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榜样成乡村振兴“领头羊”
陈伟发家庭累积志愿服务时数达4000多个小时
■陈伟发家庭合照。
(受访者供图)
日前,记者走进丹灶联沙社区沙边村,看见一幢幢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家家户户门外悬挂着大红灯笼,村民生活闲适自在,一片和乐之景。
作为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地区农民“洗脚上田”致富的典型代表区域,联沙社区沙边村诞生了许多老板,陈伟发便是其中之一。富而思源的他,与妻子成为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带领孩子们一同参加社区志愿服务,以良好家教家风,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
投身乡村振兴敢啃“硬骨头”
1993年,当时年仅22岁的陈伟发开办了一家五金企业。一路走来,他开办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做越大,村里人谈起他都不约而同地赞一句:
“锐意进取,创新有为。”2021年3月,陈伟发高票当选联沙社区沙边经济社社长,从致富榜样转变为乡村振兴“领头羊”。
随着沙边经济社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中常住人口不断增加,出现的交通堵塞、停车难、环境脏乱和违建等问题,一度令村民困扰不已。
“一开始,违建拆除工作困难重重。”陈伟发说,因历史遗留及部分村民思想意识淡薄等因素影响,侵占村内主要干道的私搭乱建现象较为严重。为此,陈伟发组织召开多次党员会议、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就沙边经济社环境整治提升事宜进行讨论。同时,陈伟发组织沙边经济社社委、代表对违章建筑进行摸底调查和建档,向村民广泛宣传赔偿方案等政策,最终制定了一份切实可行的清拆方案。
一次次会议,一次次商谈,一次次以身作则,沙边经济社主干道违章建筑终于在2021年7月得以全部拆除,总清拆数量达36处,总面积约500平方米。
这是沙边经济社近年来清拆规模最大、拆除违章建筑涉及业主人数最多的一次行动。
违建清拆后,如何“扮靓”村居,成了陈伟发牵挂的事情。沙边大道铺成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曾经停满僵尸车的沙边经济社,也在道路拓宽、堤围修整等行动后,面貌有了很大提升。
夫妇并肩作战让乡村美起来
陈伟发长期奋战在沙边经
济社人居环境整治第一线,妻子徐敏华和孩子们则在后方给他最有力的支持。
作为联沙社区“智慧妈妈”团队的一员,徐敏华发挥巾帼“领头雁”作用,带头参与村中“一社一景”建设、美丽庭院改造、卫生清理、公园绿化提升等工作,把提升人居环境的理念送进每家每户。
在“一社一景由我创”活动开展过程中,徐敏华不仅积极发动村中妇女修剪花草树木,还定期向妇女们传授自己的养花心得,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助力探索基层妇女参与基层治理新模式。
正所谓“夫妻搭配,事半功倍”,在沙边大道工程完工之时,徐敏华和妇联执委一起组织沙边村妇女对新建的绿化带和村前景观进行改造,从组织商讨、制定方案,再到社景打造、后期维护,她始终是团队的主导力量。
着力解决村中困难老人、独居长者和妇女儿童福利待遇等问题,越来越好的人居环境和一件件关注群众利益最大“公约数”的实事,让这对夫妻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赞誉。
多年来,陈伟发夫妇还一直坚持为贫困家庭捐资赠物。言传身教之下,陈伟发的子女也主动参与到了探访关怀困难老人等志愿服务中,如今他们一家累积志愿服务时数已达4000多个小时,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文明家庭力量。
文/珠江时报记者黄梦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