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学 处处能学 时时可学
让志愿服务人才遍桂城
桂城志愿服务人才培育计划获评广东省2023年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桂城志愿者讲师为平北社区志愿者上基础知识课程。

■志愿者讲师在桂花社区上积分入学政策解读课程。

近日,桂城志愿服务人才培育计划获评广东省2023年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这是今年南海唯一一个推荐并入选的项目,桂城志愿者联合会也成为本年度全省唯一获得殊荣的志愿服务组织。
“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所有桂城志愿者,更属于南海、属于佛山!”桂城志愿者联合会会长邱美娇表示,这份成绩的获得,离不开桂城志愿者学院那些有经验、有阅历、肯出心、肯出力的志愿者讲师。据统计,自2014年以来,学院年均开展超百场志愿者培训,每年直接受惠志愿者超7800人次,9年来共有约7万人次参与到社区的课程学习中。
党建引领
构建精准化志愿服务人才体系
7月25日,桂城志愿者联合会创会会长陈伟强、现任会长邱美娇牵头创建了桂城首个志愿工匠工作室。从担任志愿者讲师到成立志愿工匠工作室,邱美娇感慨万分。
“我是桂城最早的一批志愿者,最初做讲师时,还没有学院的概念,也没有课件。后来有了‘社工+志愿者’的模式后,才成立了志愿者学院。我讲的课程是志愿服务精神与价值,这是讲述志愿者故事、传播志愿者声音的课程。”邱美娇说,社工的加入为学院建设更专业化提供了支持力量。
“传统的志愿者课程只会单一地教如何做志愿服务,但桂城志愿者学院的课程里,增加了很多兴趣技能型课程,如礼仪、插花、化妆等。志愿服务以外的事情,我们都希望能教给我们的志愿者。”邱美娇说。
桂城志愿服务人才培育计划(桂城志愿者学院)是桂城街道团工委、志愿者联合会打造的志愿服务培育模式和社区教育品牌,2014年至今,培育计划不断夯实基础、加强建设。以兴趣普惠、专业提素和实务激励相结合的理念,学院开发不同形式的思想价值引领、通识教育、兴趣培养以及专业技能等课程,实现课程输入精准化,让社区居民和志愿者通过公益性的兴趣课程接触志愿服务。
培育计划依托志愿服务社区教育品牌,推进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桂城打造终身学习型街道。在这个背景下,学院以其坚持党建引领的理念和独特的培养模式,有效推动党建工作和志愿服务双促进双提升。
引育结合
完善多元化志愿服务讲师队伍
桂城志愿者学院通过组织交流学习活动,拓宽优秀志愿者视野,对志愿者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引”进社会活力。讲师团现有近70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既有资深的志愿者、专业的社工、律师、医务工作者,也有媒体从业人员、艺术人员等。大家通过学院相聚学习,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
“育”出专业服务。学院开设志愿服务协同者人才培育计划,充分结合桂城志愿服务特点,开设专业督导系列课程,通过培训、考核以及实践,培育出一支专业化、本土化的志愿服务协同者生力军,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
崔铭滔是一名执业律师,他加入学院已有8年,是法律知识课程讲师。“在与其他不同职业背景的讲师一起学习沟通的过程中,我的知识储备和见闻得到了提升和开阔。”崔铭滔认为,做社会组织公益法律服务让他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担任志愿者讲师更让他收获了在岗位上发光发热的激情和动力。
周慧敏是一名保险从业人员,2017年,她参加桂城新志愿者培训,成为了一名志愿者。也是因为这个契机,她接触到了桂城志愿者学院,之后便作为学员参与了很多课程。2019年,周慧敏担任志愿者学院的讲师,从学员转变为讲师,她回忆道,“因为当时要完成国际急救员认证课程的导师班考试,学院给我提供了一个锻炼口才的好平台,于是我报名参加了培训,并通过考核成为了i志愿宣讲员。”
擦亮品牌
搭建立体化志愿服务人才集聚平台
多层级多主题的课程设计,让志愿服务知识人人皆学。桂城志愿服务人才培育计划的课程设计紧扣桂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推动基层治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围绕禁毒、城市管理等基层治理领域不断深化课程发展。
多样化多形式的阵地建设,让志愿服务知识处处能学。为持续助力桂城街道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桂城志愿者学院挂牌桂城街道社区学校分教点,整合学院课程、志愿者讲师团资源,打造“社区-企业-园区-志愿V站”四位一体的综合社区教育阵地。
此外,多渠道多平台的线上平台,更是让志愿服务知识时时可学。桂城志愿服务数字化平台有以“桂城志愿者”命名的小程序、视频号、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上设立了学院的专栏,对过往课程视频进行分类上传,供志愿者随时学习。
“刚开始做志愿服务宣讲时,我们授课没有专业的课件。约课单位硬件简陋,我们只能用挂历纸当小黑板,更不用说约课平台了。”2007年,梁丽霞成为桂城志愿者,从此积极投身到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中。梁丽霞表示,以前没有系统的约课机制,报名参加培训的都是临时招募的“散客”。随着学院的成立,她当起了志愿者基础知识等课程的讲师。从这时起,志愿服务课程的施教与学习才慢慢步上正轨。
未来,桂城志愿者学院会继续擦亮品牌,为桂城街道形成志愿服务知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良好氛围提供有力支持,跑出人才培育“加速度”。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梁越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