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08月22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党建引领聚合力 五大工程为健康
    • 南海最有条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 单人龙舟灯湖漂移
    • 全国职校技能大赛在南海举行
    • 今年以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万列
    • 南海21宗靓地“待嫁”
    • 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上榜
    •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 一场跨省协商议政的“头脑风暴”
    • 打好“八大战役”为“双中心”开好局

    第A02版:要闻

    • 21宗靓地招亲 投资南海正当时

    第A03版:要闻

    • “三券”如何操作? 这份指引来教你

    第A04版:智库

    • 经济学家刘守英谈南海

    第A06版:要闻

    • 一场跨省协商议政的“头脑风暴”

    第A07版:品读狮山

    • 打好“八大战役” 为建设“双中心”开好局

    第A08版:网红

    • 敢于“吃螃蟹” 敢啃硬骨头 南海发展信心足决心大
    • 以岭南风物书写湾区世纪沧桑
    • 用原创音乐唱响佛山故事
  • 数字报首页

A02:要闻

南海区举办2022年度下半年商住用地推介会

21宗靓地招亲 投资南海正当时

2022年08月22日

■大沥-桂城交界区城市建设。

■生机盎然的文翰湖片区。

8月22日,南海区举办“活力新南海人城产共融”——南海区2022年度下半年商住用地推介会。这场推介会上,南海将集中推介21宗配套成熟、各具特色的“待嫁”优质地块,多维度阐释南海土地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也全面深入解读推进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工作思路、部署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共享新机遇,共谋新发展。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以及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佛山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举全市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作为大区,南海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这也向市场传递着清晰的信息:投资南海正当时!

新空间

推出21宗地块展示未来发展新空间

制造业发达的南海,一直存在城市发展与经济体量不匹配的矛盾。今年初,南海举办的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会议上提出,集中资源建设“七湖三湾一站一园”,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高品质的城市,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载体,充分体现了南海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后劲,而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新空间的打造。此次推介会上的21宗地块,正是南海未来发展新空间。

21宗成熟优质的商住用地,共约143.33公顷(2150亩),涵盖千灯湖城市地标,一线江景、成熟生活圈、高端人才社区、珍稀生态宅地等地块,各有千秋。其中,桂城、大沥各4宗,里水、狮山、丹灶各3宗,西樵、九江各2宗。

记者梳理发现,21宗地块大多数分布在“七湖三湾一站一园”规划之内。以九江推出儒林湾A地块、B地块为例,这两宗地块位于九江儒林湾中心区域。

作为南海区“七湖三湾一站一园”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片区之一,近期,儒林湾发布了《儒林湾总体发展规划》,未来这里将被打造成“引领南海西部发展的先锋产城湾区、传承西江独特文明的生态文旅湾区、创新生活形态的美好人居湾区”。

作为此次推介会上面积最大的地块,西樵听音湖地块同样位于“七湖三湾一站一园”规划之内。

近年来,听音湖片区围绕“岭南文旅RBD”的发展定位,依托西樵山岭南文化的根基、深厚的人文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文化品牌顶级、生态环境优美、旅游集聚效应突出、水准一流的岭南文旅RBD。一到晚上,听音湖亮起温暖的灯光,这里聚集了一大批年轻人、白领,他们或休闲散步,或到附近清吧放松心情,或坐在湖边聊天,听音湖片区成为他们美好生活地的不二选择。

“这些优质地块全方位展示了南海在空间规划、交通网络、产业空间、生态环境和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我们也希望,吸引更多的企业开发商投资南海,与南海一起打造“七湖三湾一站一园。”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南海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为了让更多投资企业更好地了解南海发展机遇和新空间,推介会上,各个镇街主官也将变身“推介官”,为各自镇街的“靓地”招亲。

“南海产业发展非常好,人口非常聚集,值得前来投资发展。”越秀地产一位负责人说,他们公司早早便报名参与这场用地推介会,希望更加了解南海,同时能够物色到一些优质地块,未来有足够多的机会参与南海发展。

新机遇

区域价值凸显投资落子更具潜力

活力,让城市更美好。2022年,是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元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一幅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美好蓝图已然描绘。从人口、产业、交通三个逻辑,就能看出南海的城市发展潜力。

