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南海区城市更新推进情况专题询问
为人民而问 为城市作答


■会议现场。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钟梓泓摄

■桂城街道桂一社区海棠村经老旧小区改造后焕新颜。(资料图片)
日前,一场围绕“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专题询问会在南海迎宾馆举行。这场专题询问会重点关注南海区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情况、短板不足,以及下一步如何改进和推进工作。
现场,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连发十三问,区长王勇、副区长黄智斌率领区自然资源分局、区财政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局等政府工作部门有关负责人到会应询,回应关切、亮出“实招”。
这是南海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今年的一项重点监督工作,是一场为人民而问,为城市作答的监督大考,旨在让市民听到城市“生长”的声音,感受到蓬勃向上的发展力量。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香秀杏表示,对这次专题询问中提出的问题,希望区政府制定方案,分解任务,抓好落实。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要加强对询问后工作改进情况的跟踪监督,确保询问意见切实办理、取得实效,希望各方共同努力,以强大的合力推动南海区城市更新工作再开新局面、再上新台阶。
深入调研确保“问得准”
城市更新工作是区委推动南海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从2007年至今,南海区城市更新工作经过了16年的探索,在创新土地开发模式、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南海区城市更新工作也进入了新阶段。
面对发展需要、群众期待,南海区人大常委会紧锣密鼓地筹划与组织了这场专题询问。
“区人大常委会组织这次专题询问,目的就是依法履职尽责,通过持续跟踪监督,落实中央和各级党委决策部署,推动区政府把城市更新工作再推上一个新台阶。”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浩文表达了期待。
为了确保在专题询问的提问到点子上,前期区人大常委会做了大量调研。
今年8月,南海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来到大沥镇开展城市更新专题调研,与该镇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重点项目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面对面”讲问题。这场调研直接将大沥镇推进城市更新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梳理研究,也拓宽了专题询问思路。
经过前期的调研,区人大常委会认为:对城市更新工作,区政府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以“三旧”改造为抓手,在构建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工作模式、推动产业集聚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辛而卓有成效的工作。2019年、2022年南海获批创建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各项工作探索,饱含了区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智慧和汗水,获得上级和群众的高度认可。
调研中,区人大常委会也发现南海推进城市更新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政策效能有待进一步释放、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行政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这些问题也成为了专题询问中提问的主要方向。
连发十三问坚持问到底
“在城市更新工作方面有哪些政策难点和堵点?”“政府如何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解决这些难点和堵点?”随着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坚华发出第一个提问,专题询问拉开帷幕。近两个小时里,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连发十三问,向政府相关单位负责人面对面进行询问,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均一一作答。
行政审批一直是城市更新中备受关注的工作环节。“如何优化城市更新项目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有什么思路措施?”区人大常委会委员林志萍发问。
区自然资源分局局长潘汝海回应:“我局下一步将继续服务城市更新项目主体,建立同步报批机制和容缺预审机制,制定标准化清单、审查要点和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
交通向来是城市发展的“先行官”,是城市更新与建设的“动脉”,对此,区人大常委会委员阮伟军向区交通局抛出问题:“交通建设如何进一步推动城市更新?”
“近年来,南海区在提速建设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同时,以攻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改造桥下空间等重点工作为抓手,深度参与和支持城市更新建设,为城市形象和城市更新带来极大改观。接下来,南海区将结合规划、征拆、建设、管养等交通重要环节,为进一步推动城市更新作出交通贡献。”区交通局局长张志军给出回答。
“十三问”不仅关乎政策难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这些“发展要事”,还直指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群众特别关注的“关键实事”。
区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主任庄少伟围绕城中村改造的话题提问:“目前南海在城市更新中是如何推进城中村改造的?”
