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拼经济”各地密集出大招亮新招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措施逐步优化,“拼经济”成为各地的一致行动。
逾40城发放新一轮消费券,促进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多个省市组团赴海外“抢订单”“引外资”;多地加快产业升级步伐,进一步围绕数字经济落子布局……12月以来,全国各地就“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方面密集出大招亮新招,努力打好2022年“收官战”,为2023年“开好局”夯实基础。
◎招商引资
包机组团“出海”抢单
近期,浙江、四川、广东、江苏、福建、安徽、湖南、河南等地组织外贸企业赴海外招商。
在浙江绍兴,一批外贸企业计划15日以商务包机模式出国参加2022年中国阿联酋贸易博览会。事实上,浙江已开启“全省政企合力出海抢订单”模式。5日,浙江全省所有11个设区市同步推进“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稳经济行动,约有1000个团、10000家外贸企业参与。嘉兴市已确定截至明年底前的80多批出境参展和招商团组名单,仅本月就会有5个团组出境。
今年下半年以来,广东各地密集包机组织多批企业赴德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地。11月底启程的佛山经贸代表团,就囊括了电子、家电、智能家居、新材料等制造业和贸易领域的22家大中小型企业。他们前往波兰、德国、匈牙利,参加展会、考察园区、拜访商会、调研市场……为期十天的经贸交流活动丰富多样。
政府部门助力企业组团“出海”,为外贸企业寻觅的是商机,释放的则是稳增长的信心。为支持广东企业包机赴境外参展,广东商务部门牵头会同外办、公安、卫健委、海关、边检等十几个部门,统筹协调商务包机及服务保障工作,提升参展企业人员出入境便利,加强疫情防控管理并降低出境参展成本。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认为,由省级商务厅组织外贸企业走出去参展的办法,有效打破了当前稳外贸的堵点,拿到了以往在家坐等上门拿不到的订单,将为明年外贸赢得开门红打下良好基础。
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表示,广东不断升级“粤贸全球”品牌工程,包机组团“出海”参展就是新举措之一。此外,还有资助企业赴境外参展、打造线上广东商品境外展览平台、支持线下“代参展”等多项新措施,发力“百展万企”到境外,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派发消费券
掀起新一轮消费热潮
正值年末消费旺季,多地派发新一轮消费券,组织开展购物节,提升大众消费意愿。据不完全统计,12月以来,全国已超过40地宣布启动消费券发放相关活动。
在南京,“南京国际消费节·宁好,2023!”系列活动开启在即,将面向全体在宁人员(含外地来宁人员)和南京都市圈城市市民发放乐享消费助力券、汽车消费助力券、绿色消费助力券及“鲸喜”福星奖券四种类型消费助力券。
在成都,当地文广旅局联合同程旅行、去哪儿、美团、飞猪等在线旅游平台,从12日12时起,面向全国游客分两期发放1000万元“烟火暖冬日·安心游成都”文旅消费券,涵盖景区门票、酒店民宿、度假线路等消费品类,覆盖元旦、春节、寒假等旅游旺季。
“消费券的发放有利于促进‘消费回补’,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商户具有更强的修复潜力。”东吴证券食品饮料与社会服务业分析师汤军表示,前期受损的行业及企业有望受益于消费券的刺激效应,迎来业绩修复。
“除了发放消费券、举办购物节等促消费活动,还需采取更多精细化政策措施提振消费,持续丰富消费供给、对接消费需求。”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建议,应加大针对性纾困帮扶力度,支持餐饮、住宿等行业回归常态,促进汽车、家电、家居等重点领域消费;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在重新激活消费场景的同时,以数字赋能和商旅文体融合新模式培育消费新场景,持续促消费扩内需。此外,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挖掘农村消费潜力。
◎提速数字化
为工业增长创造新动能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轧电车间,超大的机床上,一个个数十米长的巨大“零件”在一圈圈转动中反复被削磨成图纸上的样子。这些巨大“零件”将组合拼装,成为大型船舶、水电站的基础构件。
依靠中国移动OnePower工业互联网平台,轧电车间34台数控机床都安装上了数据采集模块。“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实现了订单管理模型下的人工、动力电、低值易耗品、机物料等成本分摊,为后续的订单效益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撑,助力大国重器智造升级。”中国一重集团(黑龙江)重工数字化转型办公室项目经理张继鹏说。
近段时间,从部委到地方进一步优化政策供给,强化数字化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增强企业转型能力;山东将“一业一策”推动钢铁、化工、有色等重点传统行业改造提升;江西把VR产业确立为重点培育的新经济新动能,瞄准VR硬件、软件、内容制作与分发、应用服务等环节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上海将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加快制造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研发投入……
“对工业经济来说,数字新动能既能优化工业经济存量,推动传统企业高质量发展,也能提供工业经济增量,创造新的需求,缔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说。
◎稳链保畅
生产按下“快进键”
生产线上,众多机械手臂在忙着组装焊接;仓库前后,原料有序入驻,成品汽车有序运出……日前,合肥比亚迪公司再次公布好消息:11月,企业单月实现产值超40亿元,1至11月累计实现产值100.4亿元,从第一台车下线投产到实现百亿产值,仅用了5个月时间。
