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小戏骨” 粤剧“变年轻”
南海推进“粤剧进校园”,培育更多年轻、优秀的粤剧苗子
■南海区里水镇和顺中心小学袁悦婷凭粤剧《别洞观景》表演获个人业余组“银花”。
珠江时报讯记者黄梦灵通讯员南海区文化馆摄影报道粤剧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在经历时代的洗礼,仍然生机勃勃、活力四射!在南海,除了有“一村一私伙局”的现象,还有“小娃娃学做戏”的坚持与收获。近日,在首届粤港澳(第十五届广东省)少儿戏剧小梅花荟萃活动总决赛中,南海8所学校10个节目获得7个“金花”、3个“银花”的好成绩。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粤剧的传承发展,培育更多年轻、优秀的粤剧苗子,激活佛山“十大传统文化”,南海区文化馆和南海区内众多学校,开展“粤剧进校园”工作已不止十年。
据统计,目前全区共15所学校长期开展“粤剧进校园”培训辅导工作,2022年共13所学校获得首批“佛山市粤剧特色学校”称号。近三年,南海区在“广东省少儿戏剧小梅花荟萃”比赛中,集体节目和个人节目共获得7个“金花十佳”、17个“金花”和4个“银花”;在“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比赛中,共获得4个集体节目“金花”和3个个人“金花”。
在扶持戏曲少年的成长路上,在推进“粤剧进校园”的过程中,南海涌现出不少优秀的苗子。西樵镇第一小学的周嘉昕同学就是值得学习的典型例子之一。周嘉昕现在是西樵第一小学六年级学生,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粤剧、学习粤剧,目前已连续七年入围“广东省少儿戏剧小梅花荟萃”总决赛,获得4个“金花”、2个全国“集体节目金花”,今年首届粤港澳(第十五届广东省)少儿戏剧小梅花荟萃活动总决赛中更是勇夺个人“金花十佳”。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周嘉昕同在学习粤剧的同时,文化课成绩依然名列前茅,是粤剧社社长,更是校园优秀学生。
粤剧不再是一个以老年人群体为受众的古老传统戏曲文化,发展至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接触和喜欢上粤剧。南海也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在坚持粤剧本质特点的前提下,挖掘时代题材,以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进行沟通、互动和调整,拍摄粤剧励志短片、粤剧变装小视频等,吸引更多学生了解粤剧、接触粤剧、热爱粤剧。
获奖名单
黄栩彦粤剧《挂画》获个人专业组“金花十佳”
周嘉昕(南海区西樵镇第一小学)粤剧《拦马》获个人业余组“金花十佳”
冯韩彬(南海区桂城街道桂园小学)粤剧《钟馗嫁妹之上路》获个人业余组“金花”
徐诗晴(南海区桂城街道中心小学)粤剧《花木兰之巾帼英雄》获个人业余组“金花”
袁悦婷(南海区里水镇和顺中心小学)粤剧《别洞观景》获个人业余组“银花”
陈庭萱(南海区桂城街道映月第五小学)粤剧《双枪陆文龙》获个人业余组“银花”
南海区里水镇里水小学粤剧《哪吒》获集体组“金花十佳”南海区桂城街道中心小学粤剧《决战戏中人》获集体组“金花十佳”
南海区大沥镇水头小学粤剧《梁红玉击鼓战金山》获集体组“金花”
南海区狮山兴贤小学粤剧《大话哪吒》获集体组“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