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岐龙母诞再现八大盛景 端午大沥文化仪式感拉满
南海大沥上演珠三角最热闹龙母诞,诠释大沥精气神与真善美

■“五龙太子”在船上向街坊挥手问好。 ■五龙东渡五龙东渡通讯员/刘成摄 ■“五龙拜母”热闹场景。通讯员/刘成摄

■舞龙表演。

■醒狮表演。

■龙母巡游。

■仙女献舞。

■龙母文化市集。
如果要问,在珠三角众多热闹非凡的端午节庆活动中,哪个最能让人感受到上善若水的暖意?黄岐龙母诞,也许就是其中一个答案。
6月25日(农历五月初八),时隔四年后,黄岐龙母诞活动盛大回归,“八大盛景”首次发布,数十万人通过线上线下感受龙母文化的魅力。一条古道,见证商贸繁华;一间古庙,凝聚浓浓乡情;一座善堂,传承百年仁风。黄岐龙母诞民俗活动,不仅弘扬了乐善好施、博爱无私的良好风尚,也充分展现了乡情与乡贤的力量所在。
八大盛景
万人见证岭南民俗“名场面”
“想让他感受一下,知道自己的家乡文化是多么值得自豪。”当天,62岁的黄岐市民梁耀华早早起床,特意带着孙子一起参加黄岐龙母诞活动。看到人群中出现不少年轻人的身影时,梁耀华就知道,本土传统文化依旧魅力不减。
25日8时许,来自德庆悦城龙母庙的“五龙太子”“随从”“仙女”等,一同乘坐一艘古色古香的五彩龙船,东渡“南海”,到黄岐龙母庙为龙母贺诞。在随后的龙母贺诞仪仗巡游中,五龙子沿着既定路线,再现“岐山闻狱族(音)、道路见骅骝”。
一路上,古乐悠扬,醒狮叩迎、起舞,人们在热闹中,共祝年年五谷丰登、岁岁和谐安康。
2014年恢复举行的黄岐龙母诞活动,今年已经来到第七届。这一次,“五龙东渡”“岐阳踏歌”“贺诞巡游”“击鼓升座”“拜谢母恩”“仙女献舞”“响钟祈福”“珠江竞渡”首次作为黄岐龙母诞“八大盛景”发布,展现了众多经典、精彩的“名场面”。
如今,作为佛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黄岐龙母诞,已成为珠三角最盛大热闹的龙母诞,也是广佛间交流最活跃的民俗之一。本次活动吸引了广佛两地过万人次的民众到现场参与和见证,网络直播间也吸引了30多万人次观看。
活动现场,大沥镇文化发展中心、黄岐龙母文化协会和广东省财经职业技术学校举行了龙母文化IP共建仪式。双方将通过打造特色文化IP,以产教融合、整合资源、互补优势为途径,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开发龙母IP文创周边等,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为大沥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能。
文明风尚
以龙母之名传播善美精神
龙母诞习俗活动延续了近两千年,至今长盛不衰。在民间传说中,龙母精通医术,经常救死扶伤,义务为乡里百姓服务。她之所以成为龙母,正是因为拾卵豢龙——在河边捡到的巨蛋中孵出五条龙。五龙感于龙母的养育之恩,不断帮助她与水灾、旱灾、虫灾等斗争,造福黎民百姓。
可以说,龙母是善的代表、美的化身。龙母崇拜从诞生的初始,就以济世、慈善为精神旨意。实际上,龙母文化中所蕴含的“真善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大沥人。
在活动现场,黄岐龙母文化协会向南海慈善会捐赠46万元善款,用于开展慈善公益活动。黄岐龙母文化协会秘书长罗容卿介绍,2008年成立的黄岐龙母文化协会一直致力于弘扬龙母文化和龙母的“博爱、积德、行善”精神,积极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包括公益创投、敬老颂孝、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更拓展海外联谊,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每一年,阳光学堂都会收到黄岐龙母文化协会捐赠的善款。”陈艳冰是黄岐龙母文化协会的监理事,也是大沥阳光街坊会会长。她介绍,这笔善款主要用于阳光学堂的日常运作,为特殊群体提供服务。近年来,黄岐龙母文化协会已在大沥投入超过300万元用于开展各类慈善活动。
如果说龙母崇拜是一种向善的精神寄托,那么共济善堂就是一种向善的具体行为。在今年的黄岐龙母诞活动现场,新增的共济善堂义诊和龙母慈善文化集市,同样让人深深感受到大沥的文明乡风和大爱精神。
