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新市民感受“第二故乡”温暖
丹灶创新服务方式,促新市民职工留得住、融得进、能发展

■丹灶镇总工会为新市民青年职工搭建交流互动平台。

■新市民职工享受“一站式”体检服务。
“丹灶,是一个能够实现人生理想的地方。”丹灶新市民职工李栋在毕业时同时被深圳的央企、广州研究所、广州高校等单位录用。在综合考虑了平台的高度、团队的实力、未来的发展前景等因素后,他选择了扎根丹灶。
随着丹灶经济的迅猛发展,一批又一批新市民职工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成为丹灶的建设者和创业者,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据统计,目前丹灶常住人口约27万人,其中新市民人口约13.7万,占比超过全镇人口的50%。
在丹灶这个“新家”中,如何使新市民职工留得住、融得进、能发展?丹灶镇总工会围绕新市民职工成长周期,给出了做好新市民服务工作的答案。
聚焦“新”需求
让职工有所盼
留得住人、安得下心,首先需要解决新市民职工成家立业的“终身大事”。
黄思源是南海区引进的人才,目前在佛山仙湖实验室担任绿氢绿氨中心工程师,主要负责电解水制氢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而他的妻子张婉华,则是丹灶本地人,担任学校的心理老师。
黄思源和张婉华在去年2月丹灶镇总工会举办的新春嘉年华活动中认识。“工会组织的活动设置了多个游戏环节,让我们能在轻松愉快的互动交流中寻觅知音、邂逅幸福。”黄思源说。
丹灶镇总工会持续开展职工交友联谊活动,为新市民青年职工搭建了交流互动的平台,同时也更加紧密地团结青年职工,让青年职工在丹灶安心、安家、安业。2024年,丹灶镇总工会已开展4场青年职工交友联谊活动,吸引了300多名职工参与。
吸引新市民来丹灶,也要让他们在丹灶有所作为。近年来,丹灶镇总工会聚焦人才反映强烈的技能提升需求,通过搭建“培训+竞赛”提升平台,引导新市民职工学技术、钻业务、强本领,有效提升新市民职工个人技能素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为新市民职工建功立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郭彩仪在今年的丹灶镇养老护理员项目技能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并因此获得了相关的技能证书。得益于工会组织的技能培训,郭彩仪掌握了一技之长,不仅吃上了“技术饭”,也让她晋升空间变大了,能够稳定下来长期发展。
关爱“新”家庭
让职工无所忧
丹灶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市民职工的辛勤付出,在工作之余,新市民职工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孩子。
“我的两个小孩都参加过工会的夏令营,通过体验不同的课程,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暑期生活,也让他们收获了成长和友谊。”新市民职工石女士说,双职工家庭对孩子暑假的看管问题非常头疼,工会帮带娃,不仅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还让他们更放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为了解决新市民职工子女假期“接送难”“看护难”的问题,丹灶镇总工会创新优化服务方式,为职工解“愁”,组织村(社区)工联会、企业工会在今年开展了9场职工子女夏令营活动,吸引了包括新市民、新业态在内的330名职工子女参加。丰富的活动形式让孩子们学习技能、开阔眼界的同时,感受丹灶之美,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在丹灶的生活。
同时,丹灶镇总工会依托南海区工人文化宫(丹灶宫),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将工人文化宫打造成为新市民职工的乐园和学堂。目前,丹灶镇总工会已开展了7场职工家庭活动,惠及了包括新市民职工在内的200多名职工。
强化“新”服务
让职工有所得
一座城市能让人们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并实现双向奔赴,显然不仅与城市面貌、基础设施有关,也不仅与城市所能提供的职业前景、经济收入有关,还与城市能赋予人们的获得感息息相关。
做好新市民职工这篇文章,如何留得住人颇为关键。
今年以来,丹灶镇总工会推出了一系列贴心服务,不断擦亮服务新市民职工的“工”字特色品牌。
在健康保障方面,丹灶镇总工会今年开展健康服务送上门活动,让新市民职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体检服务,全方位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惠及850多名新市民职工。
在关爱帮扶方面,丹灶镇总工会通过开展夏日送清凉、慰问困难职工、情暖劳动者等活动,用温馨的服务让新市民职工感受到工会“娘家人”的关怀,体会到“家”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同时,丹灶镇总工会定期在微信公众号和粤工惠线上平台推出送福利活动,进一步加强与新市民职工的联系。今年以来,已有超2000人次新市民职工受益,受到广泛好评。
在权益维护方面,丹灶镇总工会通过开展送法进企系列活动,增强新市民职工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同时,聘请专业律师团队定期开展驻点律师服务,为新市民职工提供免费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
这一系列举措,为丹灶新市民职工的成长、职业发展和幸福生活铺设了“宽广跑道”,实现了城市与新市民的双向奔赴、互相成就。
接下来,丹灶镇总工会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站在新市民职工的角度出发,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以贴心、高效服务让新市民职工宾至如归、融进丹灶、安心发展。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时然通讯员黄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