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货车司机成功“赴约”点亮生命
丹灶新市民韦华宁成为佛山市第127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

■韦华宁接受表彰。受访者提供

珠江时报讯(记者/吴玮琛)11月23日,“生命续航,点燃希望”韦华宁捐献造血干细胞慰问表彰仪式举行,向无私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丹灶货车司机韦华宁送上10000元慰问金及鲜花。
10天前,韦华宁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一名白血病患者,成为全国第16368例、广东省第1785例、佛山市第127例、南海区2023年第6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
现场,丹灶镇副镇长黄永聪、南海区红十字会机关负责人萧冠海询问韦华宁目前身体恢复情况、捐献感受等,随后向其送上鲜花、慰问金,表达感谢。
今年6月,南海乡贤吴绮兰女士在南海区设立“吴绮兰造血干细胞捐献关爱支持慈善金”,对南海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进行慰问救助,希望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关心支持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队伍中来。当天,韦华宁收到这笔慰问金,丹灶上安社区居委会获颁《感谢状》。
“你是有为青年的代表,也是新市民的代表,希望你能继续肩负年轻人的责任与担当,传递更多爱心。”黄永聪鼓励韦华宁争做爱心的传播者和发扬者。
近年来,佛山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爱心人士加入志愿捐献行列,奉献大爱,成就新生。从2009年首例捐献至今,佛山累计实现捐献127例,捐献数量居广东省第四,连续六年获得“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优质工作站”称号。
●故事
捐献造血干细胞全因7年前的“生命之约”
今年38岁的韦华宁是佛山新市民,居住在丹灶镇上安社区,从事货车运输工作。2017年5月,他首次参加无偿献血,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并留取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定下这份“生命之约”。
今年8月,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一通电话让韦华宁久久不能平静。“韦先生,您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相合,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该工作人员询问道。
彼时正在工作的韦华宁放下手头上的工作认真聆听。“已经不记得当时电话那头说什么了,脑海里只有‘初配相合’‘造血干细胞’等关键词。我挂了电话后,马上打开手机搜索。”经过一番认真查阅了解后,韦华宁把7年前加入中华骨髓库的事情告诉家人。
一个月后,韦华宁在工作休息间隙再次接到电话,得知患者病情紧急,需要同步进行高分辨检测和健康体检。电话里,工作人员再次向他确认捐献意愿。经过前期的了解,韦华宁不再犹豫。“我愿意捐献。”他坚定地回复工作人员。“捐献造血干细胞很安全,能为他人提供帮助,家人也很支持我。”韦华宁说。
11月初,韦华宁在南海区红十字志愿者的陪同下来到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并连续4天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注射动员剂期间腰有点酸,医生说是正常反应,经过简单活动,腰酸有所缓解。”韦华宁说。
经过完整、详实的检查,11月12日,医院安排韦华宁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平躺在病床上的韦华宁两条手臂插着粗粗的针管,鲜红的液体在针管间传输了4个多小时,再由专人将这份“生命种子”送往患者所在的医院,移植入患者体内,点燃患者生命的希望。
“我从事运输工作多年,这一次最特别,它的名字叫‘希望’。”韦华宁说,希望通过自己的“运输”,将这份“生命的种子”带给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助其燃起希望。
捐献成功的第二天,韦华宁出院回家,休息一天后就返回工作岗位,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他呼吁更多爱心人士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挽救更多血液病患者,让这场爱心长跑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