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产业发展沃土助力企业增资扩产
今年南海已签约引进重大项目 165个,投资总额超700亿元

▲南海推出一批优质产业用地。图为三龙湾南海片区。资料图片

▲在南海区产业用地推介会上,一批重大项目签约。

▲联东U谷规划效果图。该项目位于大沥。
“从项目签约到摘地,仅用不到3个月时间,预计明年上半年即可投产。这一高效进程,正是南海政府‘店小二’式服务的生动体现。”在2024年南海区产业用地推介会的热烈氛围中,佛山市南海易乐工程塑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强说。
这一幕,正是南海企业掀起增资扩产浪潮的缩影。8月20日,随着2024年南海区产业用地推介会的举行,南海不仅亮出了“沿链经济智造强区”系列政策举措,还成功签约19个重大项目,并隆重推出了超333万平方米(5000亩)优质产业用地,为南海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拼经济”的成效如何?民营经济的活力是否被有效激发?招商引资的数据是“晴雨表”。记者从南海区招商局获悉,截至8月20日,全区共签约引进1亿元人民币或1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项目高达165个,签约投资总额更是突破了700亿元大关。
这一亮眼数据,不仅是对南海经济蓬勃发展活力的有力证明,更是向国内外传递出市场对这片投资热土的坚定信心与殷切期待。南海,正以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向着现代化活力新南海进发!
向“新”行
招商捷报频传实现“新质”突破
南海招商引资捷报频传,今年已签约引进的项目中,有21个10亿元人民币或1亿美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超过300亿元,为南海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招商选资的征途中,南海不仅追求项目数量与规模的扩张,更将焦点对准了项目的质量与效益,实现了从“量”到“质”的华丽转身。截至目前,已成功签约落地的项目中,战新产业项目占比高达44.7%,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南海在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度布局与前瞻视野,更标志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质”突破。
细数这些签约项目,不乏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等业界佼佼者。清溢光电斥资35亿元打造的平板显示及半导体用掩膜版生产基地项目,宏旺集团20亿元兴建的高端精密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以及海格云链、根源集团总部、铝合金轻量化中国总部等一系列重量级项目花落南海,为这片热土注入了强劲发展动力。
南海正加速构建“三高四新六集群”的现代产业体系。随着这些优质项目的成功落地,南海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布局步伐显著加快。
在20日举行的产业用地推介会上,丹灶湾区五金科技产业园、狮山彩龙新材料基地、大沥中深智造产业基地、狮山德富莱全球智能制造基地等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再次展示了南海区强大的招商吸引力和产业集聚效应。
其中,酒店·康养智能智造科技家具总部建设项目,规划用地32000平方米(48亩),总投资额达3.3亿元,专注于数智化标准工业厂房的建设,投产后预计将为周边上下游产业带来显著拉动效应,同时促进就业、增加税收。
“南海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充足的土地资源以及完善的产业、生活和交通配套,所以我们最终选择了这里。”广东雅格美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茫的话,是对南海区投资环境最直接的肯定与赞誉。
扩增量
精准“按图索骥”探索招引新范式
2024年,南海坚持“制造业当家”,通过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等多种方式,不断吸引国内外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发展之“进”。
这一系列招商硕果的取得,离不开南海区强有力的顶层设计与高效协同机制。南海区修订《南海区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强化区、镇(街道)协同联动;修订《佛山市南海区重点产业招商专班和重点地区招商工作组组建方案》,围绕数控机床、高端装备、仪器仪表、医药健康、新型储能、新材料、现代物流、预制菜、工业机器人等重点产业组建九个招商专班,开展链式招商、靶向招商。配合市级组建北京、深圳、苏州、成都、武汉招商工作组,与重点产业招商专班加强衔接,形成强大合力。
为进一步提升招商精准度,南海区在原有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基建、半导体、机器人、光伏等8大产业招商地图基础上,编制信息装备制造产业、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安全应急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产业、文旅商贸产业、食品康养产业等6大特色产业招商地图,明确了招商重点区域、重点目标,实现了招商引资的“按图索骥”,大幅提高了项目引进的针对性和成功率。
在深耕本地的同时,南海区也加强对外招引的力度。新春大招商行动的如火如荼,24支小分队奔赴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重点地区,拜访了76家企业,成功引进23个市外项目,签约投资额达156.73亿元。这一系列对外招引的举措,不仅拓宽了南海的合作领域,更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促进资本招商方面,南海也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构建“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的招投联动模式,南海成功引入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项目。比如,兰石重装华南氨氢新能源装备总装基地、李骏院士团队佛山汽车智能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等项目等。
