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3年08月09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圆满闭幕
    • 前7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整体平稳
    • 四大篇章14项活动 打造人才发展生态
    • 全省首推!南海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秒批”服务上线
    • 国家网信办就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管理征求意见
    •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
    • 15人(组)获评2023年“南海好人”

    第A02版:要闻

    • 全面服务 让人才悦享南海

    第A03版:要闻

    • 20支镇街强队集结 开展40场小组赛事
    • “佛山悦读节”8月18日启动
    • 加强“快检”培训 保障“菜篮子”安全
    • 市一医院三龙湾院区预计2027年8月投用
    • 谢叠大桥部分道路围蔽施工

    第A04版:镇街

    • “桂城红”14年服务群众超540万人次
    • 成立红色合唱团 凝聚流动党员力量
    • 狮山召开动员大会部署经济普查工作
    • 卖啤酒给未成年人商家会有什么后果?

    第A05版:文明佛山

    • 榜样就在身边 看看都有谁?

    第A06版:文化

    • 千年古寺 百年学府 ﹃石门返照﹄耀珠水

    第A07版:健康

    • 勇闯“生命禁区” 守护“最强大脑”
    • 立秋养生讲究“养阴防燥”
    • p44

    第A08版:视野

    • 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将启动
    • 人员密集小场所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使用要点之二
    • pA0
  • 数字报首页

A06:文化

千年古寺 百年学府 ﹃石门返照﹄耀珠水

2023年08月09日

    ■武广高铁从西华寺上方穿梭而过。

    ■石门山石碑记录了当年重修西华寺的往事。

    ■里水西华村附近曾是旧羊城八景之一“石门返照”。

    扫码看视频

    04

    图说:01.在西华寺考古发掘出土的南汉兽面瓦当。

    02.西华寺明代柱基。

    03.彩霞与江水交相辉映,依旧让人心醉神迷。

    04.石门胜景虽不再,但荣光犹在,人们常常到这里吹着江风看迷人夜景。

    01

    02

    03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8月8日是立秋节气,在这天高云淡的美好日子里,第十三期《写在大地上的历史》摄制组走近里水西华村,找寻昔日旧羊城八景之一“石门返照”的绝色美景,向你讲述与“石门”有关的历史故事。

    千年古刹西华寺,两山对峙石门峡,百年学府石门中学……屹立在时光的长河里,它们述说着与“石门返照”的款款情深,绽放出南海郁水官驿文化带的新烟火气。

    石门峡侧西华寺

    高铁横跨而过的千年古寺

    “阳春三月望蜃楼,返照石门在九秋。”这是流传在里水西华村的一句民间谚语,表达出“石门返照”的绝色美景。日前,记者跟着草场社区党委委员韩鹏,来到现已停运的里水草场西华渡口,昔日“石门返照”的瑰丽景观,站在这里仿佛仍能感受到。

    “石门返照”为宋、元时期“羊城八景”之一。石门峡位于珠江西航道,西南涌、白坭河、流溪河三水汇合于石门峡上游,汇合后的三支水当地称小北江,因流量大、下切力强,横切石门山成为峡谷。两岸高岗对峙,岩石裸露,夹江如门,故名“石门”。每当夕阳余晖映照其上,小北江河水奔腾穿越石门南流汇入珠江,景色壮丽,因此被称为“石门返照”。

    “返照”一说是广州城车马往来、楼宇层叠的幻影,浮于水面,诚如海市蜃楼;还有一说是石门周围的景色,如石门山、贪泉、西华寺等名胜,倒影江面,令人心旷神怡。时至今日,石门与现代高楼交错,海市蜃楼早已成为传说,但彩霞与江水交相辉映的景色历经千年不褪色,依旧让人心醉神迷。

    西华寺作为“石门返照”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广高铁从其上方穿梭而过,千年的跨越,千年的相聚,这在全国绝无仅有。西华寺的历史可追溯至五代十国的南汉时期,是目前佛山地区经正式考古发掘、始建年代最早的寺庙建筑遗址。

    据史料显示,西华寺历尽沧桑。日本侵华期间,西华寺的佛像金身被侵略者刮走;1958年,大佛像被毁。从此,西华寺香火渐失。后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西华寺被用作牛栏,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被用作大队办公室、文化室、农药仓库等。

