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出游请带上安全与文明行囊
“十一”假期即将到来,预计受疫情不确定性影响,本地游、周边游仍是出行主流,特别是露营、骑行、徒步等“微度假”方式将受到热捧。
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快速发展,寻找“原生态”、挖掘“小宝藏”,成了很多人的出行选择,私设“景点”也呈现出增长的态势。然而,风险与危险悄然滋生,比如四川成都彭州龙门山龙漕沟野生“景点”不久前突发山洪,造成了7人死亡、数人受伤的悲剧。为此,文化和旅游部于近日印发通知,重拳整治私设“景点”问题。
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提醒广大市民游客,“十一”假期要选择到正规的旅游景区游玩,避免盲目跟风追捧“网红景点”,确保旅行安全。特别是开展户外露营活动,要远离陡坡、陡崖、沟谷、沟口、河流等危险区域。同时,出游期间要时刻牢记疫情防控,用安全文明点亮旅程,做一名合格的旅游者。
一旅游切莫忘防控
倡导在本地过节。尽量选择在本地过节,减少跨省、跨地市出行,避免人群大范围流动引发的疫情传播风险。出游前,应通过权威渠道提早了解旅游目的地疫情防控、交通路况、天气变化等情况,通过“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和中高风险地区变化情况。
出行落实防控要求。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时,需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须持有健康码绿码和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到景区景点等公共场所参观时,遵循“限量、预约、错峰”要求,配合测温、健康码查验,主动扫“场所码”。出游期间自觉遵守戴口罩、测体温、查验健康码等当地疫情防控规定,与其他游客保持间距,避免聚集;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
抵粤做好健康管理。国庆假期前后,所有跨省、跨市出行人员返回后要及时开展核酸三天两检。
二谨慎参与高风险项目
要严格遵守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的公告、禁令和安全提示,切勿进入未开发、未对社会公众开放的自然保护区、水库、峡谷、无人岛、海滩、网红景点等私设“景点”“野景点”区域开展登山、游览、探险、戏水、露营等活动。目前,南海区西樵山、西岸茶山等山岳型自然景点均存在未开发未开放区域,请市民游客不要进入这些未开发、未对社会开放的区域开展游览、宿营、探险等活动。敬畏自然,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同时,要谨慎参与高空、高速、涉水、探险等高风险项目,拒绝参加无合法经营资质、存在安全隐患的高风险游乐项目。参加高风险游乐项目时,主动购买意外险,并听从现场工作人员指挥,遵守操作规程。
三户外露营注意安全
露营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开展户外露营活动,要远离陡坡、陡崖、沟谷、沟口、河流等危险区域,切勿靠近河边、马路边。特别要注意避开低洼地,避免受到山洪和塌方的威胁。选择开放景区游览观光露营,须看清警示标识,听从景区安全人员指挥,不到雨后未恢复开放景区和非开放景区游玩露营。家长们带孩子出游,一定要让孩子处于自己的视线范围以内。
野外露营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特别是进入林区,要严格遵守森林防火规定。不使用明火,包括蚊香、蜡烛等,不要随地乱扔烟头。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也要增强环保意识,让无痕露营成为文明出游的标配。
四文明旅游一路相伴
出游期间请遵守文明行为规范和旅游景区相关规定。市民游客应积极践行“光盘行动”,按需点餐、剩菜打包;保护环境,不污染水源,不随意丢弃饮料瓶、包装袋、湿巾等废弃物,不践踏绿地花丛,不刻划攀折树木;保护人文古迹,不在建筑物上涂鸦,不在景区里刻字;遵守公共秩序,爱惜公共设施,弘扬文明新风尚。
文/珠江时报记者黎小燕通讯员田晓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