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3年03月30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加力稳投资前2个月央企完成投资超3500亿元
    • 在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之路上携手同行
    • 南海高分通过国家养老试点项目考核
    • 里水小伙获评全国“见义勇为勇士”
    • 39种药品平均降价56%
    • 狮山镇委党校新校区启用
    • 南海推出“一元惠购”每周三抢优惠券

    第A02版:要闻

    • 行之有“道”道道皆文明
    • p20

    第A03版:要闻

    • “一元惠购”优惠券来啦 每周三开抢
    • 36家企业入场 提供岗位 636个
    • 中小学每周至少“科学探究一小时”
    • 聆听党的好声音贯彻党的好政策
    • 展示生态之美发出盛情邀约

    第A04版:镇街

    • 华翱洁净科技全国总部在狮山奠基
    • 里水镇党群巾帼“导师团”亮相
    • 结对促提升 共享和谐小区
    • 九江闻“汛”而动全力保障水域安全
    • 倡导文明祭扫实现绿色“清明”

    第A05版:镇街

    • 高标准改造鱼塘打造连片丰景
    • 学生当“美容师”扮靓社区环境
    • 轻信网络刷单女子被骗42万元

    第A06版:要闻

    • 一路前行 遇见最美南海

    第A07版:视野

    • 商业外摆:“摆”出烟火气激发消费力

    第A08版:天下

    • 抓住恢复窗口期扩内需促就业举措密集而至
    • 在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之路上携手同行
    • 规划调整公告
  • 数字报首页

A07:视野

多地明确将有序放开设摊、允许外摆

商业外摆:“摆”出烟火气激发消费力

2023年03月30日

    南海多个商圈夜经济繁荣。

    正值大地回温,春暖花开。遇上好天气时,摆在室外的桌椅总是格外抢手。临街而坐、晒晒暖阳、打量街区城市是许多消费者中意的春日休闲选择。

    近期,北京、上海、昆明等地明确将有序放开设摊、允许商业外摆。这将给城市消费带来哪些改变?

    丰富商业供给,提升城市繁荣度

    3月12日,北京三里屯太古里,路侧空间较为宽敞的树荫下,咖啡桌整齐排列,消费者三三两两聊天、会友、阅读、品尝糕点。“天气暖和了,在户外坐坐,多舒适啊!”“好友约会,来杯户外咖啡,聊天逛街两不误。”一些顾客说。

    对消费者来说,类似的商业外摆是别具魅力的消费形式。而对更多来来往往的行人来说,这是城市商圈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和商业活力。从特色早市、夜市、后备箱集市到特色风情街区、城市沿河景观带等,一些外摆点甚至成为网红时尚打卡地,不断吸引眼球、聚集人气。

    不少城市瞄准了其中的机会。今年以来,北京市印发《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提出制定实施商圈外摆经营管理规则,在重点商圈组织开展外摆试点。上海市公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新时期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允许设摊开放区有序设摊。此外,杭州、昆明、厦门、成都等地近年也纷纷探索商业外摆模式,增强市场活力。

    设摊管理一直是城市管理难题之一。这些城市为何纷纷主动“放开”?上海市在《关于进一步规范新时期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中介绍,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上海设摊管理经历了“还路于民”“分类管理”“源头治理”“精准治理”四个阶段,无序设摊已处于可控状态。近年来,人民群众对“烟火味”的需求颇有期待,出现了外滩枫径、安义夜巷、凯田路夜市以及商业体沿街外摆位等具有特色的商业形式,新型设摊兴起的同时,需要建立新的管理规范。

    “多地放开商业外摆、允许有序设摊,本质上是丰富商业供给、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一种方式。”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市场流通与消费研究室主任依绍华说,这一方面提升了消费便利度和满意度,方便商家快速响应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增添城市的烟火气,提升商业活跃度和繁荣度,更大程度激发消费潜力。

    满足休闲消费、品质消费的需要

    许多国际消费大都市设有著名的商业外摆区。比如,巴黎街头大大小小咖啡馆的露天座位、洛杉矶购物街区的临街餐厅外摆、纽约著名的街头餐车、伦敦购物中心的屋顶天台……这些外摆,不仅是消费场所,也成为城市气质的一部分。

    究竟什么样的商业外摆能聚集人气、拉动消费?消费者青睐啥?

    “要有特色,有亮点,值得一去”“要好吃好逛好玩儿,最好还能拍照打卡,增强社交属性”“安排在城市沿河景观带、潮流街区也可以,相当于多了一条到访理由……”采访中,许多消费者谈到不同观点,但总而言之,有特色很重要。

    实际上,一些城市在设定商业外摆和新型设摊要求时,也明确了鼓励的方向。比如,上海提出划定设摊开放区时,设置特色点、疏导点、管控点。其中,特色点是以新型业态为主,符合城市高品质要求,品牌化、主题化、特色化的集市、夜市、外摆位、限时步行街等点位。北京市则要求特色经营活动要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经济发展与文化特色。

    北京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专门谈到,推进“外摆”试点主要是满足群众休闲消费、品质消费的需要,不是“地摊儿”。可以看出,新型业态、特色经营、高品质,是这一轮多地放开商业外摆的鼓励方向。

    商业外摆如何摆出品质?

