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警出击
一盔一带 安全常在
南海涉电动自行车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少年交警队队员和交警大队铁骑队民警一起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工作。

“一盔一带,安全常在……”当市民行走在南海大道北与南新三路交叉的十字路口,会听到民警录制的安全出行语音提醒。这是南海为营造文明交通氛围特别录制的系列安全提示语音。
文明交通是城市形象的名片,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最直观的体现。在机动车保有量超130万辆、电动自行车上牌超70万辆的南海,“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背后有着怎样的管理“密码”?
全警出击
开展交通安全整治
城市交通秩序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重要一环。为治理道路交通违法现象,压减交通事故,营造安全畅通、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7月以来,南海开展夏季交通安全整治行动。
酒驾醉驾、超员、不戴头盔、不系安全带、货车超限、非法改装、假牌套牌等交通违法行为是本次行动的重点打击目标。南海交警通过警种联动、机动巡查、随机抽查、错峰勤务、接力整治等方式,持续强化路面管控,加强文明交通宣传劝导,将文明交通的“种子”播撒在全区的每个角落。
交警部门还将桂城6个重点路口设为文明交通示范路口,投入共130名警力、128名交通协管员、88名交通志愿者,通过机动管控和远端管控相结合的方法,严查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自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南海交警与多部门联合行动,有力查处了一批交通违法行为,压减了交通事故。截至目前,全区共查处酒驾醉驾违法1514宗,摩电违法查处同比上升419.8%,涉电动自行车的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文明骑行
筑牢摩电出行安全线
摩电出行、安全先行。5月以来,南海组织多警种联动参与摩电交通违法大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全区涉摩电一般事故同比下降31.74%,有力推动南海交通安全秩序改善。
根据摩电车流量、事故高发态势和路口复杂程度等因素,南海分类设置整治岗点,实行“大兵团”合成作战,加强对电动自行车不按车道行驶、超员超载、不戴头盔的截查教育。
晚高峰时段,在南海大道海五路口,交警、铁骑、交通协管员、志愿者及南海公安各警种支援警力共同在此值守,开展交通劝导工作。
“别紧张,我拦下你只是想提醒你,在城市道路骑行电动车只能搭载1名1.2米以下的儿童。”一辆搭载着一名成年女子的电动自行车驶进路口,一看到交警就掉头准备走,交警李培清立即上前引导他们安全靠边停车,耐心地劝导他们配合检查,并一再叮嘱他们为了生命安全考虑,一定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此外,结合2022年城市“畅通工程”开展,南海区加快落实非机动车道新建和改善工作任务,加快道路设施安全隐患治理,全力提升摩电出行道路环境。2022年全区预计完成非机动车道建设提升240公里,至今全区七镇街完成非机动车专用道建设18条、电子警察安装9处、隐患路段整改完成19处。
还路于民
整治机动车违停乱象
机动车违停是市民反映强烈的重点违法行为之一,由于南海区机动车保有量大,现有停车泊位远不能满足停车需求,这给交警部门的执法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执法过程中,南海交警如何“见招拆招”,还路于民?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交警大队宣教交管室副主任马跃华表示,对交警发现的违停车辆,驾驶人在现场的,会进行口头教育、提醒驶离;驾驶人不在现场或拒不驶离的,将进行处罚;违停车辆堵塞消防通道、影响道路通行等情形的,在处罚的同时,还会及时进行拖移,确保有效消除交通安全风险、还路于民。
同时,南海交警持续开展“僵尸车”整治,将长期占用停车位的“僵尸车”清理、拖移,激活现有资源,增大停车位供给。
文明畅行,需解民之所忧。南海交警还因地制宜、一路一策,选定“桂城街道三山基业花园”“九江镇明达路”2条夜间停车试点路段,目前已完善相关标识标牌设施,有效缓解周边居民“停车难”问题。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郑慧苗通讯员王丽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