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跑出南海速度
实干争先,以“1114”工作体系演绎中国式现代化的南海实践

■南海加快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图为广东金融高新区。(资料图片)
开栏语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四十五周年。当前,佛山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干出业绩、闯出新路,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全面、深入反映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及企业、社会各界坚定信心、激发动力、力争上游、干在实处,推进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南海融媒中心充分发挥全媒体优势,即日起推出“走在前列建新功——2023佛山高质量发展主题策划”,聚焦南海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坚定发展信心、抢抓发展机遇、释放发展活力,政企同心、走在前列,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南海加速度的实践,敬请垂注。
全力以赴拼经济,向着高质量发展的“城墙口”冲锋——这是2023年年初佛山市委市政府多个会议释放出的强烈信号。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佛山作为先发地区,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活跃的民营经济、良好的营商环境等基础优势,还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省委部署推进制造业当家等重大战略叠加利好,必须以更大决心取得更大作为。
南海占全市总面积的28.2%,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8.7%,同时也是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广东省唯一以县域为实施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南海使命在前、重任在肩。
“没有高质量发展,就谈不上全面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佛山市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认为。当广东吹响嘹亮号角,着力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再造新征程广东现代化建设关键新优势,一股“改革创新勇争先”的热潮也在南海起势、翻涌——
以实干为方法路径,以争先为价值导向,深化落实区委“1114”工作体系,南海用自己的生动实践展开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演绎。
激活三大动力 “闯将”南海助力佛山实现新跨越
南海正以雄师搏击、奋勇争先的锐气,继续推动各项改革不断取得新胜利,助力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
今年7月6日,佛山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召开,提出以“走在前列”总目标统领佛山各项工作,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干出业绩闯出新路。对于经济总量占全市约1/3、制造业体量占全市1/4强的南海来说,意味着要拿出新的更大担当,推动佛山实现新的跨越。
改革是南海发展的“关键一招”,南海始终有强烈的改革意识。今年一开年,南海区委就以“新春第一会”的形式,召开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大会,推出10个方面31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面释放出拼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当前南海最大的一项改革工程,在去年1月获批省级试点后,正加速为南海释放万亩以上规模的“三生”空间。去年,南海拆除改造村级工业园1.2万亩,整理连片产业用地超8600亩,供应产业用地6010亩,是去年国有工业用地供应面积的3.5倍,创历年新高。今年,南海进一步提出力争整备连片工业用地9000亩、出让国有工业用地6000亩以上,形成集约集群产业用地格局。
南海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包括在全省率先推出地券、房券、绿券等“三券”政策,在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基础上,促进土地腾挪归并。南海土地要素保障有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高,耕地保护工作突出,成功入选国务院大督查土地计划指标奖励名单,获得用地指标1000亩国家专项指标奖励。
拆除旧的载体,是为打造新的空间。在南海,一批高标准、数字化的制造业园区正在加速涌现。今年6月,宏成合创(南海)智慧产业园一期项目开园,总投资超15亿元,计划建设10栋9层现代化工业厂房。南海平谦国际智慧产业园园区内18栋单层厂房、2栋多层厂房(B1、B2)已全部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预计项目建成后,整个园区可容纳企业近50家。
今年上半年,南海土地整治获得多项全市第一:南海拆除改造村级工业园3585亩,占全市完成量的63%;出让工业用地面积2033亩;商住地出让金额132亿元,专项债支出拨付金额98.33亿元。通过土地改革释放发展空间,为南海打造智造强区提供了坚实支持。
在开放方面,南海也努力走在全市的前列。今年以来,南海企业在全球市场忙参展、忙拜访。今年2月,顾耀辉率领招商团赴韩国、日本,开展项目洽谈、招商引资工作。今年9月,南海区区长王勇带队到印度尼西亚、泰国和沙特阿拉伯开展经贸交流工作。今年10月,南海有170家企业参展广交会,创近年来新高。与此同时,近3年来规模最大的香港代表团到访南海寻求深入合作,签约共建“荔湾一南海人才高质量发展合作区”……特别在广佛同城、“香港+佛山”、融入“一带一路”等方面,南海已经形成了先发优势。
创新,更是南海的强项。目前,南海拥有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24个高端科创平台,已经引进32个院士项目、88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过去新增各类人才超过100万人。今年以来,南海出台“南海科创二十条”,启动“科学家+企业家”计划,继续深入实施“鲲鹏人才计划”,拿出真金白银的投入,坚定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南海因改革开放而兴,更因改革开放而强。“闯将”南海正以雄师搏击、奋勇争先的锐气,继续推动各项改革不断取得新胜利,助力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
力撑制造业当家
雄师南海挺起产业发展“脊梁”
南海始终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一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边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容倍增”,奋力扛起佛山“冲3”的主力担当。
实体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今年伊始,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制造业当家”的高质量奋进号角。佛山也提出力争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
制造业是南海产业最鲜明的底色。南海区始终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一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边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容倍增”,奋力扛起佛山“冲3”的主力担当。