潘汝海列出三点改造路径,方向清晰、目标明确:“一是构建城中村改造政策体系。南海区从2010年开始探索城中村改造,相继出台促进城中村改造的改革创新文件。二是制定旧村居改造计划,区镇两级按照旧村居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改造。三是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南海区推出重点城中村改造项目作为整村改造试点,全力推进,边改造、边总结、边推广。”
“作为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南海区老旧小区改造进度如何?”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冯纯祥向区住建水利局发问。
听到这,区住建水利局局长黄健鹏摆出早已摸清的“底数”:“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改造老旧小区不少于5.8万户,目前我们已经启动改造57035户,但还是面临着一些困难,比如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难……”
直面难题,黄健鹏现场表态:“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推动老旧小区改造,预计提前一年完成规划任务。”他提到,接下来将探索政府与市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改造模式,提高改造和后期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
这一问一答间,没有客套寒暄、没有“打太极拳”,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直截了当、直奔主题,问到了关键、点到了要害。
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们不仅问,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冯纯祥谈到,要科学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瞄准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持之以恒;还要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协调工作机制,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效率。
紧盯群众关心关注问题,人大代表也积极建言献策。区人大代表邓泳赞建议,针对土地利用碎片化问题,区政府可以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撬动各方参与城市更新,并通过空间格局再造,为南海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督办让专题询问不止于“答”
在专题询问刚性监督下,一个个问题差距被摆上桌面,一份份承诺也被“晒”在阳光下。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大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游剑锋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沥正以一往无前、奋勇拼搏的姿态,通过建设高品质、高容积率的城市工厂、产业社区,迎接科创进城、工业上楼新趋势,为推动制造业当家、赋能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空间!”
南海城市更新工作起步早,在多年的探索中取得了很多好成绩。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更新的内涵更加丰富,目标更加多元,群众对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充满了期待。
王勇强调,区政府将切实做到“八个确保”,推动城市更新工作交出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答卷。一是确保方向正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落实“五大统筹”。二是确保问题导向。围绕城镇配套需求、产业发展需求、土地结构、土地功能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下一步工作重点。三是确保规划科学。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实现规划变蓝图,科学决策变成效益。四是确保惠及民生。实实在在回应老百姓需求,解决痛点难点问题,真正让老百姓能够感受到城市更新带来的便利和获得感、幸福感。五是确保守住底线。守住安全的底线,完善城市公共配套。守住生态的底线,让“绿美南海”成为每个人的共识。守住文化的底线,使乡愁真正成为南海的新优势、城市的新标签。六是确保齐抓共管。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社区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常态化。七是确保攻坚克难。协同各方力量,不回避困难,勇于面对挑战。八是确保勤政廉洁。全力以赴推动城市更新工作,使城市更新工作成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试金石,成为区政府勤政廉政的重要样本。
香秀杏谈到,全区各级人大代表持续关注城市更新工作,不少代表围绕城市更新提出议案建议。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近年来,围绕村级工业园改造升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多次开展深调研及多种形式的监督工作,这次专题询问是区人大常委会持续监督的又一举措。
香秀杏强调,要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兼顾,推动城市有序有效更新,在吃透南海城市情况的基础上,坚持长短结合、分步实施,做好城市更新中长期规划,为南海城市更新工作提供前瞻性、全局性指引。此外,要强化系统思维,注重统筹兼顾,释放城市更新的综合效能。
专题询问是人大常委会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围绕中心工作和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事项,通过法定程序,围绕特定主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一府一委两院”和具有执法、行政职能的部门、单位开展询问的一种监督形式。
“我局作为被询问单位接受专题询问,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既有利于树立责任政府的理念,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城市更新工作效率。”潘汝海表示。
“专题询问的监督程序严谨又不失灵活,议题选择坚持‘围绕中心工作和回应群众关切相结合’的原则,更具准确性、针对性,监督性质柔中带刚。同时,现场询问开门见山、直指不足,很好地发挥了人大监督作用,体现了人大监督的权威。”专题询问结束后,南海区人大代表方先强连连点赞,他认为专题询问相比其他监督方式有着自身的优势。
区人大常委会将在专题询问会结束后,总结会上的意见建议,并提交至区政府有关单位办理。各相关部门将按照职责分工,结合会上的表态和承诺,对照审议意见,逐一抓好整改落实,及时报告办理情况,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逐步解决到位。
专题询问始于“问”,但不止于“答”。在南海实现“自我生长”的道路上,政府部门有担当,人大监督有力量,相信在这条路上定会走得更远。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洁黄婷通讯员南任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