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医脉在现代医院焕发新生
南海四院“保愈堂传统中医文化”项目入选南海非遗


▲保愈堂第九代传人杨志敏带领团队及弟子到南海西樵调查及义诊。(通讯员供图)

▲杨志敏在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建立“杨志敏名中医工作室”。
珠江时报讯记者许可可通讯员黄春梅李霞玉报道近日,佛山市南海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公布,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南海四院”)申报的“保愈堂传统中医文化”项目成功入选。
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保愈堂在十二代传承人的接力中,与西樵地区医疗机构共生发展,其“小方治大病”的临证智慧与“治未病”的预防理念,早已成为岭南医学文化中的重要标识。如今,这一传统中医文化正在现代医院平台上,由历代传人续写新篇章,焕发新生机。
“西樵有保愈,誉名满云津”
佛山南海,地处岭南,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中医药文化。保愈堂,作为南海西樵地区的一家数百年历史的祖传医药铺,便是这一文化的璀璨明珠。
自清朝年间,杨氏先人杨雲便在此地行医施药,创立了“保愈堂”医药铺。从此,保愈堂的名字便与西樵人民的健康紧密相连。
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保愈堂不仅保留了传统的中医药疗法,还结合岭南人的体质特点,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疗法体系。这些疗法以廉价药方、膳食食谱和膏方等为核心,在对症下药的基础上,通过日常饮食调理来增强体质,实现“小方治大病”“治未病”的中医核心理念。数百年来,保愈堂传人坚守“方精药简”的治疗原则,以低廉的价格、显著的疗效,赢得了乡亲们的口碑和信赖。于是,“西樵有保愈,誉名满云津”的佳话,便在乡间流传开来。
1963年,保愈堂参与公私合营后并入西樵卫生院,保愈堂传承人杨衍南、杨碧珠及杨兆庆成了西樵卫生院的中医药医务人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革,西樵卫生院演变为如今的南海四院。六十多年间,南海四院汇聚了保愈堂数代传人的精湛医术、高尚医德与中医智慧。
医脉相承,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随着时代的变迁,保愈堂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第九代传人杨志敏,在继承家学的基础上,又先后跟随多位名医学习,终成广东省名中医。受保愈堂“治未病”理念的熏陶,她投身于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治未病研究,成功创建全国首个“治未病”中心。
在现代社会,保愈堂的传统中医药文化理念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杨志敏团队创立的“每日一膳”中医与膳食养生栏目,便是“治未病”理念与现代生活融合的成功范例。通过药材与食材的巧妙搭配,将治病小方融入食谱,让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实现体质调理与疾病预防。
2016年,杨志敏在南海四院建立“杨志敏名中医工作室”,受聘为南海四院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她带领团队定期开诊、下乡坐诊,将保愈堂历代传人的理念、宝贵的中医精髓、保愈堂祖传号脉以及中医辩证开方绝技传授给南海四院的医生,分别接收了陆小强、梁敏青和陈玮鸿为保愈堂第十代传人。
然而,受现代生活方式与疾病谱变化等因素影响,保愈堂这些简便验廉的方剂面临着传承危机。南海四院作为其现代传承主体,正积极致力于保护、继承、挖掘和发扬这一岭南医药瑰宝。
此次入选南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保愈堂文化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更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南海四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医院将坚守保愈堂传统中医药文化,秉持“方精药简”“治未病”等理念,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推动中医药科研、教学和临床工作全面发展,为中医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