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人社局局长林栩榆:
坚守为民初心 稳就业育工匠

■2022年南海区培育产业新工匠工作座谈会。 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摄

■7月5日,南海区人社局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资料图片)珠江时报记者/郑慧苗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纵观党的二十大报告,人民是贯穿始终的鲜明主线,报告中就有4处提到了‘以人民为中心’。”近日,南海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林栩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社部门是民生部门,要始终坚守为民初心,紧扣南海城市发展最需要、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产业新工匠培育、就业服务等重点工作,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目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贡献人社力量。
育匠
全力引进培育产业新工匠打造知识型、创新型技能雄师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重要决策部署,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目前,南海拥有120万名产业工人,超45.57万名技术技能人才,116名大城工匠以及150名高技能突出人才、岗位技术能手。但对南海超50万家市场主体、4.52万家工业企业来说,技能人才、产业工人仍然存在缺口。
“我们将以‘三项工程’为重要抓手,在产业新工匠的引、培、评、奖上下苦功。”林栩榆表示,2022年10月,《南海区产业新工匠培育计划(2022-2026年)》出台,南海人社计划在2023年联合各职业技工院校、龙头企业和专业机构,引进新型技能人才1万人以上,开展各类技能培训8000人次,引导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不少于5000人,逐步打通产业工人到技能人才、技能大师、大城工匠的成才之路,营造全社会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
其中,在构建多元化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方面,南海人社将针对产业特点,错位对部分没有纳入市人才政策扶持的群体进行有效扶持,继续延续南海特色人才扶持项目。同时,南海还将增加校企共建特色学徒制试点项目至50个,计划在2026年全区技能人才达32万人。
在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方面,南海人社部门计划按规定开展以下活动:每两年认定10名南海区高技能突出人才、20名南海区岗位技术能手;创建10家市级及以上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在完善产业工人服务机制方面,南海人社部门将不断提高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服务水平,拟每年培养、引进、服务技能人才1万人次。
就业
大力优化全方位就业服务促进群众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近年来,南海高质量推进南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化,大力引聚人才和促进更高质量就业。自2020年开园以来,产业园已引进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企业(机构)26家,其中行业百强企业7家,累计服务企业4.74万家次,引进人才2.35万人,服务各类人才10.43万人次,带动实现就业超2.35万人次。
同时,南海人社连续三年打造“才聚灯湖·圆梦南海”人力资源服务月活动品牌,大力开展稳就业促就业工作和支持南海企业引才发展。以2022年为例,服务月精心铺排10余场主题活动,包括首届人才夜市、校企洽谈会、HR沙龙和挑战赛等,累计服务重点企业近500家,提供就业岗位超5000个。
2022年1月至11月,南海区城镇新增就业3207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208人。林栩榆表示,接下来,南海人社系统将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要求,紧紧围绕“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优化“公共+市场、线上+线下”全方位就业服务,通过进一步扩大引才云平台、走入高校职校服务毕业生、建立失业人员再就业跟踪链条、举办“谁是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系列活动,多措并举促进广大群众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我们还把保障劳动者权益放在重要位置,计划创建不少于100个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园区和企业。”林栩榆介绍,南海人社将以佛山(南海)工伤预防基地为载体,引导广大产业工人见危识危、知防会防,守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文/珠江时报记者郑慧苗通讯员刘虎林卓越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