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联新能源汽车培训基地在狮山启用
打造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的“摇篮”

■基地资深讲师为学员们讲解三电系统总成原理。

■学员现场实操体验。
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再传喜讯!德联新能源汽车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近日在南海狮山启用,将破解该行业“技术壁垒高、人才缺口大、服务供给不足”等难题,为狮山乃至南海、佛山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整合优质产业、人才资源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标准应用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培养更多高素质动力电池维修人才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2025年国内销量预计突破1500万辆,渗透率超55%。然而据不完全统计,专业维修人才缺口高达103万人,市场面临“买车易、修车难、修车贵,没有资格修”的痛点,行业存在专业技术壁垒、市场供不应求、授权未充分开放等诸多困境。构建标准化供应链模块服务,发展新能源汽车连锁维修将成为新的主流趋势。
鉴于此,“德联新能源汽车培训基地”应势而生。活动当天,交通狮山分局、人社狮山分局、南海区机动车维修行业协会、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北汽福田等主机厂专家顾问、佛山市技师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和佛山市禅城区技工学校代表,以及来自佛山、武汉、温州、济南、长三角地区的维修门店店主近80人参与活动。
据介绍,基地由广东德联集团牵头,佛山轩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佛山狮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佛山市元瑞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联合运营。拥有国际一流的动力电池检测与维护技术,服务覆盖特斯拉、比亚迪、宁德时代等行业龙头,深度渗透新能源汽车后市场。
活动通过联盟发布、战略签约、会员授牌、权益解读、实操体验等环节,全面展示了基地在人才培养、技术输出及服务网络建设上的创新模式。“基地将依托德联集团在汽车后市场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技术优势,为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动力电池维修人才,共同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广东德联集团董事长徐团华致辞时表示。
据了解,广东德联集团拥有41年历史,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物流等于一体,是中国第一家汽车化学用品上市公司,旗下有30家子公司,6个大型生产基地。公司与国际化工巨头如巴斯夫、陶氏化学等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佛山和长春德联均获得国家级实验室认证证书。获得了授权发明专利2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35项。研发的售后机油、LASD获得大众全球的认证。
基地总监陈思茵在推介时表示,基地将构建“1+1+N”的创新人才发展服务模式(1个产业人才创新培训学院+1个后市场服务平台+N个后市场联盟门店),整合多维度顶尖资源,为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精英人才培养储备和后市场养护网点推广建立夯实技术“软支撑”,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高质量服务和行业标准化。
活动中,基地与佛山市技师学院、佛山市禅城区技工学校达成了校企合作框架,双方将在产教融合、技术赋能升级、双师共育、构建技能人才国际发展通道等板块持续深化合作。
现场还为首批13家德联新能源汽车服务联盟会员单位授牌,涵盖佛山、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转型维修门店网点。
学员沉浸式实操 感受基地技术优势
当天还成立了德联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创新发展服务联盟,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创新生态服务平台。同时,来自本地、粤港澳大湾区及长三角地区首批联盟门店负责人、主机厂授权的售后服务站点和4S店近40位代表参加了德联新能源汽车基地(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授权维修中心)体验日活动。
学员们首先参观了德联新能源汽车培训基地展厅(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维修授权中心)。基地资深讲师为学员们介绍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总成原理、动力电池故障排除问题。国轩高科主机厂售后专家也现场讲解了动力电池核心理论知识。
随后,学员们参与动力电池模组的测量、更换,维修与整车实操实践等体验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学员们直观感受到基地在动力电池检测、标准化维修流程及智能化管理平台上的技术优势。
有学员表示,通过此次体验,全面了解到基地在动力电池检测、维修方面的“硬实力”,以及推动行业标准化、专业化方面的决心,对基地今后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培育真正“能上手”的技能人才充满信心。
从基地成立到实践体验,从培训提升到“华丽蝶变”,基地持续为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发展服务行业注入技术发展新动能,精准发力,靶向突破。未来,基地将以“技术标准化+人才专业化+服务网络化”为核心战略,持续整合主机厂、电池厂商、院校及服务终端资源,打造覆盖人才培养、技术输出、服务网络建设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服务生态,推动实现人才链对接产业链,助力打通新兴产业人才就业“最后一公里”。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杨世聪通讯员潘永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