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万亿赛道 南海飞向蓝海
将进一步延长升级产业链条,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海区低空经济“蓝天计划”联盟成立。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永程摄

▲搭载新鲜血液的无人机从南海区血站出发,10分钟后降落在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盐步医院)。(资料图)
佛山布局“天空之城”,南海率先低空起飞!
10公里,10分钟。1月13日,南海开通了佛山首批3条“10公里10分钟”低空医疗物资配送航线,看似“一小步”,却引起现场一片欢呼,人心振奋。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在一系列密集政策助推下,低空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南海乘风而上,依托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和丰富的文旅资源,积极布局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应用等领域,抢飞万亿级规模潜力的低空经济蓝海。
一年多的谋划与推进,南海展现出更多耐心与定力。南海区区长王勇表示,发力低空经济,要有战略高度,要有市场的机制,要有科技的创新,要有资源的配置,才能够察风力、有定力、强动力、聚合力。
蓝天之下,机遇无限。抢跑,已成为南海发力新赛道的关键词。
抢飞新赛道
抢跑之前要有长跑的实力和定力
从南海区血站出发,10分钟后,血浆包稳稳到达10公里外的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黄岐医院),这是南海首个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无人机的精准送达,为抢救危急重患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幅提升抢救效率。
根据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综合各种因素,乐观估计,到2026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向天空要发展新空间是大势所趋。南海“嗅觉”灵敏。抢滩布局,不到一个月,南海便完成从与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到首个成果发布。
“要有战略高度才能察风力,所以要有人文经济的示范。”王勇表示,虽然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起来,但风力到底几级?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看到高层、视野广泛、俯视清晰。
在王勇看来,站在高处、有战略高度,就可以看到高层,第一时间掌握重要讲话、条例、机构、规划;可以开阔视野,看到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了解低空经济的“风”到底有多大;可以对南海的“1234567”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坚定地打造人文经济的示范区。
风口已至,群雄逐鹿。站在风口起飞,坚定发展人文经济,南海有什么?王勇表示,要看到南海的四个优势发力点:城市的能级、制造的支撑、文化的创新、民生的融合。
有场景,才有生命力。过去一年,抢滩布局低空经济赛道,抢跑成为各方发力的关键词,但在抢跑之前,还要有长跑的实力和定力。
“要有市场的机制才能有定力,所以要应用场景的牵引。”王勇表示,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头脑膨胀、一哄而上。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就必须坚持市场机制,项目要跟着市场走。
南海怎么办?王勇也提出,“先去找应用”。在王勇看来,推广低空经济,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应用场景,从市场购买方来看,就是公用、民用、商用三类。尤其是有关公用的,南海提出要率先在市场应用上开路,要加大支持的力度。
值得关注的是,南海早在2020年便开始涉足低空经济产业。在低空经济概念尚未兴起之时,南海便引入了佛山中科云图,将无人机遥感技术运用于城市治理应用场景,制定了全国首个无人机远程执法标准,在全国形成较大影响力。
“包括空天地一体化社会治理项目已在多个社会治理场景应用并取得良好成效,南海已经尝到了甜头,我们应该继续坚持。”王勇强调。
“南海区位优势显著,产业转型迅速,文旅资源丰富,为低空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场景。”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区域相关负责人认为,南海区应从摸清产业优势和空域资源等“家底”入手,持续培育应用场景,以促进新经济产业发展。譬如文旅方面,南海可利用西樵山、南国桃园等丰富的景观资源,开发体验飞行、跳伞和热气球等航空运动以及无人机巡演、空中观光等特色低空项目。
如今,无人机运输首飞成功,标志着南海区乃至佛山市医疗物资运输进入了低空物流新时代,更为南海发展低空经济注入强心针。布局低空经济赛道,南海有抢占市场的底气和定力。
大有可为
低空经济+开辟广阔“新蓝海”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正是南海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缩影。
首飞当天,南海成立了低空经济“蓝天计划”联盟。联盟的成立,意味着南海区正式组建了低空经济产业共同体,推动低空经济技术创新、制定产业行业标准、促进低空经济相关企业交流合作、促进商业项目落地、加强资源共享与合作,不断壮大南海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圈,强化低空经济产业整体竞争力。
“要有科技创新才能强动力,所以要推动产业沿链升级。”王勇表示,近期佛山市委全会提出,产业发展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传统的产业要转型、新兴的产业要培育,南海发展低空经济,就要延长升级产业链条。
具体而言,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支持低空经济的制造,实体的制造;第二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应用,可以进行科研;第三是支持无人机行业的低空经济行业的服务。“下一步看数字经济,要跟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结合起来,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延长升级。”王勇说。
新兴产业或应用场景在萌芽阶段、初步壮大阶段,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更离不开企业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两者同向发力,才能推动新质生产力高速健康发展。
“要有资源配置才能聚合力,所以要政府支持有为。”王勇表示,政府的支持,要支持到点上,第一可不可,第二能不能,第三快不快,第四好不好。
可不可,涉及顶层设计和行政许可;能不能,涉及硬件支撑和安全监管;快不快,涉及龙头带动和科创转化;好不好,则要从公共利益和经济效益两个层面判断,要看公共服务是否到位,民生保障有没有因此得到好处。
南海的行动很快:2024年底,启动了低空经济“南海·蓝海行动”,签订了一批低空经济战略合作协议,拓展了一批低空运输应用场景,近期还在研究制定《南海区低空经济“蓝天
计划”工作方案》。
低空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持。随着教育部批准高校增设低空经济相关专业,不仅是填补人才缺口的现实要求,也是以更强的人才链带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更深融合、优化低空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长远考量。
参加现场研讨会的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是广东省环保类高职院校中较早开展无人机人才培养的学校。该校与无人机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将无人机相关知识融入人才培养等方面。可以展望,随着校企合作的逐步深入,无人机人才培养或将成为南海发展低空经济的潜力板。
政府的引导和努力,让企业有信心同向发力。
“南海区不仅提供宝贵的指导意见,还开放实际应用场景,助力中科云图进行研发,最终将成果推向全国。”中科云图研发总监、武汉大学博士黄吴蒙表示,未来中科云图会依托南海继续深耕技术,在低空遥感大模型、低空数字底座、低空天路上投入研发,升级无人机社会治理“南海模式”,进一步开拓消防、应急、低空数据交易等新兴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可以期待,2025年,低空经济与文旅、体育等产业融合将进一步深入,空中观光、飞行赛事等需求将有大幅跃升;低空+农业、低空+物流、低空+应急救援、低空+城市治理等融合场景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从而带动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常态化发展。
万亿级低空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振翅高飞的南海大有可为!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程虹周钊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