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还可以这样看
——读《像蜀锦一样绚烂》有感
◎晓林
朱小平先生的《像蜀锦一样绚烂》,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历史本来面貌,融入自己的创作习惯和客观认同感,在文学艺术的加工下,更深层次的呈现给读者。
起初,是为了一观朱小平先生的文学风采,购进了这本书,以为会像标题一样,会讲述一段“蜀锦”的历史文化渊源。拿到书时,我依旧是这样想的,书面如锦绣一般,上下都印有花纹图案,有一种过年时新衣服的独特味道。打开书,看了一下目录,我竟以为是印错了作品,除了序与后记,共分了四个小辑,每个标题都是亢奋的,红色的,充满历史气息的。
封面上,“历史,还可以这样看”,似乎包含了历史中不为人知的一些块面,趣味从“可以这样看”中勾了出来。
看到序的标题“热血春秋笔,铿锵长短歌”,短短十个字,便把这本书的精髓透了出来。有位画家有感于中国士兵的壮烈,还专门绘制了油画《威海卫炮台之战》……
而在这次战斗中,朱小平先生并没有提起哪个大人物,而是通过描写了一场毫不起眼的战斗,把镜头聚焦到小士兵的身上,或者是当时为国殉职的水军战士们。他们英勇无畏的血性,视死如归的气概,令敌方刻骨铭心。他们虽全部战死,而气节永存,是一次典型的自杀式奔袭。
朱小平先生不仅写邓世昌、林泰曾、刘步蟾、杨用霖等将领壮烈殉国的细节,更是把笔触延伸到普通士兵身上,让没有名字的小人物也可以闪闪发光……
《像蜀锦一样绚烂》确实震撼到我了,书里的每一个章节都是有历史考究的,细节之处见真章,每一个数据都是有迹可循的,厚重而不乏味。我初读,觉得真实而厚重,继续读下去,便觉得热血沸腾,仿佛置身于卫国战斗之中,与敌寇不死不休,极为生动。
在历史事件中,朱小平的表述也相当客观。在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战败后,朱小平先生也分析了相关因素,对于清王朝的腐败以及甲午海战的战败因素做了很好的讲解。如果我们枯燥的历史课本,能够引入朱小平先生的史料,或许孩子们更容易记住这些历史,抑或作为阅读延伸,给青年学生们补充历史文学养料。
毛佩琦先生在序中写道:“读这些随笔,我感觉朱小平先生是真的很想读书的读书人……从他的每一个篇章中也可以看出,他的每篇作品都力图穷尽有关材料,一定做到每件事都有出处,每句话都有来历,绝不做无根之叹。”
《像蜀锦一样绚烂》笔调客观深厚,在轻松流畅的文字间,或让人热血沸汤,或让人豁然开朗,或让人解颐一笑,与你娓娓道来,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思考,给人以愉悦。它除了真实历史事件的呈现,还出现了“关公战秦琼”的考究画面,作为爱读野史、喜欢臆想人物故事的我,似乎又读到了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一样如获至宝。
这本书我还需要再翻几遍,才能品到其中滋味。作为读书人,能够读到朱小平先生的作品是幸运的。在朱小平先生的笔下,我们会看到历史长河中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观点和思考,拥有更多的侧面,等待我们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