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温这些健康知识要知道
随着盛夏来临,高温高湿天气增多,饮食对于健康的影响愈发凸显。专家提醒,夏季不宜过度贪凉饮冷,可选择有养阴清暑、补阳气、理气化湿功效的食物,同时注意补水和预防食源性疾病。夏季养生要顺应阳气旺盛的特点,在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注意养护自身的阳气,夏季养生重在调心。
起居
夜卧早起,避风寒,勿贪凉
立夏以后,日出早而日落晚,白昼的时间长,起居最好能顺应自然规律。适当推迟睡眠时间,提前起床,有利于让人体阳气外发,阴气内伏。在23时前入睡为佳,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较弱,保证充足睡眠以养阳。
11时到13时为午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初生,小睡半小时可缓解白昼过长的倦怠,让身体阴阳平衡,既可避免炎热天气带来的烦闷,又可有效缓解疲劳,养足精神,提高效率。但午睡时间不能太长,否则睡醒以后反而容易头痛、头晕、乏力,影响夜间睡眠。
需要特别注意,夏季不要穿衣过薄,室内空调温度不要过低,在睡眠时勿袒胸露腹。乘凉最好选择自然清凉的场所。
情志调养也要适应节气特点。炎热酷暑易扰心神,使人情绪激动、紧张焦虑、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适当开展一些思维性工作,增加兴趣爱好,不仅可以提升自己,锻炼心智,保持恬静愉快的心境,还能使人体气机得以宣泄畅达,心神得养。
饮食
莫贪凉,善补水
炎炎夏日,不少人喜欢喝冷饮、吃冰镇食品消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认为,夏季人们往往出汗较多,容易导致人体脏腑内在偏虚,此时如果过度贪食冰水、冰饮料等冷饮,容易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出现积食、腹痛、腹泻等;儿童、孕妇、老人或慢病人群过度贪凉,容易发生疾病或导致慢性病急性发作。
夏季怎么吃才健康?刘清泉说,除了食用西瓜、绿豆等以养阴清暑,还可适量使用生姜、胡椒、花椒等调味以补阳气,食用山楂、陈皮等理气化湿,帮助调整脏腑功能,“这样可以使暑湿不至于对人体造成伤害,降低暑热对人体的影响。”
补水也是夏季饮食的“重要事项”。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评估中心副主任刘兆平说,大量出汗会使体内的水分丢失增加,还会带走一些盐分。因此,在运动前、中、后都应适当补充水分,不能等口渴了再喝水;可选择白开水、淡茶水或酸梅汤、绿豆汤等传统解暑饮品,大量出汗之后可选择含有电解质的饮料。此外,日常喝汤、食用水分较多的水果也能达到补水的目的。
运动
适度增加,饱满精神
夏季适合开展一些舒缓的,锻炼耐力、协调性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等功法,八段锦整套动作共八式,简单易行、柔和连绵,可以使气机流畅,骨正筋柔,每天做2至3遍,功效显著。
还可以选择瑜伽、游泳等有氧运动。瑜伽可以让全身经络气血畅通,肌肉筋节放松,减轻压力缓解焦虑,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对于老年人、身体虚弱的人群、肥胖患者,快走也是较好的运动方式,不会过于剧烈且对腰膝关节压力较小,选择有花草树荫的地方或者河边快走,环境温度适宜且运动过程中心情愉悦。有氧运动以不少于30分钟为宜,达到微微出汗的程度即可,根据自己身体耐受情况进行调整。
防晒
户外活动做好防晒措施
盛夏高温来袭,对人体皮肤发出“烤”验,容易发生日晒伤。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李伟介绍,造成日晒伤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皮肤在过强日光下暴露时间过长,二是与个体皮肤易晒伤因素相关。
“浅色肤质的人皮肤内黑色素含量少,对紫外线的抵御能力低,因而易晒伤;游泳、出汗后的湿化皮肤对紫外线的反射和散射较少,不及时擦拭易造成晒伤;服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等光敏性药物,或过量食用芒果、柠檬、胡萝卜、芹菜、香菜、芥菜等光敏性果蔬,也会增加晒伤风险。”李伟说。
如何预防日晒伤?李伟提醒,高温天气在户外活动前一定要做好防晒措施。避免在户外长时间日晒。根据实际情况,穿戴太阳镜、檐帽、长袖长裤及防晒服或打遮阳伞进行防晒,皮肤暴露处使用日光防护系数(SPF)大于15的防晒霜,必要时应用防晒唇膏。
“有人认为阴天不会被晒伤,实际上紫外线可穿透云层损伤皮肤,所以阴天同样需要防晒。”李伟建议温度、光线适宜时,可做好防护进行户外锻炼,短时间接受日光浴,以提高对日光的耐受性。
如果发生日晒伤该怎么处理?李伟表示,轻微日晒伤患者可以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霜、生长因子凝胶等药物。“严重晒伤或有多发性水疱、剧烈疼痛、有脱水征象者应及时就医,不建议自行处理。”
(综合新华社、光明日报)整理/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