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关“暖企”服务走进丹灶
破解通关堵点提高出口效率
珠江时报讯(记者/吴玮琛通讯员/李仁生)2月8日,丹灶镇政府联合南海区氢能产业链联合党委、华南氢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邀请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来到丹灶镇,就目前氢能产业链的“卡脖子”环节、国家支持氢能产业链稳链固链强链的政策需求以及企业在进出口通关环节的堵点和诉求等方面展开调研讨论,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丹灶镇镇长张国欣首先介绍了丹灶氢能产业发展情况。近年来,丹灶规划建设面积达48平方公里的仙湖氢谷,致力打造国际知名的自主氢能技术先行地、高端氢能产业集聚地、先进氢能社会示范区。依托一流的产业载体,近年丹灶持续完善氢能产业链条,重点围绕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电解水制氢装置、整车等环节补链强链,陆续引进国家电投、康明斯恩泽等企业和项目。据统计,南海以仙湖氢谷为核心,至今已汇集了超120家氢能企业及机构。产业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超过400亿元,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2022年12月29日,氢能产业集群入围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企业代表就目前氢能产业链的“卡脖子”环节、在进出口通关环节的堵点和诉求等方面进行发言。广东清能企业代表提到氢能产品出口时遇到不同国家行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攀业氢能企业代表则表示目前氢能两轮车等产品出口时遇到产品没有明确归类等问题;中科嘉鸿、鸿基创能等企业希望了解进口质子交换膜等关键原材料的优惠政策。
针对企业遇到的困难、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海关一行现场一一回应。“氢能作为新兴产业,产品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对于部分敏感商品,可以进行预归类,加快通关效率。”佛山海关关长黄浦表示,可以由政府牵头,行业协会参与,海关一起参加,收集各个国家氢能标准等信息,方便统一标准,提高通关效率。
“本地企业进出口尽量都安排在本地通关,这样海关服务将更加贴心到位。”佛山海关南海办事处主任程伟提议,目前氢能行业中小型企业偏多,出口相对薄弱,丹灶作为氢能产业集聚地,可以整合资源,搭建一个公共采购平台,方便企业采购同质类产品。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一级巡视员梁金成表示,海关作为国际经贸供应链的关键一环,作为把关服务的部门,将用心做好服务,建立沟通机制,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接下来将一对一的进行沟通,助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座谈会后,海关一行前往丹灶海德利森加氢站、鸿基创能科技(佛山)有限公司、广东清能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