拼经济的成色如何,关键看项目,重点在项目。今年上半年,南海完成投资省、市重点项目176.6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为74.32%,超时序进度24.32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南海的工业投资、项目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均居全市第一,表明市场主体的投资信心加速回升。
如果把时间线稍微拉长,就会发现,南海这个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正持续释放“引力波”。从固定资产投资约100亿元的星源材质项目,到计划投资160亿元的一汽—大众越阶项目,再到世界500强企业青山控股集团旗下瑞浦兰钧……今年以来,国内外优质项目接连落户南海。
坚持“项目为王”,南海以高质量招商引资持续积蓄发展新动能。2023年1~9月,南海区亿元以上签约项目108个,总投额936.89亿元,其中,10亿元及1亿美元以上签约项目13个,总投额669亿元。新签约项目已开工67个,重大产业项目已开工6个。与此同时,南海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出一套“组合拳”,包括出台推进制造业当家23条、推出数字领航行动等重磅举措,破除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心魔”,打响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制造业数智化转型之战。
一座座数字化工厂在南海拔地而起。目前,南海已有超过2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智化转型,占比近50%,区内已累计涌现6个国家级的示范项目、65个市级数字化工厂车间。在佛山市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中,南海区企业数量占52%,产品数量占47%,两项数据均为全市第一。
传统产业走出“年轻态”的同时,新兴产业正在崛起。今年3月,南海发布《佛山市南海区推进制造业当家2023年行动计划》,重磅推出十大行动23项举措,从产业培育、人才、融资、外贸等多个维度支持制造业当家,努力当好实体经济的“守护者”。
佛山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推动新型储能、机器人、医药健康等产业向千亿元产业集群冲刺。南海把上级部署转化为具体推进行动。今年7月,南海举办广东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产业大会,设立1亿元的南海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在电化学储能方面,南海已累计引进包括瑞浦能源、星源材质等超百亿元项目在内的23个新型储能产业项目,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超500亿元。
数据最有说服力。今年1-8月,南海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82.65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与此同时,1-9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9.7%,系列数据均彰显南海制造业当家发展态势的强劲有力。
经济活力的持续释放,是市场信心复苏的体现。接下来,南海将全面落实省委“1310”部署和市委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决战决胜第四季度,拿出应有的担当、扛起该扛的责任,全力以赴冲、不遗余力拼,切实保持住南海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展现更强担当作为。
创新让城市强大 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南海意识到,必须增强奋起直追、突围而出的紧迫感,更好地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结合,勇挑大梁、奋勇争先,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干出业绩、闯出新路、走在前列。
当前,南海面临区域竞争的此起彼伏,转型增长的你追我赶,资源配置的你争我夺,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南海意识到,必须增强奋起直追、突围而出的紧迫感,更好地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结合,勇挑大梁、奋勇争先,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干出业绩、闯出新路、走在前列。
今年以来,南海区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工作部署,深化落实区委“1114”工作体系,各项事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全力以赴拼经济,推进招商大突破、项目大建设、产业大发展,全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营商环境等10方面31项改革纵深推进;坚持制造业当家,“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基本成形;统筹推进省实验区建设与“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城乡融合发展迈向更高水平;高位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发布“水上南海”高质量发展战略,“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加速构建;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深化平安南海、法治南海建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这样的基础之上,今年年中,南海区委提出要进一步增强“高点定位争一流”的使命感,既看到奋进新征程的优势和条件,也认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一步步朝着总目标迈进。
惟有创新才能掌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在佛山深入实施“制造业当家”战略的部署下,南海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紧紧扭住制造业这个核心,在构建“两高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上不断实干争先,建设了以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为代表的24个重点科创平台,拥有32家企业孵化器、28家众创空间,涌现了37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144家制造业“隐形冠军”,推动“两高四新”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值近40%。至今南海已连续九年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二位,并四度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
锚定科技前沿,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上述数据显示南海推进高质量发展有基础、有底气、有实力构筑先发优势。“把研发作为产业来打造、把技术作为商品来推销”这是南海的科创理念,相信南海的科创优势将逐步转化为发展胜势,南海这片沃土必将结出丰硕的“创新果实”。
行百里者半九十。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会是一片坦途,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还有许多难关要闯。冲刺第四季度,南海需要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拼命精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苦干实干中比学赶超、竞标争先、赛龙夺锦,为佛山实现“515”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年智付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