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加快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助力“百千万工程”现场会开进田间地头
加速推动“塘改” 加力助推“百千万工程”
■西樵镇岭西村的养殖池塘项目。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永程摄
珠江时报讯(记者/梁慧恩通讯员/南农宣)12月14日,南海区加快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助力“百千万工程”推进会在西樵镇的田间地头召开,引发村居、养殖代表和金融界人士大讨论。区长王勇出席会议。
渔业是南海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当前水产养殖由增产到提质转变仍有阻滞,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是出路之一。
养殖池塘改造提升,不仅关系到属地村的发展,更关系到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改造之初,有村民认为这砸了他们的饭碗。”西樵镇岭西村党委书记梁少欢说。
“我们原来总在讲任务、讲考核,反而忽视了最核心的内容。”南海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徐远湃指出,塘改的关键,是算好农户收益账、集体经济账、生态环境账、质量安全账、产业长远账。
改造的好处何在?数据可以说明。敦煌水产代表李炯联掰着指头说:“改造后的池塘平均容积扩大20%,亩产提高20%以上,鱼发病率降低20%,减少用药60%左右,降低经营风险,增加了农户收益。”
农户的收益提上来,河涌的生态环境也得到改善。西樵镇平沙村党委书记李其万说:“通过鱼塘改造,采取‘三池两坝’和‘岸基一体’尾水治理模式,实现尾水原位修复,鱼塘可以2至3个月换一次水,养殖户关心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问题得到有效解决。11月,平沙中心涌水质达到三类水质标准。”
西樵镇今年度塘改任务完成率排名全区第一,共改造6平方千米(9114.47亩)。该镇采取“分组包片、分人包项”的方式强力推进塘改工作,同步增设1500万元扶持引导资金,有效提升了塘改验收率,为全区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今年以来,全区新增塘改项目70个,共计24平方千米(37043.9亩)。尽管如此,南海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罗伟海仍觉任重道远,“未来三年有53平方千米(8万亩)鱼塘需改造提升,接下来的塘改工作将是一场攻坚战。”
近期,区农业农村局通过面对面宣讲、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走访宣传,掀起又一轮塘改高潮,从11月底到现在,推动了心存顾虑、观望不前的14个塘改项目立项。
改造只是起步,在南海区渔业行业协会代表张勇文看来,行业的发展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品牌打造、上下游产业联动,进一步提升水产养殖业附加值。
对此,王勇现场给出“六招”:找准民生抓手,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区域品牌,支持龙头企业,加快项目建设,增强联动合力。接下来,以科技赋能与塘改提升养殖为基础条件,南海将高效推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
六招推动渔业产业发展
1
找准民生抓手
今年南海农林牧渔产值超过140亿元,其中渔业占百分之五十。抓好塘改工作相当于找准民生抓手,是实实在在的政治责任、政治担当。
2
延长产业链条
产业链是无限延伸的,管理者要有开放创新的态度,更好地配置各方面的资源,使产业链越来越长,生产水平越来越高,实现渔业的高质量发展。
3
打造区域品牌
树立南海的农产品品牌,要体现科技、产品质量、环境水平三个方面的优势。
4
支持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提高了农村的生产经营水平,给村集体带来丰厚的集体收入和分红,要支持好农业龙头企业,让企业发展壮大,创造更多的价值。
5
加快项目建设
抓好养殖池塘改造享受专项财政补助资金这个优势条件,遵照“事后奖补、问题导向、结果说话、竞争分配”十六字方针,实施有效激励。
6
增强联动合力
养殖池塘改造工作既有区政府全面统筹,也有农业部门协调部署,还有其他相关部门大力支持,要压实责任,调动属地村居经济社的积极性,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