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雷鸣龙舟醒 百年水乡焕新潮

▲九江镇烟南村全景。 ▲龙舟在河涌上竞渡。 ▲龙舟文化深深镌刻进九江人的血脉。 ▲全国龙舟大联动佛山龙舟超级联赛比赛精彩画面。

轻雷惊蛰,春江水暖。南海九江的河网泛起粼粼波光,蛰伏了一冬的龙舟,在节气的律动中蓄势待发。这里是珠江三角洲的百年水乡,更是中国龙舟文化版图上熠熠生辉的明珠,自明清“桑园围”筑堤垦田起,龙舟便深深镌刻进九江人的血脉。本期,“写在大地上的历史·水上南海”摄制组将镜头对准九江烟南村,在古榕垂绦、石桥卧波中,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正与惊蛰的春雷同频共振。
惊蛰启新篇 龙腾烟雨间
惊蛰至,万物生。岭南的春意随着雨水丰沛渐次舒展,而农历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象征着万物复苏,更为大地注入蓬勃生机。在这双重自然节令的召唤下,烟南村迎来了一场盛典——全国龙舟大联动佛山龙舟超级联赛启动仪式。河岸彩旗猎猎,鼓声震天,数十支龙舟聚首,百年水乡以最炽热的姿态拥抱春天。
当日一早,烟南村的河道边就已围满了翘首以盼的村民和游客。“龙抬头”的吉时一到,赛龙舟(九江传统龙舟)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朱石明,身着传统服饰,神情庄重地主持起龙仪式。随后,二十余名精壮的汉子跳入水中,清理附着在龙舟上的淤泥和水草。不一会儿,沉睡的龙舟露出水面,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缓缓被抬上岸。这有着百年历史的“龙王”,犹如穿越时光的使者,承载着九江人民的深厚情感与历史记忆。起龙,不仅是唤醒龙舟,更是唤醒人们心中对传统的敬畏与热爱,唤醒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活力。
与传统起龙仪式交相辉映的,还有别出心裁的“龙船catwalk队”,龙舟家族迎来了春日首秀。只见十余支形态各异的龙舟列队划过水面,传统龙舟宛如蛟龙,在阳光下流转生辉;标准龙舟线条凌厉,船头旌旗迎风招展;五人小龙舟轻巧如燕,四人凤艇展现巾帼风范,与“龙虱”(单人龙舟)的灵动相映成趣。
千帆竞渡启惊蛰,百舸争流显生机。精彩的赛事无疑是当天的重头戏,来自南海各镇街、湾区及其他地区的共26支队伍,在河道上你追我赶,展现出一幅奋勇争先、生机勃勃的竞渡画面。
龙脉传百年 潮涌大湾区
九江何以问鼎“中国龙舟之乡”?翻开南海县志,龙舟竞渡的记载可追溯至明嘉靖年间。被西江、北江环抱的九江镇,因河网密度冠绝珠三角,自古“以舟为车,以楫为马”,为龙舟文化的孵化与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九江的龙舟文化传承至今,不仅保留了传统的韵味,更在发展中取得了诸多荣誉。早在1984年,龙舟竞渡列入体育比赛项目,九江龙舟队就率先斩获省“丰收杯”龙舟选拔赛冠军;2007年,九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龙舟之乡争霸赛”,成为首个“全国龙舟名镇”;2008年,国内首家龙舟俱乐部在九江成立,同时组建了九江龙舟女队,从此九江龙舟征战四方,威名远播,收获700多枚各项赛事奖牌。
当夕阳为烟南村镀上金边,河岸的喧嚣渐归平静。但属于南海龙舟的故事远未落幕——那船桨激起的浪花里,既有“万人操弓共射一招”的团结协作,也有“弄潮儿向涛头立”的敢为人先;既是农耕时代“祈丰年”的精神寄托,更是湾区时代“闯新路”的文化自信。从桑基鱼塘划向世界舞台,南海人正以龙舟为楫,在传统文化的深海中探寻现代文明的航向。正如潮水般,奔涌千年,永远向前。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洪晓诗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刘勇斌陈志钟 吕颜李梓鹏张宝翔招倩如朱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