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南海区两会当之无愧的“热搜”
“人文经济”何以“乘风起”?

■南海龙超是南海的一张人文经济亮丽名片。(资料图片)

持续举办国潮音乐节、青年戏剧节,推出演艺宠粉系列活动,拍好《雄狮少年》系列作品,支持创作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演艺精品……今年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不少关于推进人文经济的表述让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兴奋不已。
过去一年,南海发展人文经济叫好又叫座,无论是新颖的演艺活动,还是各种创新的旅游产品,都为南海吸引了一波又一波铁粉。两会现场,这也触发了代表、委员们关于南海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的思考。大家认为,立足深厚人文底蕴和发达经济基础,新时代的南海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探寻人文经济共生共荣的发展密码。
(一)
所谓人文经济,即文化与经济在总体上相互交融、共进互动的一种良性发展方式,是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双向贯通、融合发展的状态。
在区政府工作报告上,南海对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有了更详实的计划图——扩大人文经
济新领域,带动都市消费的能级更高。大力实施“1123”文化工程,加快构建“三带三区”文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创新消费场景,促进服务消费,擦亮“文化福地”城市名片。
南海发展人文经济的内在逻辑是什么?不少代表、委员抛出了自己的思考。
首先,南海发展人文经济的底气在哪里?
在区人大代表、广东美思内衣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艳芬看来,南海发展背后的人文经济学,可以从发展动能、产业特色以及文化与经济的双向赋能机制这三个方面加以考察。
吴艳芬表示,市场经济是人文经济的本质特性,南海经济的市场化起步早、速度快,繁荣的工商业活动也塑造了南海独特
的文化心理和本土知识,这是南海发展人文经济的动能。其次,在文化内容层面上,南海人集约和注重品质的气质,体现在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孕育、培植和积累了异常丰沛的文化资源。
南海发展人文经济学的深层次逻辑是什么?
答案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以优秀文化为主要内涵,以审美体验和道德提升为基本诉求。
区人大代表、广东乐居商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敏达结合自身经历作了分享。他表示,今年他回到里水老家装修了一处旧屋,深感现在在里水生活非常舒适,生活的便利性也大大提高,“现在里水不少地方都发生了变化,如东升路、水上花市及附近的公园等都充满了特色,为
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娱乐和消费选择。”
(二)
成为两会热搜的“人文经济”,也触发了代表、委员们关于“人文经济”出圈破圈的思考。
——热搜里有关注。
站在新征程的“风口”上,对南海而言至关重要。
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扩大人文经济新领域,带动都市消费的能级更高”。这提振了区人大代表、广东方向陶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丽燕的信心,“过去,我总是琢磨企业如何降本增效,但政府工作报告给了我一个新思路:将工业和文旅接轨,走出一条陶瓷文化底蕴+工业研学+产品的新路。”
区政协委员、中海物业集团港澳公司项目主管、港澳南海青年联谊会理事长关建基认为,南海要接住短途过境游客这波流量,向短途过境游客推广以广佛同城为主轴的岭南非遗体验之旅,通过开发72~144小时“南海游”线路,推出非遗体验营等,让过境游客更深入地领略岭南文化的特色。
——热搜里有期待。
对南海来说,人文经济示范区,不是一个停留在纸面上的方案,而是要真实可感。
区人大代表、西樵镇上金瓯社区党委书记陆祖桥就兴奋不已:“人文经济给了西樵文旅再腾飞的机遇。2024年,西樵山景区免门票,吸引八方来客,但如何联动西樵山、听音湖等景区,使其串珠成链,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策划。松塘村作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将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民宿、研学等多元业态,争取将更多游客留下来,这是全村人的期待。”
——热搜里有远方。
人文经济让过去与现在交融,又指向未来。
对于南海打造更具人文特质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代表、委员们从中感悟到把脉定向、超前谋划的思想力量。
区人大代表、文灿集团董事长唐杰雄对报告中提到的增强产业集群稳定性,扩大人文经济新领域等十分肯定,认为里水应大力挖掘贤鲁岛等人文经济资源,扩大影响力到整个大湾区。
我们相信,在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肌体”里,人文与经济像是相互缠绕的“双螺旋”,孕育着可持续发展的生命DNA。壮大人文经济,以“人文”兴城正当其时、未来可期。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黄婷戴欢婷梁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