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走出去” 勇当弄潮儿
◎李年智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开放是南海千百年来绵延不绝的深厚基因,也是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牢牢把握的关键优势。
9月15日,南海召开外经外贸工作推进会。会议持续3个多小时,不仅邀请出访企业代表分享“出海”经验,区领导还分享了下一步外经外贸的工作思路,从而凝聚更广泛的开放共识。
会议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南海将加大力度扶持外经外贸发展,以高水平开放支撑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
为何南海强调“走出去”?
广东省委提出,要坚持“五外联动”,不断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今年以来,南海高度重视外经外贸工作,多次由区领导带队,多批次组织企业到日韩、欧洲、东南亚开展经贸交流活动。
今年2月,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率领南海区招商团赴韩国、日本,开展项目洽谈、招商引资工作。今年4月,南海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徐永强率领经贸考察团赴欧洲交流。今年8月,南海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乔吉飞率工商界考察团走进土耳其、挪威和丹麦。今年9月,南海区区长王勇带队到印度尼西亚、泰国和沙特阿拉伯开展经贸交流工作。
与此同时,南海还组织近150家企业赴土耳其、德国、印尼等十几个国家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在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遭遇逆风的今天,南海为何强调“走出去”?
首先,“走出去”是为了抢抓海外机遇。从全国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长3.7%,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增速接近两位数,对俄罗斯出口同比增长78.1%。这说明“西方不亮东方亮”,海外还有很多市场潜力可挖。今年8月,南海区汽车行业协会组织14家汽配企业参加2023年俄罗斯国际汽车配件展览会。不少企业反映,南海汽车及汽配凭借自身的产业链优势及不断提升的质量,有望在俄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其次,“走出去”是避免国内市场“内卷”的一条路径。南海的泛家居产业发达,但近年来受房地产市场影响,国内相关需求持续萎缩,不少企业感到压力很大。但从南海经贸团近期出访的见闻来看,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均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对建材、陶瓷、家具等产品需求量很大,合作的空间也很大。
再次,“走出去”可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比如,华特气体是我国气体行业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近年来通过收购新加坡工业气体有限公司等动作,近三年实现境外收入倍增。同样,文灿股份通过收购法国百炼集团,快速实现了全球化的生产布局。今年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期间,就会见了文灿股份董事长唐杰雄,表明该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
当前,虽然全球化遭遇逆风,但全球化的主流和大势并没有改变。不畏浮云遮望眼,南海企业应以面朝大海的视野拥抱开放,以海阔天空的激情参与开放。
“走出去”要战略也要策略
企业“走出去”,走向的是风景无限的广阔天地。然而,“走出去”也是一个复杂又具有挑战性的过程。我们既要坚定“走出去”战略,又要避免盲目“走出去”,既要坚定地出航,又要防范“风高浪急”。
海外有粮,但也有墙。我们应看到,相关国家在经济发展、国家治理、社会发展、人文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会给企业“走出去”带来一些风险和挑战。当前,我们强调高水平“走出去”,不单指把南海生产的产品卖到国外去,还包括产业链的对接、品牌及模式的输出、创新资源的互补等,因此要充分理解国际规则,统筹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
推动企业“走出去”,我们要充分做好调研,提前规避风险。防范风险是企业“出海”的必修课。企业“走出去”,必须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政治环境、营商环境、税务环境,提前研究当地的法律法规。政府相关部门可联合相关研究机构,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境外政治、经济、劳工、投资等安全预警咨询,助力企业及时掌握投资目的国的最新信息。
推动企业“走出去”,我们应发挥集群优势,推动“抱团出海”“借船出海”。以往企业出海往往以单打独斗为主,而未来出海的模式会变成“整合资源,抱团出海”的模式。南海虽没有央企这样的“航空母舰”,但有“轻舟十万”,有产业链集群的优势。对于泛家居等优势产业链,可通过抱团参展、抱团对接等方式,实现“抱团出海”。与此同时,可以借助央企、国企的大船走出去,打入他们的采购体系,实现“借船出海”。
推动企业“走出去”,我们还应强化政策配套和支持机制。企业“走出去”普遍面临市场、信用、汇率等多重风险。我们要强化专业支撑,加快培育和集聚高能级机构,做强专业服务业支撑;要优化好国际贸易的公共服务,积极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跨境电商企业、物流企业共同参与海外仓的建设;要完善国际贸易的金融支持体系和担保机制,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面,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站在新的起点,南海将以更大气魄推进高水平开放,以更实举措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拓展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