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2名群众“自首”?原来是被电信诈骗
珠江时报讯(记者/杨慧通讯员/李汝波)同一天内,南海2名事主先后来到小塘派出所“投案自首”,民警询问后发现,他们并没有犯罪,而是遭遇了电信诈骗。民警耐心劝导下,两人恍然大悟,安心离开派出所,避免了财物损失。
12月10日,市民小红(化名)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小塘派出所“自首”。小红表示,当天上午她接到自称“疫情防控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在上海有一个用她身份证开户的电话涉嫌疫情诈骗,要求她到上海投案。由于对方说出了小红的具体身份信息,小红深信不疑,十分害怕,于是前来“自首”。
民警告知小红,这是典型的电信诈骗。他当场回拨对方电话,听到回拨的电话是空号,小红这才明白过来。
民警解释说,骗子会抓住事主害怕的心理,接着就提出转账到“安全账号”的要求,“这时,你千万不要相信对方,不要转钱给对方,不然就上当了。”听到民警的耐心解释,小红表示感谢后安心地离开。
无独有偶,当天晚上,市民小明(化名)也来到小塘派出所“自首”。原来,当天下午小明接到贷款电话,需要资金周转的他听从了对方的话,下载了一个贷款APP并操作完成“贷款”。
经过一番操作,该APP里的账户显示到账5万,但无法提现。对方表示款项已属于小明的,取不出也要还,否则就要进行追诉,又表示由于小明账户信用不良,需要再交纳7000元保证金才能解锁取款。无力“还款”的小明只好来到派出所“自首”。
民警听完小明的讲述,明确告诉他被诈骗了,并对其进行反诈宣传。小明这才如释重负,并表示以后要多多关注反诈宣传。
警方提醒,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不会提到钱财,也不会审查资金,更不会出现跨部门电话转接;正规网络贷款APP不会在放款前收取任何费用,收费的一定是骗子。群众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