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中区社区把党建引领作为贯穿基层社会治理的“红色引擎”
用好“三支队伍”推动乡村振兴

■党员志愿者参与社区人居环境整治。 通讯员供图

行走在街巷,几乎看不见垃圾;碧波荡漾的西江大塘湖面上,倒映着描绘了西江八景风貌的彩绘墙;乡村振兴主题宣传栏上,张贴着第一期“干净整洁文明户”的红黑榜成员名单,红榜的村民达标率达99%以上……一直以来,桂城中区社区把党建引领作为贯穿基层社会治理的“红色引擎”,建立并用好村社干部、社区党员、社区群众三支队伍,凝聚起强大合力,乡村振兴成果处处可见,曾获2021年佛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南海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优秀村等荣誉。
村社干部用心做夯实乡村振兴组织保障
构建上下贯通领导机制,是中区社区党委抓乡村振兴工作落实的基础。
2019年以来,中区社区党委坚持由社区党委书记牵头抓总、分管干部具体负责、“两委”干部包片包点、经济社干部推进落实,形成衔接有序的组织体系。“两委”班子各自下沉到4个经济社,督导协调违建拆除、河涌整治、“四小园”建设、“三线”整治、明渠整改、村道硬化等重难点任务;经济社干部作为经济社的实际管理者和带头人,全程负责上述任务的具体落实和推进。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中区社区始终做到工作有分工、责任有落实,落实重要事权清单管理,让党员先知先议,重要事项“家喻户晓”。
截至目前,中区社区共拆除违规搭建建筑物面积约5000平方米,明渠改暗渠达3000多米,闲置地硬化面积达12000平方米,建成“四小园”18个,村容村貌得到提升。
社区党员带头做激活乡村振兴关键力量
深化三级党建网格,落实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是中区社区凝聚乡村振兴力量的有力举措。
中区社区党委在落实社区党委、经济社党支部、户联系党小组三级党建网格的基础上,创新设置人居环境党员监督责任岗,各经济社的大街小巷全部责任到人。党员主动亮身份、亮职责,常态化密切联系服务群众、不定期监督和巡查责任范围内的人居环境情况等,有效控制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回潮”问题。
“我是党员,要发挥带头作用,扮靓家园环境。”中区社区南村经济社党支部委员余洁姬是其中一组党小组的组长,她会定期到负责的街巷里走一走,监督日常卫生保洁情况,听听街坊邻里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
此外,中区社区围绕群众需求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慰问、便民服务等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党员志愿服务氛围,让各支部党员活跃在基层治理一线。
社区群众主动做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全民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是中区社区基层治理的目标追求。
中区社区党委通过文化引导、志愿引航等,不断提升居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和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逐渐形成。
今年7月,《桂城街道中区社区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自治公约(草案)》以及《桂城街道中区社区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奖惩实施方案(草案)》表决通过,中区“干净整洁文明户红黑榜”机制正式实施。在第一期“红黑榜”中,1536户村民中仅有7户被列入黑榜,其余全部达标,其中2户村民在被评为黑榜后积极配合整改,目前也已达标。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对经济社的领导作用,加强经济社干部队伍建设,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中区社区党委书记冼瑞初说,社区还将加快推进4个经济社的党群服务站、党支部组织生活馆建设,同时加快村级工业园改造,推动中区社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推动社区实现更大发展。
文/珠江时报记者刘杭通讯员廖嘉志赵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