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3年06月12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多语种版出版发行
    • 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
    • 逛车展品美食抽大奖南海汽车美食嘉年华来了
    • 猛龙竞渡 声震沥桂
    • 深中通道完成“海底穿针”
    • 第十九届文博会闭幕展出产品超12万件
    • 失散24载“开心”终回家

    第A02版:要闻

    • 加快电商产业发展 要从“人货场”入手

    第A03版:文化

    • “后生仔”当主力乘风破浪争龙王

    第A04版:要闻

    • 25场竞赛让职工增技能争荣誉
    • 不只比开车更要比服务网约车司机竞赛不简单
    • 广东金融高新区第十二年“打卡”金交会
    • “医”“养”龙头强强联合共建区域性医养联合体
    • 报名游玩黔东南可享200元补贴

    第A05版:镇街

    • 学基层治理经验 当竞标争先“带头人”
    • 一路一档一策 30天内出成效
    • 狮山镇妇联聘任首批21名儿童安全大使
    • 有限空间未作辨识企业及负责人被罚

    第A06版:要闻

    • 失散 24载“开心”终回家
    • 覆盖136条河涌全流域提升水质
    • 低价诱骗消费一加油站被罚

    第A07版:30644592

    • 氢身体验建筑之美

    第A08版:专题

    • 2022年佛山市南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数字报首页

A08:专题

2022年佛山市南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佛山市南海区统计局

2023年06月12日

    表1: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

    表2: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2022年,南海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推动“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各项任务举措落到实处,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的基本态势和进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

    经佛山市统计局统一核算,2022年南海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3730.59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24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2006.09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1658.26亿元,增长1.1%。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4.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4.7%,住宿和餐饮业下降6.1%,金融业增长12.6%,房地产业下降11.8%,其他服务业增长3.5%。三次产业比重为1:8:53.8:44.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2.1%。其中:交通和通信类上涨5.1%,医疗保健类上涨2.9%,食品烟酒类上涨1.8%,居住类上涨1.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0%,衣着类上涨0.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3%。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0.66万人。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8.43亿元,比上年下降3.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8.86亿元,比上年下降7.1%。税收总额473.81亿元,比上年下降18.1%。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1万亩;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27.58万亩,其中: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9.50万亩;瓜果类(果用瓜)播种面积0.25万亩;花卉播种面积7.83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0.50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0.88万吨;园林水果产量0.37万吨。

    全年肉类总产量1.59万吨,其中猪肉产量1.26万吨,禽肉产量0.32万吨。水产品产量21.06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3%。其中,股份制企业下降2.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3.9%;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增长17.1%。轻工业增长2.4%;重工业增长2.2%。

    全年规上工业中,金属制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8%,汽车制造业增长20.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3.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9.8%,医药制造业增长5.3%,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下降5.9%,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长4.2%,家具制造业增长1.3%。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9.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1.2%;优势传统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7.0%。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1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307个,实现利润总额7.04亿元,比上年下降5.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1.0%。其中,项目投资增长32.0%,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6.3%。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1.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1.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6.6%,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投资增长32.5%。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建设完成投资总额13.04亿元,比上年下降28.7%。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75.2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5%。其中:公路运输33.33亿吨公里,下降2.8%;水路运输41.91亿吨公里,增长17.3%。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7.32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0.3%。

    年末全区机动车车辆保有量为143.34万辆,比上年增长10.4%。其中汽车133.93万辆,增长11.2%。

    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123.48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4.98亿元,增长2.9%;电信业务总量48.50亿元,增长19.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2.73万户,比上年下降7.2%;移动电话用户499.42万户,增长5.3%。互联网用户171.45万户(不含手机上网用户),下降8.5%。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7%。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1124.61亿元,增长2.4%;餐费收入97.13亿元,下降5.0%。

    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分类看,粮油、食品类零售额下降9.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下降2.2%;日用品类零售额下降18.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7.1%;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10.1%;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17.8%;汽车类零售额增长7.2%。

    七、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值2016.2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出口总值1596.1亿元,增长18.1%;进口总值420.1亿元,下降15.1%。全年实现贸易顺差1176亿元。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78家,比上年增长9.0%;实际利用外资30.2亿元,增长192.3%。

    八、金融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296.1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3%,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8173.87亿元,增长18.4%;外币存款余额17.56亿美元,增长3.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6222.85亿元,增长15.9%,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6205.80亿元,增长16.3%;外币贷款余额2.45亿美元,下降55.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力量持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71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达到29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达到595家;区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达到747家。专利授权量达42637件,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521件,增长19.7%。

    全年普教校舍建筑面积842.47万平方米。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91所,在校学生16.29万人。其中高中21所,在校学生5.47万人;初中70所,在校学生10.81万人。小学143所,在校学生27.83万人;幼儿园427所,在校学生14.35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初中毕业升学率99.2%;高中毕业升学率98.7%。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有文化馆1间,镇文化站7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90间,博物馆10间,公共图书馆(含读书驿站)266个,藏书量370.55万册。数字影院60间,电影观众395.21万人次。

    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124家,其中医院29家,妇幼保健院1家,门诊部331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0129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0809人,其中执业医师7346人,执业助理医师606人。

    参加市以上体育比赛获前三名625人次,向上输送人才22人。现有体育场地5893个,其中:体育馆6个,篮球场2939个,网球场89个,足球场383个,简易游泳池299个。

    十一、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与安全生产

    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340元,比上年增长3.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0589元,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651元,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93元,增长3.8%。

    年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1.5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际缴费人数121.43万人,失业保险实际缴费人数115.47万人,工伤保险实际缴费人数117.95万人。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52人,比上年增加17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49人,比上年减少149人。全年我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0.93人。

    十二、人口和环境

    年末常住人口共365.50万人。年末户籍人口174.85万人。户籍人口的主要构成:男性83.19万人,女性91.67万人。全年户籍出生人口1.89万人,出生率为10.95‰;死亡人口0.95万人,死亡率为5.50‰;自然增长率5.45‰。

    全区空气优良级别天数共285天,优良天数比例为81.4%,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51,同比改善2.8%。已建镇级生活垃圾转运站11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镇污水处理规模为111.9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8.1%。

    注:1.本公报2022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城镇登记失业率数据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利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税收、职工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数据来自区税务局;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来自区民政局;货物运输周转量、旅客周转量、交通建设投资数据来自区交通运输局;城市污水处理数据来自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垃圾处理数据来自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佛山海关驻南海办事处;实际利用外资数据来自区经济促进局;互联网用户、邮电业务总量等数据来自邮政及通信部门(单位);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南海支行;教育事业数据来自区教育局;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数据来自区科学技术局;文化、体育和旅游数据来自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空气监测数据来自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机动车保有量、户籍人口、道路万车死亡人数来自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医疗卫生机构数、床位数、技术人员数等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局;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