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3年03月29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国新办发表《2022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
    • 习近平同沙特王储兼首相 穆罕默德通电话
    • 分享高质量发展故事 传递二十大精神力量
    • 南海共青团推出“十条”为高质量发展汇聚青春力量
    • 号令起!新一批选派干部奔赴全域土整“战场”
    • 马英九拜谒南京中山陵
    • 南海这个产业园向全球发出“邀请函”

    第A02版:要闻

    • 高质量发展“狮山经验”再受关注
    • 一南企凭炖汤晋级省十强
    • 里水邀专家授课布局发展数字经济
    • 企业、专家大咖齐聚探索家装行业发展之路
    • p38

    第A03版:要闻

    • 让群众幸福生活看得见摸得着
    • 贴心服务群众 传播“老班长”正能量
    • 学雷锋树新风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第A04版:要闻

    • 预计4月 6日公布招生方案
    • 草莓音乐节4月 15日~16日狮山唱响
    • 创新基层治理的狮山实践
    • 院线纪录电影《灯彩佛山》开机
    • 大学生就业协议不能替代和对抗劳动合同

    第A05版:镇街

    • 研看实践成果 同心推动劳动教育
    • 给失信商家“挂牌”让市民放心消费
    • 耐心调解止纠纷 做消费者“公平秤”
    • 强化源头治污守护蓝天碧水
    • 到西樵人才夜市看表演找工作

    第A06版:文化

    • 邓文初 捕捉生活“闪光点”“挤”出时间写成书

    第A07版:教育

    • 粤剧进校园“红豆”发新芽
    • 默默坚守的“最美防痨人”
    • 学生“种植忙”实践收获多
    • 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胸痛中心居首

    第A08版:天下

    •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 规划调整公告
  • 数字报首页

A06:文化

邓文初 捕捉生活“闪光点”“挤”出时间写成书

坚持从政与从文同行,结合人生经历与感悟创作优秀作品

2023年03月29日

    人物简介

    邓文初,笔名闻楚。历任电气学校教员,佛山专区五金交电公司秘书,佛山地委组织部干事、副科长、科长,南海市委常委、副书记,南海市政协主席。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柳梢月》《庭门柳》《看不见的路障》,游记散文集《畅吟异国情》,小说散文集《人约黄昏后》,诗歌集《情无限》等。

    “文学创作是我的兴趣爱好,直到去年我还一直在写作。”聊起文学创作,今年82岁的邓文初有说不完的话题,茶几上的一部部作品,正是他文学生涯的见证。

    邓文初一直坚持从政与从文同行,丰富的人生经历对他来说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给他带来了许多创作灵感,让他能够文思泉涌、笔耕不辍,不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文学梦“萌芽”  从喜欢阅读到热爱写作

    为何会与文学结缘?这要追溯到邓文初上学时。

    邓文初出生于增城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聪明乖巧,自他进入小学,每天放学回家都会马上放下书包,跟母亲一起下田挣“工分”,放牛、种地、煮饭,帮家里干农活。阅读成了他当时忙里偷闲的乐趣,虽然每天都忙个不停,但只要有空他便手不释卷,文学的种子在心中逐渐“萌芽”。

    进入初中,由于家与学校距离较远,邓文初选择了住校,校内的图书馆成了他日常的“据点”。“其他同学喜欢去打篮球,我就喜欢去看书。”邓文初回忆说,图书馆内丰富的藏书,为他打开了通向文学殿堂的大门,让他发现了一个神奇美妙的文学世界。上初二的时候,他已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与黑》等。初中毕业时,他读完了《毛泽东选集》四卷。

    喜欢阅读进而创作,邓文初开始用笔来描绘生活、抒写理想、表达情怀。上初二的时候,因一篇作文被老师评为全班最佳,他萌发了当作家的梦想。后来,他还在校内发起成立通讯组,经常带领同学外出采访,多次向《增城日报》投稿,这也让他逐渐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此后的40多年间,邓文初先后当过电器学校教务员,佛山专区五金交电公司秘书,佛山地委组织部干事、副科长、科长,南海市委常委、副书记,南海市政协主席。虽然工作忙,他依然坚持业余创作,并一直将其视为人生旅途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自1980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第一篇小说《沙田恋》后,邓文初一发不可收拾,《羊城晚报》《作品》《南方日报》《南国》《佛山日报》等都刊登过他的诗歌、散文、小说。散文小说集《人约黄昏后》、游记文集《畅吟异国情》、长篇小说《柳梢月》《庭门柳》和《看不见的路障》等都是他的代表作。此外,还有多篇论文刊载或收入《学术研究》《岭南学刊》《中国领导科学文库》《中国方域》等。2000年6月,邓文初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坚定创作信心 首部长篇小说反响热烈

    “我对小说情有独钟,特别是长篇小说,因为它是各种文学载体的集中运用。”邓文初介绍,自己之所以喜欢写长篇小说,是因为它反映社会最深入、揭示问题最深刻、最能发人深省。

