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成南海“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焦点
发展高水平农业 助力“百千万工程”

■里水岭南农业大观园。(资料图片)
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南海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正不断取得新成效。在南海“两会”现场,“百千万工程”成为热议话题。扛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区的使命,已成为众多代表委员振奋精神、奔向发展的新共识。
工业化思维发展高水平农业
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工业化思维发展高水平农业,深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抢抓预制菜产业风口,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这引发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和热议。
区人大代表、南方社区党委书记关广文信心满满地表示:“报告强调‘以工业化思维发展高水平农业’,站位高、思路清晰,对九江而言,农业特别是渔业很发达,发展高水平农业是很好的信号,给农民提振了很强的信心。”
在关广文看来,发展高水平农业,需要科技、政策、基础设施、市场等方面的支持。他建议,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推动高水平农业发展,尤其是在政策制定方面,要实施一系列帮扶农业的政策,如农业补贴、保险类。
“2023年以来,我在调研走访中发现,不少农户分散经营、规模小、监管难度大,而且土地用地性质受限。这是南海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区人大代表、宏岗村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经联社社长李汉荣尤为关注农业用地整备、点状供地指标等内容。
“建议南海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和相关扶持政策力度,集中调整零散永久农用地块到统一区域,调整三区三线,完善粮食功能生产区和高标准农田位置或标准,配套一定比例的点状供地指标和规模。”李汉荣表示,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理用地需求,是发展高水平农业,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坚实基础。
“今年的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给涉农企业释放了很多利好信号,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南海区政协常委、广东何氏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华先建议,政府积极引导、支持农业企业,打造精品农业品牌,强化农文旅资源对接。通过三产同频共振,擦亮南海品牌,彰显南海自信,让“看产业就来南海”,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
广泛发动群众打造精品“四小园”“美丽庭院”
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南海要“大力建设一批精品‘四小园’和乡村‘美丽庭院’”。
“报告振奋人心!”区人大代表、水南社区党委书记崔永成说,九江水南社区坚持自己家园自己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通过打造“美丽庭院”等,发展美丽经济,让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最大的感触是一定要广泛发动群众,群众参与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区人大代表、西樵儒溪村党委书记陈旺弟对此深有同感。她认为,办好农村事、扮靓村居,各村要立足实际情况,结合特色、放大优势。一方面撬动群众的内生力量,包括乡贤、企业家等,发动群众智慧,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角”。另一方面发动经济社的主观能动性,提留更多集体经济收益建设社区。
区人大代表、大沥凤池社区党委书记陈伟津还关注到,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大力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随着‘三清三拆三整治’‘四小园’等工作的稳步推进,社区村容村貌逐渐发生变化,不少社区开始探索引入经营性文旅项目。然而,一些社区在文旅经营方面经验不足,如何更好地结合乡村特色进行有效开发,是当前许多乡村都面临的共性问题。”陈伟津一针见血地指出。
崔永成建议,政府要做好引导,真正实现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文化赋能实现经济、社会效益,需要时间沉淀,要确保在政策指引下,文化导向不被商业化带偏,乡村振兴面貌呈现新气象。”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梁慧恩程虹周钊泷
通讯员南农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