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两会“代表通道”开启
代表妙计频出 献策南海发展
珠江时报讯记者梁慧恩黄婷汤晓冰李春妹周钊泷黄洁报道通民心,道民意,为民呼。1月23日,南海区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七位区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接受媒体的集体采访,传递出直击热点、回应关切的声音。
“代表通道”一头连着发展大计,一头连着民生关切。代表们有的关注人文经济发展,有的致力于建言企业产品“出海”,有的为服务基层默默耕耘,认真为民发出好声音。
今年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就“强化招才引智”进行部署。“我认为南海提出了更加高端、高效、务实的人才发展战略。”区人大代表、广东南海启明光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良辉建议,南海接下来可依托高层次人才、产业平台以及产业推进招才引智工作,“有了高层次人才的背书,有了产业平台背后的科研院所支撑,有实际的产业需求,就能够快速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海内外人才到南海来。”
近几年,南海深入实施农村集体土地改革,促进农村集体土地持续增值,让农村集体经济迈上了新台阶。区人大代表,里水镇北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经联社社长李兆锋认为,南海应大力推动集体经济转型发展,摆脱对“租赁经济”的依赖,从根本上打破利益固化。可以通过探索“分润模式”,重构利益链条,进一步激活农村集体资产,带动集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南海产业最大的特点在于突出的集群优势。区人大代表、广东华兴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罗金昆认为,随着新的动能不断涌现,政府更需要在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加码,全力支持产业集群的发展,为新质生产力赋能。
南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区人大代表、西樵镇上金瓯社区党委书记陆祖桥建议,要深耕人文沃土,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IP。可以围绕“西樵山文化”这一特色IP,将山上观音、山下听音、广东千古情景区以及周边古村游等相结合,打造一个更聚人气的文旅项目龙头,将南海文旅推上新台阶。
一直以来,南海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新老并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区人大代表、佛山市南海区一四三二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洁仪建议,围绕“三高四新六集群”产业定位,深入实施“南商回归计划”,为南海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添砖加瓦。
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大,国内市场比较“卷”,企业应该如何抉择?“政府在企业出海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区人大代表、广东原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超峰建议,可以在顶层设计上完善对外投资促进和服务工作,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首先是提供专业的权威信息咨询和服务平台,分门别类提供海外市场的最新动态和政策信息,为企业提供税务咨询、市场准入规则、贸易管制政策等全方位支持;其次是搭建企业与海外市场的合作桥梁,通过组织贸易洽谈会、组团参加国际展会等方式,为企业寻找最为合适的合作伙伴,深度链接当地商会、行业协会等,为企业出海提供更多便利及渠道。
筑牢社会治理根基,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区人大代表、九江镇南方社区党委书记关广文看来,南海需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推动社会治理走深走实,可以从强化源头预防、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政法队伍能力素质等四方面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