    珠江三角洲的岭南水乡风情和改革开放的万千景象,为邓文初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题材。1997年,他的首部长篇小说《柳梢月》出版,讲述了改革开放前后发生于东平河畔西水乡的故事。小说塑造了以女支部书记柳月容为代表的人物群像,她从普通的农家少女成长为副县长,又从副县长的位置下来从事企业经营。她的经历既坎坷又幸运,其命运的浮沉折射出时代的变化、历史的转折。

    “《柳梢月》出版后很多人问我,故事中的女主角原型是谁?其实这都是我的工作体会和人生经历的浓缩。”邓文初说,写长篇需要深入思考人物关系的处理,各种纠葛的分步理顺,各种矛盾分层解决,千方百计制造高潮迭起,像下棋一样动脑筋,很有挑战性。

    《柳梢月》推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1997年12月,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和花城出版社在广州联合举办了“邓文初长篇小说《柳梢月》研讨会”,40多名专家、学者、作家给予该作品高度评价:“由于作者的生活积累较为丰厚,而且拥抱现实、面向人生,所以这部以珠江三角洲农村为背景的小说,能相当集中地概括表现那个时期的政治风云,生动再现当时的社会生活。”

    《柳梢月》的成功,给予邓文初极大的鼓舞。时隔不到一年,作为《柳梢月》的姐妹篇,长篇小说《庭门柳》出版,该作品在内容上做了拓展,把更多笔墨集中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岭南农村改革,在艺术创造方面较前者有所突破。2001年,邓文初的第三部长篇小说《看不见的路障》面世,随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把这三部长篇集结,易名为《商海情孽》,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邓文初多部作品出版以后,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喜爱。省内外的专家、作家纷纷撰写文章,从各方面评述邓文初作品的风格特色和艺术成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撰的《岭南乡土新奇葩——邓文初作品评论集》就是众多评论文章的选集,当中特别赞扬《柳梢月》和《庭门柳》具有浓郁的岭南乡土气息。

    文学作品是没有地域界限的,其差别在于反映时代背景、地方特色和生活方式。因此,邓文初的作品不仅有反映本土的时代风貌的,还有展现异国风情的。他在多次出国考察后,把考察期间的所见所闻整理成文章,出版了散文集《畅吟异国情》,向读者介绍外国的地方特点、风土人情,世界著名的名山大川、奇瀑异景,以及华侨的生活情况、乡情厚谊。作品知识性与可读性相结合,阅读后让人犹如亲身来到异国他邦。

    笔耕不辍 用“挤”出来的时间创作

    回顾邓文初的创作生涯,其共推出个人书作12部。作为一名业余作家,应如何合理地安排创作时间?

    “一方面,我可以在紧张的工作中汲取养分,不断充实自己;另一方面,又激励着我通过辛勤的写作去获取新的成果。”邓文初回忆说。

    邓文初的写作,源于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执着。在退休前,他作为一位领导干部,分管农业,常需下乡,工作繁忙,因此,写作只能用“挤”出来的时间完成。

    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到哪里工作,邓文初身上都带着一支笔、一个笔记本,把工作、生活中想到的、看到的、听到的,一些闪光的、难忘的,值得深思的、需要探讨的,随时记录下来。不论工作有多忙,晚上回到家,他总要把笔记本上记录的事情,重新整理抄录在分类的笔记本中。多年来,他写下了一本又一本厚厚的工作日记,而这些日记不仅是工作的记录,还成了他文学创作最宝贵的素材。

    “就像《畅吟异国情》这本书,里面写的都是我出国考察的所见所闻。当时政府每年都会组织干部出国学习考察,去到美国、加拿大、阿根廷、荷兰、日本等地,途中我会观察、记录、思考,晚上回到酒店就把当天的经历写下来,回国后就把它们梳理出来。”邓文初说。

    工作的繁忙虽然限制了邓文初的写作时间,但也给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因此,了解他的人都说,不论散文、诗歌还是长短篇小说,他无不有感而发。他的感受不是肤浅的、点滴的,而是深入的、系统的,个中饱含着他的经历、体验和人生感悟。

    写作是一辈子的事,邓文初退休后依然笔耕不辍,去年还参与完成了《里汾村》一书的编著。里汾村位于广州增城,该书从珠江三角洲丘陵地貌的形成、村的历史沿革、各时期的生产生活、民俗风情、人物略传等11个方面,较详尽地叙述了里汾村七百多年来的起源、发展、变革和改革开放后的新面貌。“里汾村是我的家乡,为村注史,我有一份责任。”邓文初说,为了写这本书,村委发动了村里的老师一起收集资料,他再对资料进行梳理、汇总、编写。

    回顾邓文初的一生,一直坚持从政与从文同行,如今谈起自己业余文学创作的经历,他也感触颇深。在他看来,文学对提高个人修养、开展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有极大帮助,可以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和交际水平。“倘若我当初不走文学之路,就不会有后来的进步。”邓文初笑着说,如今写作已是自己退休生活的一种消遣,图一时之乐,同时也作为一种养生手段,可以保持头脑清醒,“我希望能一直写下去。”

    文/珠江时报记者洪晓诗图/珠江时报记者穆纪武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