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在乡村 美无止境
南海发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作用,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绿美乡村

■航拍里水赤山村,田园、公园、家园“三园合一”。

■环境优美的九江水南社区龙一公园。

■美丽的丹灶仙岗村景。
从“村村点火”到开门见绿、漫步进园,南海的乡村不仅要绿,还要美。2月4日,南海召开加快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绿美乡村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会议聚焦落实“百千万工程”,广泛动员全区力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作用,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绿美乡村,全面擦亮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乡村底色。
“落实‘百千万工程’、建设绿美乡村,关乎南海未来长远发展,需要每一个人迅速行动、尽力发光。”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强调,全区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持续提升全区城乡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水平,为佛山创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市作出应有贡献。
乡村风貌
“美起来”初见成效
泛舟水上,游人沿着九江敦根水道缓缓向前,一幅幅精美的墙绘讲述着敦根故事;穿过幽深小巷,孩子们走过西樵松塘标志性建筑“翰林门”,感受松塘独有的静谧与古朴;妙手生花,一群年轻人将九江水南近500年护佑村民的娘娘庙、石狮子,闲置旧民居改造为“童梦庄园”……全民共享绿美乡村,用艺术和文化为乡村振兴赋能,这样的场景在南海俯拾皆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南海人居环境整治成效领跑全市,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考评中获奖的村居累计41个,总数居全市第一。区内涌现一批示范经验、示范村居,其中儒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南海推进“名企百园”建成投用123个,累计建成美丽庭院1143个,全面推动乡村风貌由“绿化”向“美化”升级。
“美起来”初见成效,当天,一批“美丽庭院”创建特色项目、“十佳村史馆”获得表彰。
“乡村美”不仅让环境更宜居,还能促进发展。现场会召开前,与会人员分两批实地调研了九江镇水南社区、敦根社区和西樵镇儒溪村。“这三个村居各有特色亮点,同时也有一些共性经验,值得学习借鉴。”顾耀辉明确指出,推动“百千万工程”,要把文化赋能、美学复兴做活,把群众主体、广泛发动做实,把主动作为、力求实效做深。
乡村人文生态的再造和经济生态的构建,很大程度受美学引领,人们最终是因消费美好而来。2024年开年,南海推动14家美学机构与典型村进行一对一结对,以美为媒提升乡村风貌、激活乡村业态。
全民共建
夯实绿美底色和人文底色
桑园围的水光潋滟里,绿意交织伸展,远看如同一片葱茏的水上绿洲。儒溪村党委书记陈旺弟指向不远处说:“这是我们之前发动企业种植的300棵果树,接下来还会再组织企业来种植。”
绿美南海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今年1月以来,南海掀起一波又一波植树活动高潮,已有超60个村(居)开展了绿化美化专项行动,共植树17185株,种植面积超13万平方米。
绿美建设并非一日之功,也非一人之力。近年来,南海各部门、镇街、村居以更大的力度、更扎实的措施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和人文底色,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扩大绿美数量。南海带动农村集体和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撬动资金超12亿元,新建农村“四小园”9306个。“做好绿美村庄的政策引导、资源保障的同时,我们注重强调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南海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罗伟海介绍,区农业农村局将鼓励企业把乡村绿化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发动在地人才为村庄编制绿美方案,打造一批具有岭南特色的乡村IP,推广南海绿美经验。
释放绿美空间。“找准乡村绿化的新‘切口’,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南海区自然资源分局局长潘汝海说,通过实施绿美南海生态建设“八大行动”,腾退用地恢复乡村绿化空间,向“四旁”“五边”挖掘绿化潜力,不断扩大绿化覆盖范围。
提升绿美质量。镇村书记是“一线施工队长”,镇街直联团队和党员是乡村绿化的关键一环。南海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韩峰表示,乡村绿化关键在于组织发动,不能“政府干、群众看”。部门以最大限度地把党员干部群众发动起来、把社会各界力量汇集起来,形成乡村绿化的工作合力。
突出绿美效能。南海部署动员1197支志愿服务队到结对村居开展绿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团区委书记麦凌宇透露:“在新一届志愿服务项目培育大赛中,设立绿美主题赛道。此外,动员青年力量,集结仙湖实验室、南海高才会、高校等青年人才参与绿美南海建设。”
建设绿美乡村,主战场在村居,乡贤和村民是主力军。“自己家园自己建,只有齐参与、共出力,才能打造宜居的乡村环境。”现场会上,乡贤关杰初率先做出响应,他将带动村居百名义工在绿美南海的建设中贡献力量。
创新探索
“美学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当前,全省正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乡村建设是“强区促镇带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巩固拓展现有工作成果,用心答好省委提出的环境综合整治优先题、风貌管控必答题、美丽圩镇建设加分题、绿化美化基础题,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当前南海必须深入思考、深度落实的课题任务。