人口是住房需求的最直接来源,也是判断城市价值、潜力的核心要素。“南海的人口呈现青春活力、人口流入明显的特点。”南海区招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南海是典型的人口流入型城市。一个数据是:在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间,南海人口总增加量超过百万。2020年,南海区常住人口位居全市第一。

对于人口流入,比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在南海,18至45岁的青壮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50%,大学生群体人数也在五区之首。截至今年7月,南海全区人才总量超58万人,建成28万人规模的技能人才队伍。同时,南海民营经济活跃,每7个人中就有1个老板,本外币存款余额也位居全市之首。

种种数据表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南海,具有很强的人口吸引力。南海也紧抓这一机遇,将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大力发展“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以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新一代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蓬勃发展。面对新的环境,佛山提出,要把制造业推向中高端作为立市之基。南海坚持瞄准高技术制造业、高品质服务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型生物医药产业这“两高四新”产业,进行大招商、招大商。

数据显示,今年新引进的81个超亿元产业项目中,“两高四新”项目个数占比77.78%,投资额631.96亿元,投资额占比90%,这也彰显了投资者对南海持续看好的信心。

“从产业布局来看,全区各镇街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南海区招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例如桂城金融、总部经济、科创文创平台集聚,大沥现代商贸产业领跑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在狮山、里水、桂城形成产业形态,新能源产业在狮山、丹灶遍地开花,九江、西樵、里水三镇新材料产业聚集,生物医药产业在狮山、里水已现雏形,大健康产业在西樵、九江插上旗帜。今年,南海计划供应400公顷(6000亩)工业用地,这些工业用地与本次推介的商住地块的辐射范围高度吻合。

百花齐放的产业,活跃的人口流动,与外联内通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密不可分。

外联上,广佛交通同城更加深入。南海毗邻广州,从“中山九路”到“广佛地铁”,广佛同城在通勤联系度上已经十分紧密。最新发布的《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还提出成立广佛联合规划委员会,构建“一张网、一张票、一座城”广佛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内通上,五大片区加速推进。围绕着“两高四新”产业和“七湖三湾一站一园”布局,南海正加速推进东西南北中五大片区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经济活力、产业基础、交通优势都将进一步增强,南海的区域价值更加凸显,一个宜居宜业宜创新的南海优质生活圈正向大湾区企业、居民敞开怀抱。

优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安心发展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驱动力,更是一座城市美名在外的“金招牌”。

一直以来,在提供优质地块的同时,南海也坚定不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优服务、减流程、减时间、减成本,在城市间营商环境的比拼中勇当领跑者,让企业在南海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近年来,南海区政府及自然资源部门一直高度重视对房地产企业的沟通与服务,每年举办年度商住用地推介会,详细解读最新的城市规划、市场发展、土地出让动态,并由自然资源部门编制相关的政策服务,推动企业“拿地即开工”目标实现。

在土地出让后,南海区行政服务中心还专门设立了工程建设项目代办中心,为企业无偿代办投资建设工程有关业务,提升报建效率,而自然资源部门会定期了解企业需求,解决土地出让后企业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搭建政企畅通的桥梁。

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南海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南海在规划报建和施工报建阶段审批环节不断争取压缩时间,还配套了容缺受理和信任审批等灵活的审批方式,成功大幅缩短了工程审批用时,让企业报建中实现了“少跑路”。

政策是趋势、是商机,南海深谙此理。在吸引社会方参与城市更新方面,今年上半年,南海还出台了多项推动城乡融合集聚发展以及规范加快旧城镇旧村居改造的政策,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撬动各方参与城市更新的积极性。

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南海分局有关负责人谈到,与过去的改造政策相比,新政策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协议出让方式的条件与要求,不仅提升了村集体改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旧村改造的可操作性;针对南海土地利用碎片化的困境,通过新政策引导村集体用地有序推进改造,有利于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未来南海将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努力,出台更多优惠政策,提供更优良的发展环境,推出更优质的政务服务,加快构建起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让所有投资者、企业家尽情施展人生才华和创业抱负,共建共赢活力新南海。

文/珠江时报记者黄婷杨慧图/珠江时报记者廖明璨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