者。我还记得,她时常通过电话联系服务对象,了解其生活情况,叮嘱非必要不外出,家里保持通风状态,注意个人卫生,外出要戴口罩等;放下电话后,她就会戴着我,到出入岗协助社区招募志愿者,为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为了更好地宣传防疫知识,李小燕还和社工站的小伙伴们还找来了教学视频,为志愿者进行防疫期间心理健康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如何应对应激反应、如何应对调整自身情绪等,保证防疫志愿者的身心健康。
统筹/见习记者李冬冬文/见习记者李冬冬丁当黄佩雯通讯员王小姬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