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为脉 重塑城市特色 IP
大沥重点写好“水”文章,让文化赋能城市更新和商贸转型

■在今年盐步锦龙盛会上,参赛队员正在奋力划桨。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晴雯摄

■龙母文化市集。 实习生/卢柏康摄

■盐步老龙与泮塘龙船一起游龙。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晴雯摄

■黄岐龙母诞现场,“五龙太子”向前来观礼的市民问好。实习生/卢柏康摄
数百年前,一尊顺水漂来的龙母木像,让代表着“真善美”的龙母文化在大沥扎下了根,并渐渐成为大沥的城市文化特色之一。
脉脉流水不仅浇灌了良田,也塑造了大沥充满灵性的人文传承。如今,除了黄岐龙母诞外,“盐步老龙礼俗”、黄岐锦龙盛会、盐步锦龙盛会等活动都已成为大沥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下,“中心大沥”也重点写好“水”文章,“以水为脉”重塑城市特色IP,让文化为城市更新和商贸转型赋能。
依水而兴
描绘古今繁华灿烂画卷
水,成就了大沥的辉煌,也描绘出以水而兴、因水而荣的灿烂画卷。
民间有句古话:“水流向哪里,人就走向哪里。”这句话在大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都能找到印证。
从大沥三个片区的名字,便可看出其与水的渊源:大沥的“沥”字,透露出细水长流的坚韧;盐步得名于“盐埠”,因这里曾是古时商人交易食盐的水运埠头;黄岐则因古人以黄竹旗为此地水路交通的吉祥物,久而久之就演绎简化出这个地名。
而正因为有了岭南水乡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以及地处广佛腹地的绝佳地缘位置,加之大沥人本身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大沥自古以来便是人丁兴旺的商贸重镇。经过一代又一代大沥人的努力,如今的大沥成为拥有“中国铝材第一镇”“中国有色金属名镇”“中国内衣名镇”“中国商贸名镇”四块金字招牌的经济重镇。
水不仅孕育了这座城市,成就了它的辉煌,也让大沥描绘出以水而兴、因水而荣的灿烂画卷,更串起了广佛两地的信息互通和文化交流,见证了广府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其中,得益于频繁的商贸往来,盐步片区自古聚集起很多文人雅士、商贾侠客,孕育了591岁的盐步老龙,缔造了深厚的爆竹、藤编、诗画等特色文化,也从此有了“蟾龙雄镇”的雅号;黄岐片区的龙母诞已成为每年端午期间广佛文化活动的亮点,并于2016年入选南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在2017年入选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在龙舟这一广佛“交流使者”的促进下,囊括农历五月初一聚龙龙舟赛、初五瓜步汛龙舟赛、初六盐步龙舟赛、初八黄岐龙舟赛等九大传统龙舟赛事的“大沥锦龙盛会”,已在2012年入选南海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大沥镇也于2015年被评为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传统龙舟之乡)。
如今,因水而生的龙舟已成为大沥人的精神图腾。在大沥镇东秀社区聚龙经济社社长周广炫看来,龙舟竞技背后所体现的团结、拼搏,正是吸引群众热爱并愿意传承龙舟文化的原因,“一个村的龙舟扒得好,足以证明这个村的村民一定是团结的。”
创新发展
传承优秀文化内核
谦和礼让、团结、进取、创新等精神内核,早已成为大沥这座城市精神的一部分。
无论是龙母精神所蕴涵的“真善美”,还是盐步老龙礼俗文化精神体现的谦和礼让,抑或是龙舟赛事中所弘扬的团结、进取、创新精神……如今,这些非遗文化活动所代表的精神内核,早已成为大沥这座城市精神的一部分,也成为了大沥市民们的价值趋向、思想志向和情感意向,更成为了南海构建“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中省佛通衢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大沥来说,应如何更好地传承这些优秀的文化内核?创新,便是大沥的答案。
“潜龙及早复见天日,健儿们挖坭戽水把船浮……”在今年6月21日大沥推出的原创栏目“诗说大沥”首期节目中,盐步老龙省亲礼制省级非遗传承人邵钜熙朗读《老龙赋》,加之以融媒手法融合视听的方式,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盐步老龙礼俗文化。
大沥并非首次用融媒手法讲好传统文化故事。今年盐步老龙起龙以及“游三河”当日,均继续进行视频全景直播,前者在全网收获1000万人次的观看量,后者在活动当日也吸引超20万人次观看、点赞。
正因为被盐步老龙礼俗文化所吸引,今年33岁的梁炜健在起龙前期及当日,也主动跟着邵钜熙学习盐步老龙礼俗文化,“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会更深切地感受到这些历史文化的魅力,我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将盐步老龙礼俗文化和精神更好地传给下一代。”
创新的做法并不止一种。在今年的黄岐龙母诞活动中,大沥策划并启动了“黄岐龙母诞”文旅周活动,整合黄岐龙母文化协会、商家、社会等资源,融入了民俗节庆、慈善义卖、文化展演、文化市集、旅游观光、网红打卡等元素,让市民更直观地感受大沥本土传统礼俗文化的魅力。
创新促进了发展,也让大沥本土传统文化释放出全新的魅力和更强的吸引力。
黄岐龙母文化协会秘书长罗容卿介绍,今年龙母诞活动前期,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与活动策划和筹备工作。
以文赋能
重塑城市文化IP
文化赋能,正成为大沥求新谋变的密码。
古以文载道,今以文聚力。正如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在去年召开的全区文化发展大会上所说,文化竞争力是最根本的竞争力,文化吸引力是最强大的吸引力,文化传播力是最有效的传播力。文化赋能,正成为大沥求新谋变的密码。
去年,大沥发布《大沥镇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一带一轴两廊四区”文旅体空间发展格局。这与“水上南海”发展计划不谋而合:要在中央活力区打造老龙互访之旅线路,围绕“盐步老龙巡游”这个主IP,打造“龙腾南海”的IP。
“盐步老龙”则是这个规划当中最为亮眼的文化IP之一。作为南海区首个以文化为主题脉络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片区,大沥将通过活化百里芳华盐步老龙示范区、南海酒厂、南海粮仓、盐步直街等区域,以盐步老龙1432项目为抓手,打造一个集办公、娱乐、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城、产、人、文融合标杆文旅创意产业项目,让盐步“老龙”变身“潮龙”。
“文化对于城市来说,跟科学赋予产业、赋予城市的发展同样重要。”在南海区委常委、大沥镇委书记岑灼雄看来,每一座高质量发展的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城市性格和城市魅力。
因此,今年大沥继续提出要通过三大战线建设“中心大沥”,其中涉及的新文化战线,便是要通过以提升文化作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精神内核”,赋能大沥转型升级。除了推出“盐步老龙特色IP,也将推出“省佛通衢”“邹伯奇”等特色IP,同时培育更多文创产业项目,深挖本土文化资源打造5条精品旅游线路、20个文旅打卡点,发展乡村文旅消费业态,让文化真正赋能城市更新与商贸转型。
不仅如此,大沥还在今年5月发布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城市升级、城市美学、城市文化来提升城市品质。大沥希望通过文化赋能的方式,提升城市附加值,进而提升人们对大沥的认同度。
“大沥会把握‘水上南海’的机遇,打造更多全龄友好、有良好活动体验的空间,同时也会通过活化水道两岸的公共设施、土地、城市空间等,进而提升城市的价值。”岑灼雄表示,大沥镇将继续提升城市功能、城市形态,用城市、产业以及文化活力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落户大沥,从而提升城市价值,为实现“中心大沥”凝聚更多力量。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晴雯通讯员黎昭映许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