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监督”之笔写好“民生答卷”
南海人大创新“三问一评”,让民生实事“落地有声”

■2024年11月20日,区人大常委会评议组开展“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评议工作。

■2023年11月,区人大常委会评估组到佛山工伤预防基地·南海调研。

■2022年7月,南海区人大代表约见南海桥下空间改造民生实事项目承办部门负责人,并实地视察有关项目建设工程。

■市民在灯湖中轴滨江公园参与欢乐行活动。
30个河湖水库水质明显提升、建设10个滨江生态公园、万名居家长者享智慧养老……一件件人大代表票决的2024年民生实事落地,看得见的变化让群众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
在这些变化的背后,正是南海区人大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深度监督推动民生事业发展工作的实践成果。
南海区人大坚持守正创新,制定监督民生实事项目办理暂行办法,创新建立“三问一评”的监督机制。从2022年起,连续三年聚焦代表票决选出的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办理落实情况,通过坚持“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底问结果,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开展全过程全链条跟踪监督,着力打造闭环式监督体系,让“民声”有“回声”,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办好办实。
/事前介入/
下好“先手棋”把好“源头关”群众“所想”与政府“所为”精准衔接
民生实事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它关系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关系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局。
2024年2月1日,在南海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全体与会代表票决产生了2024年度南海区十件民生实事项目。
一张张表决票,一头载着民生,一头连着民心。这十件民生实事,是广泛征集而来,经反复排摸筛选、吸收采纳意见定下。在前期征集中,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候选项目建议。候选项目凝聚着人大代表前期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发声的履职担当。最终,年度民生实事由区人大代表“12选10”票决产生。
20万学生脊柱侧弯筛查全覆盖和干预、5万名产业技能人才培训参赛……每一件“民生实事”都顺应民众呼声,每一件都贴近民生需求,可以说是件件“合民意”,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10件民生实事是区政府向全区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如何推动群众“所想”与政府“所为”精准衔接呢?南海区人大通过“年初问计划”,即对区政府制定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计划进行密切跟踪监督。同时,要求区政府对项目进行任务分解,逐项列出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分管领导、进度安排和办结时限等,狠抓工作落实,并接受区人大代表监督检查,确保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聚焦“小切口”,推动“大变化”,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及时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民生,是南海区人大始终坚守的为民履职初心和工作理念。
/事中督办/
用好“连环招”把好“进度关”跟踪“十件民生实事”融入代表履职中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推动十件民生实事高效落地,把好“进度关”是关键点,这些民生实事关乎城市品质大提升,是改善群众生活环境的重要抓手,人大代表对此十分关注。
实地调研、专题视察、听取汇报、走进代表联络站联系选民群众……连续数月,南海区人大邀请人大代表、部分专家、群众等组成督办小组,对负责跟踪落实的民生实事项目办理情况开展监督。
“这些民生事实,看似生活中‘细枝末节’的小事,却是群众‘心心念念’的大事。”每到一处,带着进度问,带着思考问,听取民声民意,人大代表纷纷发出如此“心声”。
为全力保障民生实事落实落地,南海区人大通过“年中问进度”,即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持续跟踪监督。一方面,区人大常委会将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工作列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另一方面,区人大常委会各跟踪督办机构通过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调研视察、约见承办部门负责人、执法检查等方式,督促相关民生工程按计划高质量实施。
在加强为民办实事日常督办的基础上,2024年6月27日,佛山市南海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扩大)会议,听取了区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上半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的报告,对项目实施进度及时进行分析评估,要求政府部门抓紧抓实项目推进工作,适时向社会公开推进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与此同时,2024年7月,南海区人大结合“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对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进行了年中督办,对于进度落后的承办单位,深入了解原因及困难并向区委报告情况,推动民生实事按计划落实。
一件一件抓落实,为民办实事的热潮,由此涌向南海大地的每个角落,温暖着群众心窝。
/事后问效/
打好“组合拳”把好“质量关”执“监督”之笔写好“民生答卷”
从年初到年末,人大的有力监督,更好推动了政府决策与群众需求精准接轨,“政府办的”与“群众盼的”实现了“双向奔赴”。
民生需求被满足了,实事落地见效了,群众的幸福感也随之提升。
以“养老”领域这一民生实事为例。在近几年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收集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建议的过程中,“养老”工作的群众关注度一直高居不下。2022年,“以家庭病床服务工作为切入点,构建立体化的老年人居家及社区养老健康服务体系”是当年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2024年,区政府聚焦“万名居家长者乐享智慧养老”民生实事,提出要派发SOS紧急呼叫设备不少于10000台,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保持100%,派发AI摄像头2000台等。从优化养老服务到智慧养老,这是一次民生实事的优化与接力,换个角度看,也折射了区政府跟随时代发展,始终不变的为民初心。
坚持以人民满意为导向,不断完善监督问效机制,南海区人大通过“年底问结果”,即对民生实事项目的办理完成情况进行闭环跟踪监督。自11月以来,南海区人大组成4个评估小组对2024年民生实事落实情况进行了年底评估,多次召开职能部门座谈会,协调解决问题,进行实地视察,了解落实情况。同时,邀请部分区、镇人大代表、承办单位负责人等人员,深入镇(街道)、村居社区,采取“看、听、访、查、议”等方式,让人大代表、人民群众与承办单位充分沟通,让承办单位在办理民生实事的过程中更加深入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关切,全力推进民生实事跑出“加速度”。
在关注民生实事项目办理量化指标完成情况的同时,南海区人大更重点关注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在12月25日召开的南海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对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满意度测评。投票结果十个项目“满意”率均达到100%,“民生项目”真正成为“民心项目”。
参与年底评估工作的代表们纷纷表示,民生实事秉承“解决一个问题,更要破解一类难题”的为民情怀,成果正持续惠及每一个人,让一桩桩、一件件“关键小事”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征集、初定、审议、票决、监督、评估…南海民生实事在人大代表全程参与下,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南海大地得到有力有效践行,人大智慧和力量持续助推南海高质量发展。
奋力书写民生“答卷”,筑牢活力南海的幸福根基。“我们要通过多种监督方式,推动政府兜住民生底线、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南海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香秀杏如此表达。
体察民情、关注民生,人大监督永远在路上。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戴欢婷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张志成吕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