早在民国期间,当时的黄竹岐(即现在的黄岐)乡民抱着和衷共济、造福桑梓的愿望,在1922年筹建了共济善堂,平时由名医驻堂应诊,赠医施药。其折射的“博爱、积德、行善”的精神,一直是大沥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共济善堂位于黄岐龙母庙侧,在黄岐龙母文化协会的支持下,经过重新修葺后,现在依然践行善行义举。在本次活动现场,名医专家到黄岐公园设“共济善堂”义诊摊位,为市民提供义诊服务、赠送凉茶,将“乐善好施”的精神传承下去。
6月18日至25日,龙母慈善文化市集在龙母庙外的黄岐公园举行。市民可以品尝到具有龙母文化IP特色的五龙茶饮,也能购买到醒狮等具有大沥特色文化元素的工艺品。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市集鼓励群众捐献爱心、收获感恩,展现大沥人爱心互助、乐善好施的精神。
凝聚乡情
带动乡贤力量筑起温暖家园
这天,“回家”的不仅有“五龙子”,还有一百多名旅居港澳等地的黄岐乡亲。他们当中,有热心乡亲为家乡带来了珍贵的礼物。
在活动现场,《二七黄岐墟》画卷全集亮相。《二七黄岐墟图》是黄岐旅港乡贤何湜基从2013年开始创作,用时10年、22度易稿创作而成的14米巨画。画卷分上下两卷,上卷长8.5米、下卷长5.3米,宽0.9米,包括40多个故事场景和200多个人物形象,可谓是黄岐片区的“清明上河图”,展现了大沥的商贸繁荣与人间烟火。
在黄岐龙母诞活动当天,何湜基把《二七黄岐墟图》捐赠给大沥镇政府。“我是地地道道的黄岐人,这画卷展现的都是我小时候见过、听过的故事。”何湜基说,创作这幅画卷,只为了寄托自己的一腔乡情。
可以说,黄岐龙母庙和黄岐龙母诞,已成为寄托本地人和游子乡情的重要载体。
1997年,黄岐乡亲希望重修龙母庙。当时,刚好有一批港澳同胞回乡探访,在他们的资助及当地居民的捐助下,新龙母庙在北环东路黄岐公园东侧建成。从此,除了弘扬龙母文化外,龙母诞民俗活动也成为凝聚乡情的重要纽带。
“龙母诞活动为乡亲们提供了一个沟通问候、共聚乡情的平台。”今年,大沥首届新乡贤、香港南海黄岐同乡会会长区卓联,就带着140多名旅港乡亲组团“回家”,感受家乡的人文与乡情,“当中有不少是年轻一代,我们希望加深他们对家乡的归属感,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
大沥的乡贤文化浓厚,他们无论身处何方、身事何业,都一直心系家乡、为家乡的文化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发展无私奉献。今年,大沥通过命名首届新乡贤,建立镇、社区乡贤库,掀起知贤、崇贤、颂贤、学贤、当贤的浓厚氛围。目前,大沥已在43个社区全面建成“社区新乡贤库”,首批就有140人之多。
发扬善美精神,发挥乡贤作用,发动更广泛资源,在龙母文化的浸润下,大沥人正携起手来,共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温暖家园。
龙母诞八景
大沥黄岐龙母庙与悦城龙母祖庙渊源悠久,一脉传承。每年龙母诞期间悦,城龙母祖庙便与南海黄岐龙母庙共庆龙母华诞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01五龙东渡
“五龙太子”带着“随从”“仙女”等,乘五彩龙船从悦城龙母祖庙出发,沿着西江东渡“南海”,到黄岐龙母庙为龙母贺诞。
02岐阳踏歌
“五龙太子”登岸后,带着“随从”“仙女”踏上岐阳古道,和广佛民众一道,伴着欢庆的鼓点和醒狮表演,一路踏歌前行至龙母庙。
贺诞巡游
03
恭迎龙母后,“五龙太子”等数百人组成贺诞仪仗队伍,抬着龙母画像,带着金猪贡品、茶果花篮等沿着“北环路→岐阳古道牌坊→宏威路”等巡游,再现“岐山闻狱族(音)、道路见骅骝”。
04击鼓升座
现场击鼓鸣钟、虔诚肃静,龙母画像庄严登座,接受人们的虔诚祝贺和敬仰。
05拜谢母恩
“五龙太子”念亲朝庙,登台表演为龙母贺诞,体现了思情和感恩。
06仙女献舞
身着彩色仙裙的仙女登台,手捧花篮翩翩起舞,为龙母献舞贺诞。
07响钟祈福
龙母诞祈福典礼仪式进行时,司仪敲响庙内的大钟,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08珠江竞渡
每年五月初八龙母诞,黄岐墟就有龙船会景,广州及四乡群众都前往黄岐观看龙舟比赛,拜祭龙母,洗龙船水,祈求好运。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翠贞何燕慧通讯员黎昭映许于平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方智恒实习生卢柏康通讯员沥宣(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