“稳定畅通的产业链供应链,对企业稳产达产至关重要。”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障汽车等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生产,企业所在辖区制定专门方案,抽调工作人员与企业员工一同办公,指导企业做好应急预案和物资储备。与此同时,安徽正加快补链、延链、强链,打造从整车制造到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的产业生态系统,构建完备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
此外,宁波发布《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冲刺四季度、勇夺全年红”的若干意见》,通过“真金白银”支持工业企业增投资、快达产、稳增长;江西分产业、分领域开展一批供需对接、产销合作活动,推动产业集群内外部对接合作……不少地方抓住当前经济恢复的重要窗口期,推出创新举措,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企业稳订单、稳生产。
◎惠企助企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安徽省发改委日前表示,今年两批次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共在安徽省签约投放项目214个,总投资4208.3亿元,签约投放金额331.5亿元,214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云南省发改委日前表示,随着昆明国际供应链示范中心等项目如期开工,云南省52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总投资2792亿元……12月以来,多地加紧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推动项目开工建设。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为项目资本金持续落地,带动银行配套融资,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为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开工、形成实物工作量创造了有利条件。”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
当前一系列惠企减负政策举措加快落地显效。近期,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制造业企业负担情况进行了调查评估。调查显示,企业对涉企行政事项清单制度、涉企收费减免、税收缓减免退方面的各项政策措施满意度超九成,认为相关举措为应对疫情反复等超预期因素冲击、助力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紧跟产业动向拥抱新工艺、新技术,今年研发投入超8000万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1200多万元。”苏州晟成光伏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祖国良说,受益于创新激励、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企业对加强技术创新的动力更足了。
抓好各项惠企政策落实的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针对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等进一步制定了精细化举措。鼓励大企业发挥“顶梁柱”作用,特别是中央工业企业要发挥好对产业链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在支持中小企业方面,鼓励地方出台配套举措,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强化对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动的支撑。
◎专家观点
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回到 5%左右
“市场主体是稳经济的主要依托。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稳经济非常重要。”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高培勇认为,只要帮助市场主体抵住各种冲击,挺住多种压力,把眼下难关渡过去,恢复活力,带动就业,创造新的社会财富,我国实现稳经济的目标就有了充分的保障和足够的支撑。
“应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小涓表示,相比政策导向型开放,制度型开放是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开放环境。当前形势下,应着力增强市场主体信心,而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开放体制对于增强市场主体信心非常重要。
专家认为,在央地立体施策、综合发力的背景下,市场主体信心得到提振,活力逐步恢复,未来经济增速将逐步回升。
展望2023年,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预计,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减弱,经济内生动能将增强,而财政及准财政政策力度可能继续加大,明年经济增速有望加快回升。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认为,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回到5%左右,消费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综合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中国证券报)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