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丝”出发了解千年官窑故事
珠江时报讯记者彭燕燕通讯员陈资宝王子汉报道千年官窑从何而来?窑文化曾经有多辉煌?5月21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副研究馆员肖达顺在狮山南粤古驿·十里官窑开展《广东南海地区古代窑业生产与海上丝绸之路初步研究》专题讲座,以远洋贸易商船“南海1号”为故事背景,带领大家从海上丝绸之路出发,了解南海古代窑业故事。
讲座中,肖达顺介绍了南海区狮山镇奇石窑址、里水镇文头岭窑址的考古发掘情况,并结合大量历史文献资料阐明了佛山南海窑址群、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和“南海1号”沉船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证实了阳江“南海1号”南宋沉船出水的部分酱釉罐等器物是由奇石窑、文头岭窑生产,从而佐证了佛山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肖达顺2013年至今全程参与“南海1号”沉船发掘保护项目,并主持2023年度考古发掘及后续整理研究工作。他在课件中展示了很多在沉船中发现的各类陶瓷及其花纹特点、陶罐种类等。“在‘南海1号’的旧仓里面我们发现了很多酱菜罐,这说明当时陶瓷罐具备的使用功能已经非常多样化了。”肖达顺介绍。
当天,在狮山镇文化发展中心的陪同下,肖达顺还与考古同行一起到文头岭窑址进行探勘考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