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万名师生南海实践计划”启动
打造校地合作标杆让人才与城市同频共振

■广东工业大学学生代表走进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参观。
珠江时报讯记者李春妹邹颖敏通讯员李婧潼摄影报道“这次到南海来,发现有很多半导体项目已在狮山落地。我的研究方向刚好是半导体相关,所以未来会考虑到狮山工作。”来自广东工业大学的研一学生甘世文说。
6月27日,广东工业大学“万名师生南海实践计划”在南海启动,首发团近200名师生走进南海瀚蓝绿电固废处理(佛山)有限公司、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岭南金融博物馆等地,了解南海的人文、经济和科技创新发展,感受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魅力。
走进企业一线了解产业需求
在瀚蓝绿电固废处理(佛山)有限公司,师生们了解了该公司如何运用先进技术将固体废弃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在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佛山广工大研究院”),大家了解了南海多领域科创平台体系、半导体产业生态情况,以及研究院未来发展规划;在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的参观,让大家实地感受了汽车制造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最新需求。师生们还走进千灯湖畔的岭南金融博物馆,领略千灯湖的风光,感受城市的文化底蕴。
“‘万名师生南海实践计划’是南海区与学校构筑校地合作新生态、开启人才共育新篇章的重要举措。”佛山广工大研究院院长杨海东介绍,下一步,研究院将做深人才引育服务,做实师生在南海创新创业的赋能服务,做好科技成果落地承接服务,带动更多学校创新人才了解南海、集聚南海、服务南海,实现“人才+产业”双向联动与合作共赢。
“多走进像一汽-大众、瀚蓝这些知名企业的生产一线,深刻了解产业技术的最新需求和发展方向,为我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向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来自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控制工程专业的小陈为“万名师生南海实践计划”点赞,“南海作为制造业强区,很多产业跟我的专业密切相关,接下来我会积极参加校地互动活动,更多地了解南海。”
“广工大”携手南海打造校地合作新范式
从2013年佛山广工大研究院成立到今年的“万名师生南海实践计划”开展,“广工大”与南海携手打造了一个校地合作“新范式”,并且结出累累硕果。
今年5月31日,在广东工业大学-南海区人民政府全面深化战略合作交流会暨重点项目签约活动上,斐石科技团队、王启民教授团队等6个创新创业团队项目获授牌,罗庚机器人、捷顺科技、昇隆泰新材料等7个高成长科技企业进驻佛山广工大研究院,为南海“三高四新六集群”产业发展再添新动能。
此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南海区与“广工大”深化合作动作频频,不断传出捷报:
6月11日,与佛山广工大研究院共建研发机构的原点智能登上《人民日报》头版;
6月24日,广东工业大学“面向高性能芯片的高密度互连封装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佛山广工大研究院孵化的广东佛智芯微电子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是该项目的第三作者单位;
6月25日,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团委走进狮山,与狮山镇企业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深化校地企融合。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卓武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化和加强与南海区政府的战略合作,充分将学校所长与南海产业所需相结合,组织学生赴南海参与实践,促进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
“广东工业大学是值得南海期待和信赖的合作伙伴,我们要继续深化合作关系。希望大家此行能够充分认识南海、了解南海,更希望大家能够留在南海。”南海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徐永强积极推介南海,诚邀师生到南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