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探索建立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常务会议工作机制
打开“站办一体化运作”工作新局面


■2024年4月23日,大沥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围绕“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大沥如何营造优良营商环境”主题开展常务会议。图为会前代表们视察企业。

■2024年3月13日,大沥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召开2024年第一次常务会议。
在南海,7个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和113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分落各地,在村居中连点成线,织就一张全面覆盖基层的社情民意“搜集网”。
在不断做深做实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的过程中,大沥镇人大以创新为引领,以开好常务会议为核心抓手,着力推动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的功能拓展与高效运作,提升了“站办一体化运作”的生命力。这一实践,不仅有效激活了人大代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更为闭会期间镇人大常态化开展监督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示范。
闭环式管理
确保机制“后劲十足”
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乡镇人大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镇一级人大未设立常设机关的现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闭会期间人大工作的有效开展。为破解这一难题,2023年,大沥镇人大落实市、区人大关于“站办合一”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中心联络站和镇人大办一体化运作,由镇人大办统筹组织中心联络站日常工作,并创新性地提出了探索建立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常务会议机制。
常务会议的基本运转规则可以用“211”来概括——“两月一会、一议题一活动”,即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常务会议,每次会议围绕一个议题,组织驻站代表开展现场视察+议事的履职活动,为闭会期间的人大监督工作创设了稳定的平台,推动了履职活动的常态化开展。
机制是否能够发挥真正的作用,关键要看是否能够提升履职的“能力指数”。对此,大沥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从两方面出发,确保机制落地发挥效能。
选准会议主题是确保常务会议取得实效的关键。中心联络站紧密围绕镇委工作部署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代表日常联系群众收集的意见建议,科学拟定会议主题。同时,通过征询有关部门和人大代表意见,精心策划会议议程,确保会议内容紧贴实际、针对性强。
从组织到执行,形成闭环才能后劲十足。会前,通过视察调研、座谈议事等环节,确保代表充分知情、深入讨论。会后,及时整理反馈代表意见,有效增强会议成果的转化与落实。对于民生难题,不仅向职能部门反馈,还上报镇委,推动问题解决;同时,引导代表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并持续监督落实情况,确保工作有始有终。
以生动实践
提升代表联络站“能力指数”
机制的生命力,在于其能否真正贴近群众,助推问题解决。大沥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常务会议推动镇人大在闭会期间监督工作常态化,让代表们的履职更加高效有序,也让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民主力量。
时间回到2023年4月4日,大沥镇中心小学内气氛热烈,大沥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常务会议开到了校园,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这次常务会议议题确定的背后,是市人大代表陈俊萍等代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为推动政府采取积极措施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免疫力”,陈俊萍等代表借助大沥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平台联系群众、收集意见,并推动常务会议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开展有关监督。
之后,大沥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组织驻站代表,通过持续的跟踪走访、调研、视察等方式,督促政府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陈俊萍还领衔提出了《关于完善佛山市全年龄心理健康体系的建设》的建议,获得了广泛关注。
中心站常务会议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其议题范围也日益深入,从文化根脉到经济动脉,每一次讨论都见证了机制的蓬勃生命力。
2024年的4月,大沥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议题——“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大沥如何营造优良营商环境”。
会上,驻站代表围绕人才引进、政策扶持、企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不仅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也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
在常态化运行的机制保障下,大沥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正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指数”,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自2023年2月创建常务会议制度以来,该站至今共召开会议12次,邀请中心站驻站代表和其他驻站代表258人次,开展现场视察16处,收集意见79条,提交市区镇人民代表大会建议13条,充分体现了基层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履职效能。
规范化引领
基层人大效能全面升级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前沿阵地。这些年,佛山市及南海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高效路径,着力推动民主的触角延伸至基层的每一个角落。
大沥镇人大在南海率先探索建立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常务会议工作机制,不仅为镇域人大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更在全区乃至更广泛区域内树立了基层人大工作的新标杆。近期,南海区人大常委会深入总结提炼其经验做法,制定《关于探索镇(街道)人大办与中心联络站一体化运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该工作机制规范化制度化,为下一步在全区范围的推广实施夯实基础。
这项机制为何独具示范效应?
因为这是一次基层人大效能的有效提升。建立大沥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常务会议工作机制,聚焦的是镇级人大闭会期间履职难题,能够有效推动镇人大监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在此基础上,镇人大工作效能进一步拓展,通过强化监督实效、优化活动安排、加强代表培训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升基层人大的工作质量和影响力。
也因为这是一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工作机制的建立,也是南海区人大在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上的一次探索,是地方人大在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的一次积极探索。通过开好常务会议,人大代表能够更加紧密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及时反映群众意愿和诉求,推动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民主、透明。
如今,这项机制以实际成效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未来也将持续提质升级将幸福感延伸至更广阔的基层。下阶段,南海区人大常委会将统筹推进中心站建设,把中心站打造成闭会期间镇(街道)人大和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平台,推动中心工作、解决发展问题,写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人大答卷。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洁通讯员南任宣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