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数字经济新浪潮 阔步数字金融新征程
广东金融高新区将以“十个一”措施为抓手,建设“数字金融+高端制造创新示范基地”

■广东金融高新区。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广东金融高新区 这样建—— 数字金融+高端制造创新示范基地

十大主要措施 01打造一个数字金融发展重点区域 以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广东金融高新区核心区规划面积14.8平方公里以及三龙湾南海片区规划面积30.3平方公里)为示范基地的发展区域。 02 探索一批数字金融+高端制造试点项目 ●依托创投特色小镇基金产业基础,重点支持QFLP、 QDLP业务在示范基地实践应用。 ●争取跨境金融创新和跨境人民币业务便利政策试点。 ●支持鼓励供应链金融在示范基地内开展数字化试点。 ●在示范基地探索数字金融风控试点。 ●支持数字金融和实物资产的融合“孪生”试点。 03打造一批数字金融生态品牌 ●推动“中小融”平台打造成全国一流的信用管理与政府数据规范应用的标杆企业。 ●加快“区块链+”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基地培育发展。 ●推动国际金融后台加快数字化转型,挖掘数字金融多领域场景衍生应用。 ●促进数字技术在金融行业深度渗透,打造一批典型案例。 ●打造系列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数字金融系列品牌活动。 04支持建设一个数据要素综合服务基地 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打通从数据源到数据流到数据应用的壁垒,建立基于数据资产管理、交易、服务的产业生态。 05打造一个金融科技产业服务平台 打造广东金融高新区科技金融投资服务平台,对接以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内私募基金为主的区域资本市场资源,精准对接区域内现代产业集群和科创企业,促进佛山金融资源和科技资源的有效对接,吸引风险资本、信贷资金支持科技产业。 06发布一套支持数字金融发展政策 整合市区系列扶持政策支持示范基地建设,对符合条件的数字金融企业机构给予物业补贴、经营奖励、融资支持、人才等优惠政策。 07打造一个数字金融产业发展基金 地方政府引导设立一只支持数字金融产业发展的主题投资基金。充分发挥创投特色小镇的基金聚集优势,支持和引导市场机构在创投特色小镇设立以数字金融产业为投资方向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和基金。 08打造一个数字金融产业发展联盟 利用金融科技产业、资本+科创平台建立产业联盟,以构建纽带、跨界融合、共建共享、赋能产业、服务普惠为宗旨,强化场景联动、汇聚与异业合作,推动数据共享、技术共享与风险防控并行,形成开放、合作、共赢的数字金融产业生态圈。 09成立一个数字金融专家咨询委员会 邀请相关监管部门、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媒体等专业人士,组建数字金融专家智库。 10保障一批数字金融基础设施 加强与通讯运营商及超算中心合作,促进数字经济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广东省首个金融改革试验区——广东金融高新区,正以开拓者的姿态抢抓数字经济时代新机遇。
8月10日,广东金融高新区创建“数字金融+高端制造创新示范基地”发布会召开。在这场发布会上,广东金融高新区“数字金融+高端制造创新示范基地”揭牌,示范基地新战略对外发布,推出路径清晰的有力举措。
示范基地,正是广东金融高新区在抢抓新一轮金融产业发展关键点,着力推动金融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刻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质,推动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今年7月召开的佛山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拟建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千灯湖金融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就是其中之一。此次以“数字金融+高端制造”为发展方向,不仅是广东金融高新区充实片区发展新内涵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佛山市委全会要求,助力佛山争当全省排头兵的有力实践。
十大举措
力促金融赋能高端制造
“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在发布会上,广东金融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南海区委常委乔吉飞从基础条件、总体要求、重要意义、主要措施、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广东金融高新区“数字金融+高端制造创新示范基地”新战略进行解读。
在乔吉飞看来,创建“数字金融+高端制造创新示范基地”,广东金融高新区具备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条件。
广东金融高新区所在的佛山,以制造业立市,不仅拥有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还是国家创新型城市,这为数字金融实践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应用场景。佛山市南海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好、起步早、步伐快,数字化转型服务产业初步形成集聚态势,为推动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标本。
如何创建“数字金融+高端制造创新示范基地”?广东金融高新区将以“十个一”主要措施为重要抓手推动建设,包括打造一个数字金融发展重点区域、探索一批数字金融+高端制造试点项目、打造一批数字金融生态品牌、支持建设一个数据要素综合服务基地、打造一个金融科技产业服务平台、发布一套支持数字金融发展政策、打造一个数字金融产业发展基金、打造一个数字金融产业发展联盟、成立一个数字金融专家咨询委员会、保障一批数字金融基础设施。
