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一批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名单结束公示
南海区4个教育集团入选

■狮山高级中学体育特色教育集团把成功经验推广辐射到贵州麻江一中体育特色教育集团。
珠江时报讯记者黎小燕通讯员沈培浩报道近日,广东省第一批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名单结束公示,本次公示名单共有70个教育集团,其中,南海区有石门教育集团、大沥教育集团、狮山高级中学体育特色教育集团、西樵镇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共4个教育集团入选(佛山市共有7个),南海区集团化办学经验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作为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和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南海始终抓住改革创新的“根”与“魂”,在育人理念、机制、模式和生态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努力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南海经验和南海方案。
集团化办学的探索,是南海对国家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积极回应,旨在实现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特殊教育融合发展。目前,南海区已成立基础教育集团79个,覆盖50万学生,400多所学校,涵盖中小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其中省级优质教育集团培育对象14个,数量为全省区县第一。
南海教育集团也逐渐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并产生五种主要类型:一是以高中为核心校聚焦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教育集团;二是以行政强统筹赋能的教育集团;三是以初中为核心校的学片化教育集团;四是以优质校为核心校的帮扶型教育集团;五是以核心校特色为引领的教育集团。
集团化办学的成效也擦亮了南海教育品牌。南海教育集团荣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大沥教育集团和西樵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获评省级优质教育集团培育对象典型案例,受邀在广东省教育集团化办学经验交流会上作经验分享。南海区集团化办学案例《特色+集团化办学: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南海经验》获评“中国教育报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下一步,南海将继续以“特色+集团”为方向,进一步深化顶层设计,积极探索小初高一体化办学和九年、十二年一贯制办学模式,推动管理、设备、教师等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以实际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相关链接●大沥教育集团
大沥教育集团是区域型教育集团,大沥镇教育发展中心是核心单位,成员单位有大沥中学、海北中学、许海中学、盐步中学、黄岐中学、盐步三中。集团以“纵横布局,一体育人”为工作思路,探索了“1+2+N”的运行机制,完善了“六共同、三促进”共建共享机制,形成了师资共培、教学共研、课程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品牌共创的有效路径。
近五年,大沥教育集团孵化了11个教育集团,培育了3个广东省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7个南海区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探索出集团一体化推动镇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的新理念、新路子,形成了全镇优质、校际均衡、内涵发展、区域特色的良好教育生态。其成果在四川、贵州,广东梅州、开平、茂名等多地推广,2023年出版了《从学区化办学走向集团化办学的大沥实践》一书,为全国提供了镇域教育综合改革的鲜活案例。
●石门教育集团
石门教育集团以佛山市优质品牌高中——石门中学为核心校,纳入狮山石门高级中学、大沥高中、桂江一中、大沥中心小学、白沙小学等5所公办中小学校为集团成员校,涵盖从小学到高中学段办学类型。从早期“名校+民校”、“老校+新校”、“强校+弱校”的“1+3”模式,到开创“扶新、扶小、扶弱、创特”新的发展路径,石门教育集团逐步成长为有影响力的品牌教育集团。同时,通过“一校一策”的精准定位,构建了“六位一体”保障体系,实现了“全方位、全学段、全素养”鲜明育人机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教育集团“孵化育成”显著成效。
此外,集团的辐射溢出走出本土,走向粤西北及全国各地,与革命老区、教育薄弱地区、中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联动和帮扶,主动积极地承担了品牌教育集团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狮山高级中学体育特色教育集团
狮山高级中学体育特色教育集团应时代之需成立,目前初步探索形成了体教融合“1513格局”。集团由1所高中(狮山高中)、3所初中(映月中学、狮城中学、小塘中学)和2所小学(民乐小学、小塘中心小学)组成,以“五育并举、以体树人”理念引领,在体育特长人才“小初高”一条龙培养方面探新路、育体魂、活机制、出人才、塑强校、立范式。
集团践行“大体育观”理念,构建起“大三类”体育特色德育活动框架、“一体两翼双融合”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六三制”集团体育特色课程、“四进阶”教师梯度发展模式、“数字智慧七板块”增值评价体系。集团还积极把成功经验推广辐射到贵州麻江一中体育特色教育集团、新疆伽师一中、茂名市电白实验中学。
●南海区西樵镇中心幼儿园教
育集团
南海区西樵镇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以“灵慧花开,朵朵出彩,办好乡村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普惠园”为使命,创新“区域教育部门+城区优质园+村办园”三方合办模式,建立了“1+7”多法人紧密型镇域学前教育集团。核心园采用“1134”镇村一体化管理路径,实施“文化共建一体化、课程建设一体化、保教管理一体化、示范引领多元化”,通过共建共享机制有效落实村园办强、教师培强、课程质优。集团管理也逐步从中心集团迈向镇全域协同新样态,进一步有效落实“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推动优质学前教育进村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