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工程推动大转变用微治理惠泽大民生
珠江时报讯记者汤晓冰通讯员陈梓泽报道11月1日,南海召开排水主体提标改造提质增效工作推进会,对排水问题整治行动、全民治水行动进行再部署,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凝心聚力开创南海水环境“微治理”新格局。南海区区长王勇出席会议。
当日,与会人员首先参观了南海区保利紫山班芙CD区排水整治工程智能清污分流井、里水镇万盈广场雨污分流改造项目。会上,酒店宾馆、农贸市场、工业企业、餐饮行业等重点排水主体代表分享整治经验,里水镇介绍全民治水推进情况。佛山市生态环境局三级调研员李康文对南海的“小工程、微治理、精细化、高效能”治水方法予以肯定,建议从科学治水、精准施策、及时整改三方面,进一步压实排水主体责任,把排水主体提标改造提质增效工作与黑臭水体治理等重点难点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取得更大实效。
小工程关系着大民生。现场,南海区副区长孔小燕解读了《南海区排水主体提标改造提质增效行动方案》。根据方案,南海将重点通过推进四类群众身边的“小”工程,实现水环境的“大”转变。具体来说,四类小工程是指排水单元清污分流整治工程、重点排口整治提智工程、工业用水大户自净提标提质工程、河涌水动力提升工程。
南海将通过实施引流中水增加动力、安装拍门防止溢流、企业自净尾水科学排放、污水入管杜绝直排等四类小工程的示范,推动村居和企业直接投入“细枝末节”工程建设和参与管养。通过各主体的示范引领,举一反三,广泛推广,让全民治水深入人心,真正实现村居、企业等市场主体从“要我治水”到“我要治水”的思想和行动转变。
(下转A02版)
(上接A01版)
王勇从“责任共担,行动果敢”“连接末梢,消除短板”“屋后门前,各自精管”“常态巡检,群众发言”四个维度,分析了南海治水工作取得成效的原因,并以六个“小”和“大”的对比,对全民治水提出期望和建议。
一是主体单元小,彰显“大担当”,村居、企业、市场等各个小主体参与治水,凝聚成巨大的社会效应,体现高质量发展的大担当;二是责任科目小,涵养“大格局”,排水主体要履行好红线范围内污水管网建设和管护责任,让污水正确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承担着每个排水户应尽的义务,累积着对水生态环境改善的贡献;三是末梢工程小,承载“大民生”,四类小工程的推进充分解决水环境治理“最后百米”“最后十米”“最后一米”等问题,要切实把治水这项民生实事办成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民心工程;四是关键设备小,撬动“大作为”,四类小工程设备设施不大,投入相对较少,比较容易兑现,应重视关键设备;五是调控区域小,惠泽“大确幸”,四类小工程导向明确,可以调控的范围很小,但工程效果最为直接,要以区域污水减排、河涌水质改善等人居环境改善的美好体验,给群众带来幸福、愉悦;六是管养环节小,提升“大效能”,村居、企业、市场、群众等排水主体履行好分内排水设施的管养,通过各个关键小环节的运维保障,共同提升排水设施的管养效能。
王勇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民治水行动,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