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如何高飞?
南海从装备、人才、基建、载体、数据五方面发力,奋力开辟低空经济新赛道

■在南海区“环两江先行区”低空经济项目对接会上,企业现场展示无人机设备。 ■南海“环两江先行区”低空观光廊道正式启动。 ■广东能飞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教学设施。
南海环两江,为“美”先飞!在首批低空医疗物资配送航线开通68天后,南海低空经济再次迎来发展热潮。
日前,南海举行“环两江先行区”低空经济项目对接会。现场,国内多家低空经济领域头部企业纷纷亮相,与南海达成合作意向;“环两江先行区”相关镇街积极发布低空经济发展布局;启动南海区“环两江先行区”低空观光廊道,并发布“坐着飞机游南海”的首批黄金航线。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动作,充分彰显出南海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的决心与强大的行动力,力争赢得发展低空经济的新优势。
低空经济,如何实现高飞?南海将从夯实装备硬实力、建强人才生力军、织密基建支撑网、打造载体新高地、释放数据新价值五方面进行发力。
低空文旅先行绘就南海“美”的画卷
2024年制定的《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到,要打造低空文旅应用试点示范,探索在有条件地市开展“一江两岸”低空游览观光,推动开通“郴州—韶关—佛山”的跨省文旅航线。
不久前,佛山市市长白涛来到丹灶镇调研时强调,要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南海环两江,为‘美’先飞!”南海区区长王勇概括了未来南海低空文旅的目标:发现美,从空中俯瞰,南海美景、岭南山水将呈现出别样魅力与风情;创造美,借助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创造出以往难以企及的全新美景;保护美,通过加强“空天地”一体化社会治理体系以及相关的公共服务,持续守护南海这片美丽的土地。
南海区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如西樵山、丹灶康园等。发展低空文旅,能够将这些景点与低空经济有机结合,为游客提供全新的观光体验,进一步提升南海在大湾区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
以本次活动所在地丹灶为例,其通过构建“1+4+N”建设体系推动低空+文旅的融合,“1”即1个顶层设计,“4”即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4张网,“N”即N个特色低空应用场景,包括空中+载人、空中+城市治理、空中+119、110、120等应用场景。
事实上,“坐着飞机游南海”的愿景已经一步步走向现实。目前,由丽致汇广场创新推出的“丽致航空”城市空中观光项目即将进入试运营阶段。首期开通至千灯湖、佛山新城、广州塔三条黄金航线,市民在家门口即可体验“空中走廊”的独特魅力。
此次会上,南海“环两江先行区”低空观光廊道启动,则将低空文旅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该项目将以两江(西江、北江)为线,立足西樵山文化IP,结合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南海龙超、“墟游记”等文化品牌,将丹灶康园、有为水道、仙湖、翰林湖、南海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西樵山、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平沙岛、听音湖、南海湾森林生态园、千亩桑基鱼塘(桑园围)、海寿岛、源林西江湿地公园、博爱湖国家级体育公园等知名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一条
独具特色的低空观光线路。
未来,市民、游客不仅能乘船领略南海水乡风情,还能搭乘飞行器俯瞰“环两江”美景,解锁“空中看非遗”“云
端逛市集”等特色项目,感受别样的南海魅力。
发展低空经济 南海有何底气?