壮存量
本土企业扩产潮涌南海经济再添新翼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南海区始终坚持对外招引和增资扩产两手抓。既要招商,更要稳商。服务好本地企业增资扩产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这是南海区招商工作的重要理念。
今年以来,区招商局积极与自然资源分局以及各镇街联动,对土地存量情况展开全面摸查。通过多部门协作,精准掌握南海区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为企业增资扩产提供坚实的土地保障。同时,联合各镇街经发办、相关行业协会对优质工业企业开展增资扩产用地需求情况摸查。
依据多维度评价,筛选出前后两批共57家增资扩产用地需求企业。经梳理,此类企业有三大特点:一是均为行业领先企业,涵盖机械装备、智能家居、生物医药等多个先进行业;二是均有优质预期增长,该批企业2023年产值合计约112亿元,通过增资扩产后预计近230亿元,增长率约110%;三是均在南海扎根已久,落户时间最长的超30年,对南海怀有深厚情谊。
为此,南海积极推动企业增资扩产需求落地,根据企业需求精准匹配土地资源,加快供地方案的制定和推进。
截至目前,在首批及第二批增资扩产需求企业中,已对43家企业推荐供地方案。其中,已成功签约项目共22个,签约总投资额达148.6亿元,总固定投资为48亿元。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南海对本地企业发展的深切关怀与坚定支持,也是企业家们对南海发展信心满满的最佳注脚。
“20年来,我们没想过离开南海,我们也离不开南海。”佛山市南海易乐工程塑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强有感而发。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企业做出了增资扩产的计划,立足南海建设总部基地、研发中心和智能制造生产基地。该项目从2023年7月签约,10月摘地、拿证只用了3个月时间,预计在明年上半年可以顺利投产。
同样享受着“南海速度”的中鹏储能产业核心装备产研基地项目,将建立储能智能集成系统研发中心,计划总投资10亿元,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0亿~15亿元。“从2010年到2024年,我们见证了南海服务、南海制造以及南海的发展,这是促成我们达成增资扩产的重要信心来源。”广东中鹏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卢奕诚说。
新服务
开工投产双提速高效服务赢赞誉
在招商引资的激烈竞逐中,南海不仅以精准策略抢占先机,更在项目落地转化上展现了令人瞩目的速度与效率。据统计,截至8月20日,新签约的165个项目中,已有91个项目顺利开工,开工率高达55.15%,其中重大产业项目的开工率达到42.86%,项目从签约到开工投产的进程全面提速。
南海区在推动项目快速落地方面屡创佳绩。以清溢项目为例,从双方正式签约到取得首个地块仅耗时两周,再到取得规划许可证仅用时56天,并于5月17日成功取得施工许可证,随即进入桩基础施工阶段。这一系列高效有序的操作,不仅彰显了南海区在项目落地上的惊人速度,更再次印证了佛山速度、南海效率的非凡实力。
项目的快速落地,离不开有力的空间保障。南海持续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快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大力引进建设一批现代化产业载体,积极储备土地和载体为项目落地提供“沃土”。
土地方面,南海在去年完成整备连片产业用地633万平方米(9500亩)、供应产业用地超413万平方米(6200亩)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大力推进连片产业用地整备,全年计划供应产业用地400万平方米(6000亩),至今已完成产业用地供应约200万平方米(3000亩),保障了一大批优质项目落地。
同时,一批现代化产业载体的崛起。南海已建成运营、在建和筹建等各类产业载体101个,规划建筑面积合计约1710.2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载体面积997.36万平方米,进驻率达65.73%。粤海智能智造园、平谦国际智慧产业园、佛中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园区相继竣工,为项目进驻提供充足的载体空间。
在审批流程上,南海区同样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资料预审+容缺办理+并联审批+告知承诺”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大幅压缩了审批时限。更令人振奋的是,“拿地即开工”、分阶段竣工验收和“完工即投产”等改革措施的推行,更是让项目建设驶入了快车道。截至目前,全区已有28个项目纳入市级审批代办,数量领跑全市,21个已开工项目开工时间较土地监管协议约定开工时间平均提前近半年,赢得了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南海区招商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围绕“三高四新六集群”的战略布局,精准绘制招商地图,强化产业链招商和靶向招商。同时,坚决有力扩增量,进一步优化国资参与招商引资的联动机制,从单纯财政资金投入招商转变为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以投代补招商模式。在资源配置上,南海区将继续加大连片产业用地的整理储备力度,满足本土优质企业的增资扩产需求。此外,南海区还将紧盯项目落地转化环节,定期组织召开项目落地协调会,确保项目快审快批快建。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年智通讯员许楚蘅冯艳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刘贝娜方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