    “内容与形式并重。”依绍华认为,首先,外摆的商品和服务,要精心挑选、注重品质;其次,外摆远不是“支个摊儿”这么简单,要在外观上精心设计,与街区的环境风格一致,注意营造氛围和格调,提升美观度。此外,充分利用数字经济、智慧零售等创新形式,提升商业外摆的吸引力,打造消费流量的入口。

    与城市规划相协调,跟消费者拉近距离

    一些地方探索放开商业外摆后,也有市民担心:会不会影响市容市貌、周边群众生活会不会受到影响?换言之,商业外摆和城市治理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

    “商业外摆肯定不能任意为之,而应该遵从城市管理的系列规范,与城市的整体布局、规划相协调。各城市管理方也要与商户做好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共同打造‘叫好又叫座’的‘摊位经济’。”依绍华说。

    近期多地出台商业外摆相关政策,同时也明确了“红线”和实施原则。比如,上海市要求综合考虑市民需求、市容环境卫生、交通安全、公共安全、食品安全、“菜篮子”供应保障等因素,方可划定设摊开放区。北京市要求,在重点商圈开展特色经营活动,应按照“规定时间、规定区域、限定品类”的原则,不破坏市容环境卫生,不露天烧烤,不侵占绿地,不占压盲道,不占用道路停车泊位,不影响居民生活和安全出行。厦门发文,对处在背街小巷、次干道和交通流量适宜地区的餐饮、服装、鲜花水果、生鲜食品等店面开放“适当跨店经营”申请,并由属地职能部门上门划定“经营外摆”的时间和区域范围。

    有条件地放开,对此,商户怎么看?

    “可以增加经营空间,又可以招揽生意,何乐不为?”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烧烤店老板说,“做餐饮,外摆肯定是能拉流量,政策有了明确规定,让大家都有据可依。”还有的餐厅老板算了算账,按外摆4张桌子算,一个晚上,每张桌子翻台6到8次,可以多接待二三十桌客人,几个员工的成本就挣出来了。

    业内人士分析,商业外摆延伸着商户的服务半径,有效展示实物商品、服务商品、体验商品,同时也可以创新各种场景,既能引流,也可以起到促进销售的重要作用。

    “商业外摆就像‘街头小品’,是城市功能的延伸。在不同的地方,你能看到不同的商业气质,外摆会拉近城市与消费者的距离,带给大家亲切感。目前,国民经济恢复向好,希望商业外摆能摆出更多烟火气,带回熙熙攘攘的人流。”依绍华说。

    /评论/

    商业外摆,“怎么摆”很重要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提起商业外摆,大家都不陌生。临街而坐、晒晒暖阳,是许多消费者中意的春日休闲选择。多地放开商业外摆、允许有序设摊,本质上是丰富商业供给、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一种方式。在提振消费的大背景下,这无疑可以有效增添城市的烟火气,更大程度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商业活跃度和繁荣度。

    “外摆”不等于传统的“摆地摊”,更不是把室内经营内容直接“摆”到室外那么简单。商业外摆延伸着商户的服务半径,既可以有效展示实物商品、服务商品、体验商品,为消费者带来更触手可及、多样化的消费体验,也可以创新各种场景,提供更多销售可能性。可别小瞧了外摆的这几张桌椅,它是城市鲜活的印记,也是商家灵动的招牌。可以说,它是顺应新消费需求而产生的新消费场景,更具魅力与活力,在方便消费和刺激消费上能发挥更强的作用,代表着城市商圈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和商业活力。

    “外摆”不等于“乱摆”。新型业态、特色经营、高品质,是这一轮多地放开商业外摆的鼓励方向。有人说,商业外摆就像“街头小品”,是城市功能的延伸。的确,许多国际消费大都市设有著名的商业外摆区,比如纽约著名的街头餐车、伦敦购物中心的屋顶天台、巴黎街头各类咖啡馆的露天座位等等,不仅是当地的消费场所,也成为城市气质的一部分,是一座城市独有的文化名片。因此,商业外摆要考虑城市美学,结合建筑风貌、人文内涵和业态特征,摆出“高颜值”和“高品质”,摆出“文明风”和“文化范”,反映城市的文化活力。

    “放开”不等于“放任”。商业外摆要想走得更远,肯定不能任意为之,应遵从城市管理的系列规范,与城市的整体布局、规划相协调。一方面,生意从“门内”延伸到“门外”,意味着更多责任的划分,需要建立机制来协调各方积极性;另一方面,外摆可能会带来卫生、噪声、油烟、阻碍交通等问题,需要付诸精细化的末端治理。只有找到商业外摆与城市管理的平衡点,因地制宜地包容、规范,有序“放”、科学“管”、精准“服”,才能让城市更有温度,让经济更具热度。

    商业外摆,“怎么摆”很重要。商业外摆不能停留于规范有序放开的层次,怎么摆出风景、摆出特色、带旺人气、带热经济,各地还需结合实际持续探索。有科学规划和前瞻思维的外摆经济,才能摆出城市的繁荣百态,摆出独特文化气质。

    (综合人民日报、深圳特区报)

    北京

    在重点商圈进行外摆试点。具体外摆区域由各区政府组织划定,制定外摆时间、经营品类后,再由商户向街道进行报备。

    上海

    提出了“新型设摊”的概念,可以划定一定的公共区域用于经营活动,有序放开设摊。

    昆明

    主要针对的是主城区“相对禁止区”和“引导区域”内的个体商户、连锁企业。这些商户企业,经申请同意后,可利用自营门面、商铺门前区域,开展店内商品临时外摆销售。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