其中,数字金融发展重点区域主要为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的范围,合共约45平方公里,涵盖广东金融高新区核心区以及三龙湾南海片区。与目前的广东金融高新区相比,该重点区域的面积更广、格局更大、与制造业的紧密度也更高。
广东金融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表示,通过“十个一”举措,深入推进数字金融创新实践,支持数字金融机构项目落地,拓展数字金融场景应用体验,完善数字金融体系建设,打造产业链、创新链与资金链“三链融合”的一流金科产生态圈。
“提出建设‘数字金融+高端制造创新示范基地’是一种创新,对于广东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原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李丹儿表示,“数字金融+高端制造创新示范基地”战略的提出将为广东建设金融强省做出更大贡献,并辐射整个珠三角乃至全省,为全国树立更好的示范标杆。
成立专家委员会
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广东金融高新区向来是排头兵,也是“行动派”。在提出发展新定位的同时,也迅速落地了系列发展支撑平台和项目。
会上,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雍和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副所长王勇、京东科技数字城市群副总裁段进军、原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李丹儿等21位数字金融产业相关专业人士被聘为广东金融高新区金融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首批专家委员。
段进军建议,广东金融高新区可以充分挖掘行业、产业和社会化公共数据价值,场景化创新孵化出更多更好的数字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作为“数字金融+高端制造创新示范基地”创建的重要基础平台,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南海分站在当天上线,广东金融高新区科技金融投资服务平台也进行了揭牌及推介。
发布会现场,怡和集团全球共享服务中心、博纳德服务外包体系实体总部及SAAS生态数字经济总部、数字广东战略合作项目,以及一批基金、“区块链+”金融科技项目等重点项目签约落地。
怡和集团全球共享服务中心总经理罗列表示,未来,集团各项目将逐步迁至此地,与广东金融高新区数字金融发展保持同频共振。
力争十年内
实现“五个1万亿”
广东金融高新区拥抱数字经济,发展数字金融恰逢其时。去年底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数字商务,全面加快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优化管理体系和服务模式,提高服务业的品质与效益。
不久前印发的《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指引1.0》中提到,在服务业数字化方面,广东省将重点发展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数字金融、数字商贸、智慧医疗、智慧文旅等。
顾耀辉表示,数字金融作为数字化时代下金融与科技互动融合的新业态,与高端制造具有共同的数字基因和创新属性,将有力拓宽制造业企业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十分契合佛山、南海制造业企业众多、民营经济活跃的实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
十五年前,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在佛山市南海区成立全省首个金融改革试验区——广东金融高新区。十五年间,南海雄厚的制造业家底和充足的民间资本,为广东金融高新区持续发展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数据显示,广东金融高新区目前已引进1470家金融机构和知名企业,累计投资规模超2322亿元,荟聚金融、科技人才超6万人,成为国内功能最齐全、内涵最丰富的金融后台基地。
从多组数据的对比中,也能看到广东金融高新区的发展势头愈发迅猛——
2019年,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入驻机构为602家,募集与投资资金规模为726.4亿元;到2021年底,入驻机构已经达到1096家,募集与投资资金规模也达到近1500亿元,以平均每个工作日募投1亿元的速度高速发展,实现了翻番。
在2012年,广东金融高新区累计引进项目刚突破百个,投资规模不到300亿元;到了2018年,引进项目数已经达到523个,投资规模达到1000亿元。到2021年,广东金融高新区的引进项目数更是突破1300个,投资规模突破2000亿元。
广东金融高新区也高效赋能地区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2022年上半年,南海区金融业增加值为112.9亿元,同比增长8.3%,占GDP的比重达6.9%。2010年到2021年,南海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从2600多亿元增长到7000多亿元,南海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从1200多亿元增长到5300多亿元。另外,截至2022年6月底,南海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里投入制造业的绝对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9.88%。
顾耀辉表示,未来将在建设广东金融高新区“数字金融+高端制造创新示范基地”基础上,推动广东金融高新区力争10年内实现“五个1万亿”的目标,即实现资产管理规模突破1万亿、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突破1万亿、有色金属现货交易总额突破1万亿、广东省中小融资平台融资额突破1万亿、创投特色小镇基金规模突破1万亿,着力打造创新引领示范、金科产融合典范、应用发展规范的金融科技创新高地。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春妹见习记者施玥卓通讯员陈敏仪