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连续12年以城市更新为主题召开投资推介会
重塑城镇空间结构 推动区域价值提升

■大沥镇大沙工业区清拆现场。南海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项目全面推进。

■听音湖片区美如画。

■生机勃勃的大沥广佛国际商贸城中心区。
2月27日,南海迎来一年一度的城市更新(“三旧”改造)项目及土地推介会(下称“城市更新项目土地推介会”)。通过搭建与社会资本合作交流的平台,南海携186项、共约6.8万亩城市更新项目现场“招亲”,加快城市更新攻坚步伐。
南海已经连续12年以城市更新为主题召开投资推介会。这是南海区位优势、城市价值、营商环境的一次全面展示。作为全国土地改革的试验田,南海通过城市更新,实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腾出了大量产业发展空间,优化了城市发展格局。如今,在腾出的土地上,一批批现代化产业载体加速崛起,新兴产业集群在此孕育成长,更为南海新一轮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城市更新步伐提速,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一个崭新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正在向我们走来!
盘活低效用地土地价值不断提升
在丹灶镇东联渡口,生态绿地种上了树木植株,绿意盎然。一年前,这里还是荒芜废弃的旧厂房和村级工业园,如今生机勃勃。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广东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要啃下的“硬骨头”。2022年1月18日,南海被列为广东唯一以县域为实施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
去年12月,丹灶镇东联渡口完成土地综合整治,腾退废旧的村级工业园,并开展复垦复绿。
放眼南海,类似东联渡口这样的土地改造项目比比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利用至关重要。
今年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广东人口数量多、资源约束紧,面临“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经济发展不可能继续拼土地、拼价格、拼劳动力,唯有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突围”。
这一表述意味深长,不能拼土地,是因为现有土地资源已经历了一轮开发,位置好、规模大、有开发价值的土地越来越少。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在提升现有资源价值上下功夫,对存量土地资源进行改造,其中主要的一项工作便是城市更新。
作为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先锋,南海城市更新一直走在前列。
从2007年,南海在全省率先探索“三旧”改造以来,金融高新区、广佛智城、瀚天科技城、大金智地等许多城市发展热点涌起,“南海经验”也不断向外推广,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城市更新提供借鉴。
近两年,南海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探索从城市更新到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一方面,南海城市空间结构在城市更新的推进过程中得以优化。南海的改造项目主要分布在桂城、大沥、狮山等镇街,有效通过城市更新推动了“强中心”战略的落实和对“大沥组团”“狮山副中心”结构的塑造。
另一方面,南海启动了城市更新十大示范片区建设,逐步改善了南海区城市建设基于村镇经济自下而上发展形成的城市建设空间的零散化和碎片化问题,促进了城市建设空间的集聚。
可以说,南海通过城市更新,提升了存量土地价值,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土地腾挪重塑城镇空间结构
土地的腾挪,为南海城镇空间重塑提供了更多可能。当前,南海正在构筑“一主一副、两轴多片”的城镇空间格局。
其中,“一主”包括千灯湖、广佛湾、映月湖和文翰湖,全面融入佛山中心城区;“一副”即博爱湖、佛山西站和仙湖片区,形成佛北城市中心和战新产业中心;“两轴”分别为千灯湖城市发展轴和广佛全域同城发展轴;而多片则包括里湖、南国桃园、听音湖、南海湾、儒林湾等片区,打造引领未来发展的城市空间。
同时,南海区还提出“七湖三湾一站一园”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新空间。七湖即千灯湖、博爱湖、映月湖、里湖、听音湖、仙湖、文翰湖;三湾即儒林湾、南海湾和广佛湾,一站即佛山西站,一园即南国桃园。
而今,随着城镇空间结构不断优化,一系列城产人文融合发展的“强中心”工程项目已拔地而起——
千灯湖片区、环西樵山示范片区等成为了市民的休闲打卡地;南海艺术中心、全球创客产业中心等重磅项目等遥相呼应,一同成就了南海城产人文融合的美景,既推动南海发展业态丰富化、立体化,更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对于南海而言,城乡发展环境的优化提升,是关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南海大胆改革,为土地松绑,打开了城市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在省实验区配套政策支持下,南海正聚焦乡村土地空间利用提升,迈开探索的新步子。
为了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连片开发利用,南海区围绕“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主品”发展思路,重点打造西樵渔耕粤韵园区、九江现代农业产业园、丹灶有为水道、狮山都市智慧农业示范园、里水万顷园艺世界等农业示范片区核心项目,以点带面,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如今,在里水,通过村改集约土地连片开发的模式日渐成熟。通过引导村居集约农田,该镇成功打造了南海花博园、梦里水乡百花园、梦里花田等千亩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观光农业转型,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
在西樵山下,西樵渔耕粤韵文化园集约连片的桑基鱼塘,以新科技、新理念重塑了乡村里桑基鱼塘的新模式,改变了七星村及周边农户以往传统的养殖种植模式,这里将建设成为集游玩、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体验式文化旅游园。
以“微更新”为代表,南海一批村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桂城夏南二村、西樵的松塘村、九江的烟桥村、丹灶的仙岗村等乡村,通过“综合整治、生态修复”等模式提升了城市形象,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美化了村居环境,促进了整体环境的改善提升。
城市更新推动区域价值提升
一幅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美好蓝图已然绘就。如今,南海的城市投资价值越来越高,从人口、产业、交通三个逻辑,就能看出南海的城市发展潜力。
人口是住房需求的最直接来源,也是判断城市价值、潜力的核心要素。“南海的人口呈现青春活力、人口流入明显的特点。”南海区招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南海是典型的人口流入型城市。一个数据是:在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间,南海人口总增加量超过百万。2020年,南海区常住人口位居全市第一。
对于人口流入,比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在南海,18至45岁的青壮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50%,大学生群体人数也在五区之首。目前,南海全区人才总量超58万人,建成28万人规模的技能人才队伍。同时,南海民营经济活跃,每7个人中就有1个老板,本外币存款余额也位居全市之首。
种种数据表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南海,具有很强的人口吸引力。南海也紧抓这一机遇,将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大力发展“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以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新一代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蓬勃发展。面对新的环境,佛山提出,要把制造业推向中高端作为立市之基。南海坚持瞄准高技术制造业、高品质服务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型生物医药产业这“两高四新”产业,进行大招商、招大商。
数据显示,去年,在新引进的多个超亿元产业项目中,“两高四新”项目个数占比77.78%,投资额631.96亿元,投资额占比90%,这也彰显了投资者对南海持续看好的信心。
“从产业布局来看,全区各镇街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南海区招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例如桂城金融、总部经济、科创文创平台集聚,大沥现代商贸产业领跑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在狮山、里水、桂城形成产业形态,新能源产业在狮山、丹灶遍地开花,九江、西樵、里水三镇新材料产业聚集,生物医药产业在狮山、里水已现雏形,大健康产业在西樵、九江插上旗帜。
百花齐放的产业,活跃的人口流动,与外联内通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密不可分。
外联上,广佛交通同城更加深入。南海毗邻广州,从“中山九路”到“广佛地铁”,广佛同城在通勤联系度上已经十分紧密。最新发布的《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还提出成立广佛联合规划委员会,构建“一张网、一张票、一座城”广佛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内通上,五大片区加速推进。围绕着“两高四新”产业和“七湖三湾一站一园”布局,南海正加速推进东西南北中五大片区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经济活力、产业基础、交通优势都将进一步增强,南海的区域价值更加凸显,一个宜居宜业宜创新的南海优质生活圈正向大湾区企业、居民敞开怀抱。
文/珠江时报记者黄婷通讯员袁玲张凤欢 图片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