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小积分” 撬动“大治理”
丹灶多个村居探索推行“积分制”基层治理创新模式,打造促进基层善治新“引擎”
■下滘村村民用积分兑换到礼品,喜笑颜开。
丹灶镇下滘村“美家+分”项目近日启动。从“村中事”变为“自家事”,从“一旁看”转向“抢着干”,在丹灶,以下滘村为代表的村居正探索推行“积分制”基层治理创新模式,打造促进基层善治新“引擎”。
下滘村积分制再升级
“你有多少积分了?”“你用积分兑换什么礼品了?”如今,在下滘村,攒积分、兑礼品成了村民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下滘村积分制管理可追溯到2019年,从社区幸福院的“时间银行积分”,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的“文明积分”、参与志愿服务“积分”,再到如今的“美家+分”积分管理,面向党员、村民、新市民,涵盖人居环境美、乡风文明美、知法守规美、公德奉献美、底线约束美五大领域,实现了村级事务“全覆盖”,有效引导党员和村民参与乡村建设、产业培育、文明创建等各项事务。积分规则细致入微,突出正向激励,既包括对村民参与社区建设、治理和维护等志愿服务行为的奖励,也涵盖了对村民履行社区义务、遵守村规民约等方面的肯定。
此次升级的积分制3.0版本,下滘村增加了微信小程序进行数字量化管理,积分范围进一步扩展,延伸至村务治理五大领域,以积分量化村民的日常行为。下滘村党委书记郭明钊表示,此举旨在调动村民打造美丽宜居家园的积极性,逐渐形成“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管”的文明新风。积分也由以个人为单位转变为以户为单位,带动更多村民加入“美家+分”行动。
“积分越多,兑奖越丰富。”村民黎姨说,积分可兑换成日常生活用品,也可根据积分排名优先参加村级夏令营、志愿者趣味团建等公益服务和公益课程。
小积分带来大改变
下滘村的积分制实践,是丹灶村居积极探索推行“积分制”基层治理创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金宁社区也积极探索积分制在社区治理中的应用。社区以志愿者积分管理制度撬动党员、群众力量,培育多元主体成为志愿力量,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同时,招募“连心公益结对单位”,通过“商家提供优质资源、居民参加社区志愿活动、积分兑换商家优惠、商家获得流量口碑”的循环,实现社区、居民、商家三方共赢,走出“党员带动、群众主动、商圈联动”的社区治理路径。
建设社区则在集体经济组织中探索实施股份分红积分制,每年从股份分红的可支配收益中提留一定比例作为奖励资金,引导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基层治理、人居环境、房屋管理和公益美德等方面积极“得分”,按照积分给予奖励,增强村民在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实践等方面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南沙、新农、西联、上安等村居也结合各自实际,探索实施了各具特色的积分管理制度。西联社区相关负责人说,积分制把纷繁复杂的社区事务标准化、具象化,让乡村治理工作可量化、有抓手,将农村基层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有助于推动乡村治理精细化、科学化、透明化和规范化。
如今,丹灶越来越多村居的成功实践,印证了积分制能有效调动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成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引擎”。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志华 通讯员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