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3年03月21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俄语版)在俄上线开播
    • 习近平抵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 推动产业 IP“活起来”“火起来”
    • 做好城市小细节 彰显南海大文明
    • 鼓励各地“村晚”常态化
    • “天网2023”行动启动
    • 虫雷岗以贝壳“虫雷”命名是村亦是岗

    第A02版:要闻

    • 重点管理农贸市场和垃圾中转点
    • 以智助治 为环境监管插上智慧“翅膀”
    • 南海收获3个奖项
    • 佛山机场将新增直飞兴义航线

    第A03版:经济

    • 攻坚高端“工业母机”实现进口替代
    • 发力新能源汽车赛道企业业绩“狂飙”

    第A04版:要闻

    • 以贝壳“虫雷”命名是村亦是岗
    • “中小融”注活水为中小企业“解渴”
    • 狮山启动成长计划致力妇儿成长成才

    第A05版:要闻

    • 国家级白酒大师教“调酒”
    • 村民搬上楼 集体住新屋
    • 认领一块“义田”种上“爱心蔬菜”
    • 妇联送课进校园护苗成长在行动
    • 河道非法运河砂一律没收罚款

    第A06版:教育

    • 分享“新基础教育”经验展示南海教改成果
    • 脚步丈量城市 锻炼学生意志
    • 聆听红色故事 传承革命精神
    • 里水中心小学获评全国航空特色学校
    • 提供咨询服务助中职生填报志愿

    第A07版:健康

    • 孩子鼻炎又犯家长可“手”护健康
    • 无症状≠无感染警惕沉默杀手“丙肝”
    • p73

    第A08版:天下

    • 擘画中俄关系发展愿景为世界和平进步提供启迪
    • 2月下旬以来我国出口用箱量持续增长
    • 海天集团大健康产业基地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信息公开
    • p24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A02:要闻

南海区探索环境执法信息化建设新路径

以智助治 为环境监管插上智慧“翅膀”

2023年03月21日

    ■执法人员利用生态环境决策情报中心推送的情报精准定位偷漏排点位。

    ■执法人员使用无人机侦察周边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

    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抢抓执法队伍建设新机遇,聚力抓实环境执法信息化建设,通过构建污染源智能监管系统,形成“精准预警、科学研判、高效溯源、规范执法、服务企业”的生态环境执法闭环体系,全面锻造生态环境执法铁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情报精准预警+一体化监控创新靶向执法新方式

    “狮山镇某企业废气浓度连续2天以上,每日小时均值超标大于4小时以上。”“污水管网有点位PH偏低,周边可能出现企业偷排。”每日,一条条分级情报从区生态环境决策情报中心发出。接报后,执法人员将联同监测人员迅速赶往企业采样监测。

    “以往这类偷排漏排问题很难发现,很难溯源,有了管网监控和情报推送后,可以及时发现和精准排查,执法效率大大提升。”一执法人员说。

    近年来,区生态环境分局推动建设生态环境决策情报中心,形成“情报—研判—调查—整改”全闭环监管体系,精准锁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精准指挥调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检查,有效改变了以前遍地撒网式的执法方式,为现代化执法提供了有力支撑,监管更加立体全面,执法更加精准高效。

    人到不了的地方,先进的监控设备可以到。结合南海区地域广、工业企业多的特点,区生态环境分局还积极拓展非现场执法检查手段,重点建立“无人机+污染源自动监控+污水管网监控”的一体化非现场监管体系。

    通过天上的无人机,可以对巡查区域范围内的环境现状进行高空观察,全面、快速锁定违规偷排等异常行为;地上的“监控一张图”,将重点排污单位、涉水涉气重点关注企业等1701家企业的在线数据实行“一网统管”;运用大气环境走航监测车,快速锁定大气污染源信息,破解废气扰民难题;地下的污水管网监控设备,可实时监控工业区管网的水质情况。

    通过“天上”到“地下”的一体化非现场监管体系,实现智能监控、智能预警、智能溯源,由被动接收报警信息、被动现场检查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主动现场检查,有效提升执法效率。

    探索线上整改+分级分类监管

    服务企业有速度有温度

    危险废物标签不规范、缺乏规范的废气监测平台、地面的液压油滴未收集清理……3月2日,里水镇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对一家鞋材企业开展现场检查。发现上述问题后,执法人员随即在移动执法系统上填写污染源非现场检查记录表,敦促企业进行问题整改。

    企业环保人员在智环通APP上同步收到执法人员反馈的整改意见,自行整改后在3月14日将整改情况和图片上传到APP。执法人员在当天就线上审核通过,实现了生态环境问题线上整改的闭环管理模式。

    兼顾环境监管的力度和服务企业的温度,探索线上整改,提高企业参与环境管理的主动性,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这种为民办实事的环境监管执法手段在南海创新呈现。

    区生态环境分局聚焦辖区企业,从优化环保服务的角度出发,在市内首创环境问题整改非现场执法。

    目前,南海环境执法全流程已纳入移动执法系统管理,对于环境检查中提出的企业整改类问题,企业可通过智环通APP同步接收需整改问题,自行整改完毕后将整改情况相关材料上传到APP。执法人员线上审核通过后即可完成环境执法全闭环监管。整改审核期由原来1个月左右压缩至5个工作日,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对企业少打扰”,在提升环境监管质效、大幅压减现场执法频次的同时,简化了企业办事程序,得到企业一致好评。APP中还设置了廉洁执法举报功能,执法全过程接受企业监督,实现现场执法行为规范、检查内容科学、评判标准统

    一。

    生态环境要美,营商环境要优,执法服务要刚柔并济。

    区生态环境分局创新“环保健康码”管理机制,对辖区内企业开展分级分类管理。污染源智能监管系统通过分析企业的环境信访投诉、执法监管情况等信息,将企业划分为红、黄、绿三色管理,加大对红码和黄码企业的双随抽查几率,减少对纳入正面清单企业的检查频次,并对重点企业定期开展执法帮扶,着力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环保问题。

    2022年,执法现场检查正面清单企业数同比减少约21%,开展执法帮扶680余家次,在紧盯企业需求、用心助企惠企的“硬核”服务基础上,无事不扰,助力企业“松绑减负”。

    此外,区生态环境分局积极落实包容审慎执法,推行“依法容错”和“道歉承诺从轻处罚”制度,2022年依法对163宗案件免予处罚,对130家企业减轻罚款893万元。这既对生态环境执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也积极践行“过罚相当”原则,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郑慧苗通讯员肖长安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