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发布新就业形态法律护航体系
多举措护航新业态劳动者权益
珠江时报讯记者周钊泷通讯员金磊报道4月28日,南海区法院举办新就业形态法律护航体系发布活动,现场发布《佛山市南海区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2020年-2024年)》及典型案例,解读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报告。
《佛山市南海区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2020年-2024年)》显示,过去5年,南海区法院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0524件,结案10843件,案由主要集中在工伤保险待遇纠纷、经济补偿金纠纷、劳动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确认劳动关系纠纷等18类。
为持续优化南海法治化营商环境,南海区法院积极融入“1+6+N”工作体系建设,联合有关部门打造南海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裁审一体化中心,通过加强调解、监察、仲裁、审判联动,高效化解劳动纠纷;推动建立“南海工会法律服务站”,构建“法官+专职调解员+特邀调解员”调解模式,实现司法解纷、社会治理、职工自治的良性互动。
过去5年,南海审结的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纠纷528件,年均增长39.8%,主要涉及网约车、快递、网络直播和外卖行业等领域。会上,南海区法院副院长刘芳解读了南海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报告。
针对新业态普遍存在“平台—企业—劳动者”的用工形式,南海区法院从人格从属性、经济从属性、组织从属性三方面进行审查,积极破解新业态劳动关系认定难题。南海区法院将着力推动商业保险机构参与职业伤害保障,建立“先行赔付”机制,依法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职业保障;另一方面,南海区法院还计划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个性化的社保方案、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等服务,帮助提高新业态劳动者的法律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