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支持强有力 七镇街火力全开拼经济

支持桂城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现代金融产业高地、“两业”融合示范区;支持九江打造“水上南海”示范镇、城产人文共融的儒林湾;支持西樵打响“天下之西樵”文旅品牌、打造岭南文旅第一镇;支持丹灶打造“中国氢都,科创丹灶”;支持狮山打造华南产业高地、湾区梦想家园;支持大沥打造湾区产业直播和跨境电商之都;支持里水打造“三生融合”示范镇……
1月23日下午,围绕佛山市南海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出的“七大支持”,各镇街代表团纷纷领任务、谈计划,展开分组讨论。代表们一致认为,要立足保持主导产业优势,打造湾区智造重镇,谋划提升区域发展辨识度,为建设更具人文特质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为“再造一个新佛山”贡献新活力。
桂城 建设“两业”融合示范区
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两业”融合示范区、粤潮青年文化新聚场建设等相关表述与桂城息息相关。区人大代表们结合报告内容,围绕桂城产业发展、医疗卫生、教育发展、社区治理等热点难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话题畅所欲言。
“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区人大代表、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卢佳认为,目前在制造业细分行业上还存在一定的“卡脖子”技术难题,这些问题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影响较大,技术难度较高,且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资金和人才等因素都成为攻坚技术难题的关键。因此,他希望政府或相关部门牵头,组织高校和科研机构,针对南海较多专精特新企业面临的行业“卡脖子”难题进行集中项目技术攻关,并提供政策支持,激发机构的积极性帮助企业解决难题,进一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为全区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社区共建善治,丰富社区活动,鼓励居民参与民主议事,培育社区共同体意识。在这方面,区人大代表、颐景园物业广东区域公司总经理欧阳伟婷希望区政府在推动社区共建共治的同时,更多关注基层的共性问题,进一步扩大以旧换新的范畴,对居民普遍关注的消防安全、电动车管理,出台一些更有力的政策。
九江 打造“水上南海”示范镇
九江代表团聚焦基层治理、民生实事、水上南海等领域,谈感受、提建议、话发展。
“区政府工作报告用了过千字阐述人才和创新的重要性。”区人大代表、佛山市承安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建新表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发展关键,南海有众多隐形冠军企业,建议科研机构深入调研,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1+1>2”的效果。他还建议,政府要加速项目竣工验收,助推企业快速投产。
“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延伸至九江,仅烟桥村就吸引了超7万人次观看,不仅带来了人流,还带来了消费力。”在人文经济方面,区人大代表、九江水南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崔永成认为,九江正奋力建设“水上南海”示范镇,区政府工作报告也谋划了第三届大地艺术节,水南社区期待参与其中,进一步激活社区经济。区人大代表、南海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医疗保险股股长严蜀苹也建议,九江新出版的《有家在九江》可投放在博物馆等景点,方便市民购买或取阅,还可印制小彩页小册子,提高九江文旅知名度。
会上,与会代表还围绕民生实事等建言献策。九江镇党委书记罗淮东表示,会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同时将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聚焦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九江,为南海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的九江力量。
西樵 打响“天下之西樵”文旅品牌
西樵代表团围绕文旅、教育均衡、医校社企融合、就业等展开热烈讨论,纷纷表示要推动人文经济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打响“天下之西樵”文旅品牌。
“我们更希望地铁二号线二期项目尽快启动,我知道这也是很多西樵人民的心愿。”当区人大代表、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生提及地铁话题时,西樵镇党委书记夏泽鸿满怀信心地回应道,西樵会完善路网打通、沿线控制等相关战略,希望借助省荣军医院、市五院、区四院、社卫中心、民营的君康医院等,打造西部的医疗中心,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区人大代表、西樵镇儒溪村党委书记、主任陈旺弟表示,大环境越是艰难险阻,越是考验南海、西樵基层各界的“试金石”。她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希望职校和普通高中一样配备更优质的师资力量,二是希望常态化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特别是要打响‘天下之西樵’文旅品牌,这是区委交给我们的责任,我们有信心去实现这个目标。”西樵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邝颖新表示,将聚焦纺织、大健康、功能性食品产业,争取实现“每个行业都有一个集群”,融入市委“四山两江”旅游示范带,推动人文经济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岭南文旅会客厅、佛山会展会议首选地,持续打造岭南文旅第一镇。
丹灶 打造“中国氢都,科创丹灶”
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丹灶要建设新能源万亩产业园、智能安全应急产业园、新型电力装备智造园,打造“中国氢都,科创丹灶”。
区人大代表、广东原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超峰认为,南海科创含量高,资本市场有活力,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组建百亿产业发展基金,开展资本招商、长钱长投,提升基金运营实效等,推动金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可以有效助力产业快速发展,让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区人大代表、佛山仙湖实验室热电磁材料与器件专业实验室教授李鹏同样关注产业发展。他建议以仙湖氢谷为中心,依托平台、产业、环境等进行规划和设计,打造南海国际科创社区,吸引全球高端人才集聚。