低空经济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预计到2026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发展低空经济,南海有何底气?从两家企业的快速合作中,便能窥见南海发展低空经济的底气。
1月13日,佛山首批3条“10公里10分钟”低空医疗物资配送航线在南海开通。当天,南海区召开了一场低空经济“蓝天计划”研讨会,广东电将军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艳开在会上结识了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伍雅琛。这两家分别在国内无人飞行器电池、载人无人机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企业,迅速擦出合作火花,在3月21日的项目对接会上正式发布合作意向。
如此高效的企业合作,不仅体现了南海在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对接方面的强大执行力,更反映出南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
“南海低空经济发展,要察风力、有定力、强动力、聚合力。”王勇用“3个变化”给出答案:首先,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南海从事低空制造的企业数量增加了45%,同时无人机销售相关企业数量增长了53%;其次,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低空经济运送主体从“救命的鲜血”拓展到了“鲜活的贵宾”;此外,供应链优势凸显,电将军与亿航智能两家企业快速完成从接触到实质性合作,这得益于南海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南海是一个能够做成生意的地方,正因为具有供应链优势,企业之间能够实现高效协同,快速整合资源,形成强大的产业合力。
从产业链角度看,eVTOL零部件有70%~80%与新能源汽车重合。而作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南海在动力电池及材料、电机、铝合金、陶瓷基材等轻量化新材料等方面基础扎实。同时,南海在铝型材加工、压铸、塑料制品等行业优势明显,为未来低空飞行器制造业所需的轻量化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等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去年8月印发的《佛山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着重提出强化低空制造产业链的融合带动作用,推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仪器设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与低空制造产业协同发展。
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上,南海已先后引进培育了中科云图智能、世寰智能科技、能飞航空等一批低空经济骨干企业,涵盖了低空制造、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遥感、通信服务、无人机培训等重点行业领域。
要“高飞”,更要“落地”。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是低空经济的“活力引擎”,南海在这方面表现突出。南海深知,对科技企业最大的支持,就是提供场景运用。
近年来,南海在“低空+文旅”“低空+城市治理”“低空+公共数据应用”等领域逐步发力。在城市管理领域,南海探索的无人机治理模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借助无人机巡查构建了“天上看、空中拍、地上巡”的智能感知-快速应急处理社会治理模式。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南海在这方面同样具有优势。广东能飞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国内首批、华南地区首家获得中国民航局(CAAC)授权的无人机教育培训企业,公司已连续四年蝉联国内无人机年培训人数第一,累计培养无人机飞手近8万人。
“培训是南海发展低空经济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看来,通过无人机培训,不仅可以培养大量专业人才,还能带动南海本地无人机产品的销售和应用,进而推动低空市场和产业链的发展。
当前,南海在狮山博爱湖片区打造集研发、展示、培训、交流、孵化和产业化于一体的新质生产力梦工场。通过无人机培训、机器人培训、无人船培训等有机融合,“以训带产”推动产业集聚。
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南海显现出产业链雄厚、场景驱动有力以及人才支撑充足等多方面的优势,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底气和潜力。
“五轮驱动”抢占低空经济制高点
发展低空经济,南海如何找准突破口,实现高飞?王勇认为,要从五方面重点发力——
要夯实装备硬实力,锻造湾区智造新名片。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是飞行器与各种产业形态的融合,产业链条长,涵盖从上游的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游的整机和任务载荷制造到下游的行业应用及配套保障。而其中,低空装备制造是撬动产业变革的支点,更是重塑未来产业生态的战略引擎。作为工业总产值超万亿的市辖区,南海有底气打造低空装备“智造标杆”。电将军储能科技公司与亿航集团开启战略合作洽谈,是南海企业在布局低空装备制造方面踏出的重要一步。接下来,南海将奋力筑牢装备根基,促进低空经济装备制造发展,为湾区先进制造注入硬核支撑。
要建强人才生力军,构筑湾区创新强磁场。人才是低空经济最活跃的基因,是决定创新生态高度的关键变量。南海产学资源丰富,拥有4所本科院校、4所高职院校、7所中职学校、5所技工院校,形成了多层次产业技能人才供给结构,在校学生超过10万名。同时,南海坐拥广佛同城“半小时人才圈”,毗邻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等国际高校,在“环两江”示范区建设人才高地中具有独特优势。
要织密基建支撑网,搭建空域管理新范式。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的血脉经络,承载着生产要素流动的效率重任。面对低空经济“百架同飞、万机互联”的爆发态势,基础设施必须从“被动适配”转向“主动引领”。通过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及低空场景打造促进低空产业发展,聚合生态、产业、文旅、交通等资源要素,是南海接下来要探索的低空治理模式。
要打造载体新高地,培育产业集群生态圈。产业载体是创新要素的引力场,是生态培育的孵化器。3月20日,顾耀辉带领有关企业和部门开展关于打造新质生产力梦工场的专题调研,他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做好规划,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推动低空产业集聚;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打造一批应用场景,要有重点地结合政府和企业的需求;要加快产业落地,推动一批项目落地。
要释放数据新价值,抢占智慧低空制高点。数据是低空经济的神经中枢,是驱动智能革命的源动力。南海的探索,在于打通空域数据与产业数据的血脉,构建感知、分析、决策的闭环体系。近期,南海区空天地一体化社会治理项目在无人机人工智能算法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自主研发的首个数据产品——“无人机施工棚架识别算法”成功上架。南海“空天地”系统的实践,不仅重构了城市治理范式,更开辟了低空数据价值链的新维度。下一步,南海将以数据为纽带,串联起低空经济的制造、基建、运营全链条,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方案”。
接下来,南海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闯劲,全力推动“装备、人才、基建、载体、数据”五轮驱动,在奋力开辟低空经济新赛道中贡献南海的智慧和力量。
统筹/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年智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年智周钊泷图由活动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