    直到2006年,高铁武广线定位在西华寺上方,荒废多年的西华寺被列入搬迁范围。为了口口相传的千年古寺得以保存,有心的村民开始在旧寺的周边山坡进行挖掘。之后,发掘出了明成化十年的《石门山重建西华寺碑》,上面清楚记录了500多年前这里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这一切都揭示着,这里就是千年前西华寺的遗址所在地。

    之后,这里经考古发掘又出土了一批上自唐代、下到清末的文物,包括陶瓷、古币、建筑构建、祭祀物品,还有乾隆年间重修时所立的功德碑,西华寺的风貌终于得以重见天日。如今,它穿过千年岁月,静静接受涌涌广佛香客的跪拜,钟声迟暮,佛音袅袅,仿佛它不曾离开过……

    以﹃石门﹄为名

    百年学府厚载乡贤情文脉传至今

    说起“石门返照”,不得不提石门中学。该校于1932年建校,取“石门返照”之意,命名为石门中学,近百年来文脉延续至今。

    根据石门中学校门碑记中提及:“……水沿石门下十里许,至北村……”北村,便是石门中学的所在地。也就是说,石门返照之地,在石门中学沿珠江往东北方向五六公里的地方,位于小北江和流溪河的汇合处。

    走进古朴大气的石门中学,让人瞬间感受到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建校之初,石门一砖一石、一草一木皆为社会贤达捐资而来,走过近百年的光辉岁月,怀着不变的朴素精纯初心,石门中学的办学业绩早已享誉全省,高考成绩连年位列广东省前列。

    “抗日战争时期,广州沦陷,学校原址无法开学,师生在附近的山区坚持上课,后来部分转移到中国香港,继续以石中的名义办学。1950年,原南海县人民政府接管石中,学校逐步复办了高中,并于改革开放后成为佛山地区的重点中学。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校训、校风、石中人精神先后凝练确立,学校也完成了向高级中学的过渡。1993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2006年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督导验收,南海崇文重教的传统一直在石中延续……”追溯学校源流,校长李卫东的声音穿透了厚重年华。

    百年来,岭南文化、南海精神,孕育了石中人海纳百川、敢为人先、团结奋发的特质,并由此发展为“科学、协作、拼搏”的石中人精神。文化、学术、制度,成为石门中学的三大支柱。“所谓朴素教育,就是要坚守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回归人性,回归本真。”李卫东深谙,护好朴素教育的文脉,就能引领石中持续生长。

    这些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以及写不尽的“初心”,就是历史,就是底蕴,就是文脉,就是精神的富矿和源源不竭的动力,激励着代代石中人,接力书写新时代的石中辉煌。而石门中学,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洗礼,也成为了现今佛山地区唯一校址、名字都没有发生过变更的历史名校。

    依托﹃郁水官驿﹄

    “石门返照”IP绽放“新活力”

    城市因文化而盛,文化因城市而兴。2022年年底,南海召开文化发展大会,会上发布的《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系统描绘了南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蓝图方略。

    站在新起点上,南海提出构建“三带三区”,依托“郁水官驿”“桑园围”“省佛通衢”三条文化带,融合数字科技、文化创意、音乐艺术、户外休闲等各类元素,打造南海文旅产业发展的极核。

    西华寺遗址(石门返照)、贪泉正是南海郁水官驿文化带的重要IP。而在前两年西华寺的发掘研究中,发现寺中有一井,部分学者专家认为,有可能便是传说中的贪泉。

    在未来,里水将在这里建成西华文化公园,从保护遗址、脉络梳理、文化活化三个方面来展现西华文化:打造一条“贪泉遗址——贪泉广场——清泉——清风阁”以贪泉文化为文化主轴;一条“西华寺——礼佛广场——仪式广场——祈福广场”以西华寺文化为文化副轴。

    怀古思今,石门胜景不再,荣光犹在。随着游人香客日益增多,西华寺正在完善一系列殿堂的修建,相信新的“石门返照”不久便会以新的形式重现广佛之交,既记录着历史,又焕发新活力。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戴欢婷 通讯员蒋素媚熊奏凯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章佳琳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