在做优人文经济布局方面,区人大代表、丹灶镇委党校副校长蓝丽君建议,可以从发挥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方面优化村史馆,探索社会参与、财政奖补等多渠道建设模式,采用择优采取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多元管理模式。同时,丰富村史馆业态,聚人气、招财气。
丹灶镇党委书记何敏仪表示,围绕建设更具人文特质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目标,丹灶要把握好三个机遇。一是抓住全区发展人文经济的机遇,提升人气、留住人才、用好人脉;二是抓住打造湾区制造重镇的机遇,进一步提高产业优势和科创成色;三是抓住全市打造“环两江”示范区和全区加快水上南海发展的机遇,推动百千万典型镇村建设。
狮山 构筑华南产业高地
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列出了新一年的“任务清单”,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其中,“保持高质量发展战略定力,力促产业集群的实力更强”作为全年工作之首,提到要壮大2个千亿级、17个百亿级制造业集群。这2个“千亿级”就在狮山,即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有色金属。
区人大代表、华兴玻璃董事会秘书罗金昆表示,南海的产业一直以集群的方式发展,与上下游的配套能力息息相关。尤其是在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的过程中,以产业集群的方式,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大家一起来协同配套去转型升级,可以极大地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增强产业集群稳定性,提高企业竞争力。
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聚焦科学精准,以资源匹配项目。区人大代表、狮山镇朗沙社区党委书记罗德昌提出:“我们在走访企业时了解到很多小微企业有工业设计的需求,南海有很多小微企业都面临着技术的突破和创新难题,能否从政府层面引进或打造一个工业设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对此,狮山镇党委书记梁觉聪表示,目前国赛艺术中心已经落户狮山,未来将举办中国大学生好创意的大赛,争取全国3000多所高校每年有150多万艺术类设计类大学生参与这个赛事,贡献作品30多万件,并建成作品库,企业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面物色。企业还能出题要求设计作品,这将很大程度上解决企业目前的困境。这也是响应南海广泛链接高校资源,实施“千名专家服务百园万企”行动的重要举措。
大沥 打造湾区产业直播和跨境电商之都
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大沥推动商贸业转型发展,壮大内衣时尚、有色金属循环利用产业集群,打造湾区产业直播和跨境电商之都。
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广东美思内衣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艳芬表示,区、镇两级政府对大沥盐步内衣产业的支持真正落到实处,目前“中国内衣名镇·大沥盐步”产城融合景观启动,“我觉得内衣有模特的展示才是最好的,很高兴我们在公交站广告牌能看到模特的内衣展示。”
大沥代表团还就商贸发展、城乡融合、人才培育等方面提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
大沥镇委书记罗伟海对未来工作作进一步阐述。在人文经济示范区建设方面,2025年,大沥将继续坚持文商旅融合发展;引入美学赋能城市,让城市“有味道”;继续推行主理人经济;以盐步老龙1432街区和大沥兴隆街片区推动“墟游记”品牌塑造;在滨江片区大力发展水经济,建设文商旅消费新高地。
大沥镇镇长仰国林表示,2025年,大沥将从畅通城市路网、树立城市形象、创新产业空间、发力电商“突围”、完善民生保障、开拓人文空间、制定人才体系等方面深入推进,为大沥城市品质提升全面赋能。
“区政府工作报告给大沥明确了发展方向,我们也有信心做好工作,希望2025年的大沥,产业更加厚实,城市发展更有意思、更有情怀、更有个性。”罗伟海说。
里水 打造“三生融合”示范镇
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支持里水加快发展新材料、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和高水平农业,打造“三生融合”示范镇。在做优人文经济布局上,南海将建设好文化产业八大街区,其中就包括梦里水乡功夫街。还要加强资源整合,推进公立医院集团化,打造“两团三营五纵队”,里水、桂城、大沥组建医疗加强营。
区人大代表、文灿集团董事长唐杰雄对报告中提到的增强产业集群稳定性,扩大人文经济新领域等表示肯定,认为里水应大力挖掘贤鲁岛等人文经济资源,将影响力扩大到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发展方面,继续大力支持企业出海,加强资源统筹,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
区人大代表、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副院长陈羽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内容详实,有效指导了未来发展方向,特别是打造“两团三营五纵队”,南方七院将利用好南方医科大学资源,加强合作办医,希望政府均衡医疗投入,加大人才赋能,顺畅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多吸引高精尖人才到里水。
南海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徐永强认为,里水要坚定一个目标,牢牢扭住人文经济示范区、“百千万工程”牛鼻子,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落实民生优化保障。他要求里水抢抓政策和资源整合的发展机遇,利用好良好区位优势,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将土地交到发展未来产业的企业家手上。同时,里水仍需在乡村治理方面持续发力。
统筹/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孙茜沈芝强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梁棋清沈芝强孙茜陈时然李福云吴志恒陈志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