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喜摘6朵“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
3个作品获“小梅花集体节目”荣誉称号,3人获个人项目“小梅花”荣誉称号

■大沥镇水头小学粤剧《夏完淳骂奸》演出剧照。 (南海区文化馆供图) ■西樵镇第一小学粤剧《梁红玉击鼓战金山》演出剧照。 (南海区文化馆供图)
珠江时报讯(记者/王方亚)近日,2022年第二十六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审核结果公布,佛山3个作品获“小梅花集体节目”荣誉称号,3人获个人项目“小梅花”荣誉称号,全部来自南海。南海也创下了获奖数量历年来的最高纪录。
小演员克服困难呈现较好表演效果
“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是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全国各省市戏剧家协会协办的一项全国性、高规格的少儿戏曲艺术活动,自1997年起每年举办一届。活动参与对象为16周岁以下少年儿童,每届参加选拔少年儿童在1万人左右。
今年,南海的“小梅花”个人项目全部由南海区文化馆选送,分别是大沥镇水头小学的何焯城,表演粤剧《夏完淳骂奸》;西樵民乐小学的黄建铭、彭锦辉,表演粤剧《三岔口》。而“小梅花集体节目”分别是西樵一小选送的粤剧《梁红玉击鼓战金山》、桂城中心小学选送的粤剧《报恩蚌》及里水小学选送的粤剧《小小传承人》。
其中,《梁红玉击鼓战金山》有3名主要演员,分别为周嘉昕、周紫珊、梁逸芊,全部饰演梁红玉,另外还有8名女兵。该剧讲述了南宋年间,韩世忠与梁红玉夫妻率八千水军以少胜多,大败金兀术十万大军,围困金兵于黄天荡四十八天的故事。
“这个节目属于传统剧目,里面有不少有一定难度的戏曲程式和技巧,另外还有一段非粤剧锣鼓的鼓点,对于小演员来说挑战很大。”作为该节目的导演和指导老师,南海区文化馆副馆长郭俊琪介绍,从去年年底开始,他们就组织小演员排练,每周至少两天,到今年4月基本成型。期间,小演员们经常练到疲惫不堪,甚至头晕、呕吐,但经过调整,最终呈现出很好的表演效果。
粤剧粤曲进校园取得丰硕成果
黄建铭、彭锦辉是西樵民乐小学武术队队员,平时会进行日常武术训练,有一定的功夫基础。因此,郭俊琪建议他们表演粤剧《三岔口》,选了一段没有对白和唱段的纯粹动作戏,“他们本身就有功夫基础,练起来上手很快,前后我大概指导了四五次,节目就成型了!”郭俊琪说。
而里水小学的粤剧《小小传承人》,由里水镇文化发展中心、里水镇教育发展中心、里水小学、吴非凡粤剧艺术中心共同打造,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吴非凡及其艺术团队指导,在传承优秀粤剧精髓的基础上对剧本进行创新性融合,注入了更强的时代元素。
这次南海摘得六朵全国“小梅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粤剧粤曲进校园”项目的持续开展。2008年,南海区以西樵第一小学为试点,开始推动“粤剧粤曲进校园”。10多年来,南海区文化馆每周都会派粤剧老师到西樵一小进行粤剧粤曲教学,并邀请省市专家、著名导演、表演艺术家走进南海各学校,开展粤剧曲艺指导与教学。此外,组建了一个包含创编、导演、乐队训练、粤剧基本功训练等整套流程的师资小组,将粤剧全方位地引入南海校园。
如今,“粤曲粤剧进校园”在南海各学校开花结果,西樵第一小学、里水和顺中心小学、大沥水头小学、西樵阳光宝贝幼儿园都已成为佛山市与南海区重要的戏曲传承基地。
“小梅花”集体节目
1、西樵一小选送的粤剧《梁红玉击鼓战金山》
2、桂城中心小学选送的粤剧《报恩蚌》
3、里水小学选送的粤剧《小小传承人》
“小梅花”个人项目
1、大沥镇水头小学的何焯城表演粤剧《夏完淳骂奸》
2、西樵民乐小学的黄建铭、彭锦辉表演粤剧《三岔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