“乡村绿化和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这两项工作事关生态振兴、文化振兴,是服务乡村振兴、推动‘百千万工程’见行见效的‘小落点’。”会上,顾耀辉强调,南海要把推动城乡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大目标”化为“小步骤”,聚焦“小落点”细化工作举措、倒排工作时间,不断增强群众跟着党委政府一起干的信心。
接下来,南海要借助绿美乡村建设,全面建立人居环境长效机制,推广人居环境“户评比”“积分制”“清单制”,以制度保障乡村“绿美净”成为常态。要以更大力度推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盘活乡村沉睡资产,挖掘和呈现乡村美学价值,用美学把城市流量导入乡村,培育乡村多元业态,带动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
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化”,用“美学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和县域发展,南海已做出创新探索。如西樵松塘村抓住市场需求发展研学游,对全村商业体系进行统一规划,打出了品质化、差异化的全域旅游“组合拳”,成功创建3A景区。
顾耀辉表示,各镇村要主动与美学机构对接,充分发挥美学机构在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专业优势,赋能绿美乡村建设,塑造原乡美感消费场景,大力培育“庭院经济”“美丽经济”。要以美育建设为切入点,通过设立艺术创作基地、美育工作站、乡建特派员,持续兴办大地艺术节、乡村大戏台等多种方式,让乡村更加多姿多彩,在润物无声中滋养民心。
“善治”之笔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近年来,南海大力倡导“自己家园自己建”理念,打造了“名企百园”“百队千社万人行”“四小园”等众多活动平台,广泛发动各方力量、撬动各方资源参与城乡建设,让群众成为美丽家园建设的主角。
以“善治”之笔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顾耀辉强调,南海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平台建设。一方面,要壮大共建共治的平台,在全区加快建立起战斗力指数考评体系,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把群众更好组织动员起来,参与乡村建设、基层治理。另一方面,做强科技赋能的平台,切实增强用好用活信息化手段的意识,答好风貌管控必答题,守住乡村风貌的灵气、和气、静气。此外,要搭建改革创新的平台,大胆探索“分润模式”,更好地吸引优质项目,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百千万工程”、绿美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要坚持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统筹兼顾、协调联动,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
顾耀辉强调,要注重“小细节”,做好“大统筹”,为“百千万工程”、绿美乡村建设提供坚强保障。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包抓制度,将乡村绿化工作成效纳入“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体系、镇街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内容以及村(社区)党组织战斗力指数季度考核指标。
在规划建设上,各村居既要落实“十个一”或“六个一”的普遍要求,又要结合实际精准发力,打造“一村一景、千村千面”的独特村景。在项目实施上,要求因地制宜种花种树,建立健全“美丽庭院”“四小园”等建设标准,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宜花则花、宜园则园;同步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既优化林分、改善林相,又提高经济收益。
“要走村进户、深入浅出把‘百千万工程’的政策讲清、把乡村绿化的道理讲透,让群众发自内心支持和参与‘百千万工程’,加入绿化美化自己家园的队伍中来。”顾耀辉强调,要积极营造党员带头、乡贤支持、群众参与的氛围,党员干部带头开展植树活动、美化改造以及乡村绿化志愿服务,鼓励乡贤、企业通过捐资捐物、建设冠名主题林等方式参与乡村绿化。同时,结合镇村情况打造一批绿化美化示范点,让群众看到效果、看到变化,学有榜样、赶有标杆,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数读绿美南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南海人居环境整治成效领跑全市,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考评中获奖的村居累计41个,总数居全市第一。
●南海推进“名企百园”建成投用123个,累计建成美丽庭院1143个。
●今年1月以来,南海已有超60个村(居)开展了绿化美化专项行动,共植树17185株,种植面积超13万平方米。
●2024年开年,南海推动14家美学机构与典型村进行一对一结对,以美为媒提升乡村风貌、激活乡村业态。
●近年来,南海“绿色版图”不断扩大,已建成村庄桑梓林55片、村庄悠闲绿地900多处、绿化景观路300多条、村庄景观生态林70余个。
﹃美丽庭院﹄创建特色项目
九江水南社区
狮山高边社区
大沥凤池社区
西樵百东村
丹灶建设社区
大沥盐步社区
里水布新村
十佳村史馆
桂城夏东村史馆
九江下东村史馆
西樵上金瓯村史馆
西樵百西村史馆
丹灶劳边社区沙水村史馆
狮山高边社区璜溪村史馆
狮山罗村村史馆
大沥凤池村史馆
大沥大镇村史馆
里水赤山村史馆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柯凌娜梁慧恩郑慧苗黄婷南农宣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